房丹丹
(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學,江蘇常熟,215556)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體育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努力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環境,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那么,在體育課上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發展的活力呢?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課標》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會有學習的激情,有了興趣才會有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作為小學體育教師,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教學,不可能產生高效率。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校的條件和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征,設計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來培養學生興趣,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各項活動。
低年級學生生性好動,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師應根據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進行教學。教學方式應生動活潑,可采用圖片、音樂等手段輔助教學。例如在教學“投沙包”時,教師可營造緊張的競爭氣氛,讓學生以小動物的身份組成動物小隊來進行練習比賽,幫助他們克服膽怯心理,更加積極地完成練習活動。對完成動作好且距離投得遠的學生可贈送一些卡片作為獎勵。這樣可讓每個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感受自主學習的愉悅,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再如30米快速跑和游戲“繞物賽跑”可創設成“小鹿賽跑”的情境;素質練習角力可創設成“小山羊角力”的比賽情境;小兔跳創設成“小兔蹦蹦跳跳比賽”,等等。這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游戲,能使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同時體能得到發展。
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是完成體育任務的前提。一入學就學習枯燥乏味的運動知識和技能,對小學生而言是困難的,如果教師能在創設的情境中輔之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并配以優美的音樂,使學生學習化難為易,寓學于玩,既增加了學習的情趣,又能滲透文化素質教育。
好的教學語言會啟導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把教材的教學內容創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這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好的作用。如“原地踏步”用以提示學生在踏步練習中要注意節奏:兩臂擺直、大腿抬高、抬頭挺胸、眼看前方等。學生邊練習邊背兒歌,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既增強了學生的體質,又增加了體育的趣味性,而教師也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標。
教師要重視對體育活動器材的靈活開發與運用,同時努力發掘學生喜歡的器材,以此為突破口進行教學設計。在器材的選擇上注意就地取材、一物多用,以此豐富活動內容,如利用廢舊物品:舊輪胎、飲料瓶、舊報紙等,讓學生動腦思考舊輪胎、飲料瓶、舊報紙有多少種“玩”法。在教學時,學生可以充分運用集體的智慧進行實踐,練習游戲。例如可利用學生的體操凳練習走獨木橋、低姿爬行等動作,還可將其改造成深受學生喜歡的“過障礙”游戲。要在傳統教學器材的基礎上大膽突破,使《課標》下的體育教學內容對學生更具有誘惑力和吸引力。
體育課堂教學要想讓學生全方位地動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選擇,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感覺學習內容與自己潛在的期待有關,使教學活動始終遵循學生的心理規律,激發和引領學生的需要,快樂而有效地展開教學。
學生合理需求是教學的起始點和落腳點。以專業的眼光去了解需要、理解需要、研究需要和尊重需要,是讓學生快樂運動的基礎,也是我們體育教師課上組織引領學生活動時所要考慮的一項工作。
小學生正處于一種好動、好奇、好學的年齡階段,因此,體育活動的內容安排不妨指向學生的合理需要的滿足和提升,引導學生在感受體育樂趣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動”起來。如在快速跑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通過20米迎面接力跑、追逐跑等游戲活動,使學生在游戲活動中不知不覺地掌握快速跑的技術。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既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提高了教學效果。
在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不能一成不變,要根據學習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實際等方面進行合理選擇和運用,創設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由不練、怕練,變為愛練、多練,讓他們在歡樂、輕松的氣氛中學技術、練身體。例如:經常在跑道上進行中長跑教學,學生易產生厭倦情緒,若能因地制宜改變跑的形式,變換跑的環境,學生不僅樂于接受,而且也能積極愉快地完成練習任務;在投擲教學中如果一味地教技術動作,學生學習的興趣肯定不會高,在教學籃球或排球時,可以先讓學生用自己認為最好的一種投擲姿勢去練習,看哪個學生投得更準、更遠,到了間歇期間,教師再講解、示范投擲技術。如此,學生可在比較的環境中體會到正確的動作要領,既活躍了教學氣氛,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教育的價值在于引導并促進學生的發展。在體育課上,教師通過及時評價,適時發現、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可以不斷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學習與訓練之中。因此,教學中應更多地關注學生運動體驗過程、探究過程和努力過程,看到學生的進步要馬上進行激勵性的口頭評價,使學生得到鼓勵和肯定,從而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一句簡單的 “老師非常喜歡你”“你的動作真標準”“你很善于思考”等,都能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增強親切感。
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所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應以真誠的態度,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活動。如讓他們進行技能動作的展示,如果表演得好,教師就帶頭給他們鼓掌,或者對他們伸出大拇指,讓他們知道教師很滿意,這樣就能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對于膽小或動作做得不到位的學生,要鼓勵他們放開膽子多練習,“不要怕羞,沒什么難做的事,盡你最大的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來吧,相信自己”“加油!你會更好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能使學生增強信心,時刻感受到自己在發展進步。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的真正主人,激發和引領他們的學習需求,尋找體育學習與鍛煉過程中快樂發展的增長點,營造出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體育新課堂。
[1] 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陳桂麗.讓農村體育課堂煥發自主合作的學習活力[J].小學教學參考,2012(6).
[3] 房鎖福.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評價的實驗性研究[J].體育教學,2004(2).
[4] 柳雪姣.及時評價——課堂教學的“及時雨”[J/OL].(2006-02-24).http://www.luxiao.com/Article/xxdjt/Class2/200602/9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