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素貞
(長江大學 經濟學院,湖北 荊州434023)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倡導,讓金融首先充分發展起來,同時推動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協調發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近年來中國金融思想的最新發展,也是新時期中國金融工作的基本要求,對衡量金融創新與推進金融發展都發揮著指導作用。要使金融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需要有高素質的金融專業人才。而金融人才的培養,需要把握金融人才的需求和各高校自身的辦學條件。地方高校金融專業應該根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趨勢,適應地區和金融企業人才需求情況的變化,以及自身的辦學優勢,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然而,從目前我國地方高校金融專業本科教育的現狀來看,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改善。
開設金融專業的高校無論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一般都將學生的培養目標定位于掌握金融及投資等方面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在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培養目標層次不清,另外就是沒有考慮社會需求、當地經濟發展和自身辦學優勢。
本科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有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專業核心課程隨著時代的變化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但多數高校仍比較重視宏觀經濟金融理論中貨幣金融學和國際金融等的教學,相對忽視了微觀領域風險管理、資產定價、實證金融和金融數據分析等的學習。專業選修課程缺乏特色和深度。
校內的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有理論課程中的實驗課,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由于校內實驗資源短缺,設備陳舊,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校外實踐有社會調查、專業實習等,由于校外專業實踐基地匱乏、金融企業缺乏與學校合作的積極性,實踐效果不佳。
目前地方高校開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課程大都流于形式,主要是學工方面輔導員進行授課,簡單的對即將畢業學生進行指導。這不僅無法在專業方面給予更多幫助,而且也不能實質性提高學生應對自身專業所要面臨的職業生涯問題。金融專業的職業規劃具有一定專業性和獨特性,不同金融行業企業的特點也不盡相同,因此,亟待針對性的金融職業生涯設計的專業人士進行輔導,這就需要和金融行業企業加強聯系。
金融人才的需求呈現多層次、多類型、多規格的態勢,高中低端及特色類人才都有其市場需求,因此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的定位必須取決于社會對金融人才的實際需求和各高校自身的辦學條件。以長江大學來說,作為地方高校,大多數金融專業學生在本科四年學習之后,一般都選擇了工作就業,所以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綜合素質高的應用型人才,滿足湖北金融人才的需求。
近年來,湖北省金融業規模增長迅速,金融改革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金融業在湖北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湖北省金融業“十二五”規劃中,將大力推進金融體系建設。包括:健全銀行業組織體系。力爭全省組建35 家農村商業銀行,新設11 家村鎮銀行和貸款子公司;力爭年內全省所有市(州)都有股份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2 年內城市商業銀行分支機構覆蓋全省所有市(州)。積極引導證券公司在全省合理布局營業網點,重點引進金融保險機構的區域性總部、后臺服務中心等進駐湖北。加快推進武漢城市圈金融一體化步伐,加快推進武漢區域性票據業務中心、股權交易中心、全國性金融教育培訓中心建設。支持東湖高新區積極試點“東湖金融超市”服務模式;做好代辦股份轉讓試點準備工作,推進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積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并購重組;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私募股權基金;探索開展中小企業股權交易試點。金融體系的建設對金融人才,特別是高層次的金融人才,將會形成巨大的需求。單從全省金融行業全部新增崗位來看,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狀況,供需缺口在5 000 人左右,而且缺口呈現出進一步加大的趨勢。未來三年供給缺口甚至可能達到近萬人。如果從全省金融行業錄用的大中專畢業生數量來看,前幾年略顯供大于求,目前處于供求基本平衡,未來可能出現供給不足[1]。
傳統意義上,把我國的金融機構分做四類:即銀行、證券、保險、信托。銀行以大型、中型銀行為主。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中小微企業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國內外都如此。當前,為了讓金融更好地服務于實體經濟,推動金融業的發展,各種金融機構不斷涌現:村鎮銀行、民辦銀行、社區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投資公司、金融投資咨詢公司、擔保公司、典當業等等。長江大學有農學的背景,農林經濟管理是其特色專業,以此為依托,結合湖北金融人才需求,面對全省即將建立的46 家農村商業銀行和村鎮銀行、分支機構,我們著重培養懂得農村經濟發展規律,了解“三農”融資需求,熟練掌握農村商行業務技能的應用性本科人才,樹立自己的金融人才特色。
課程體系的優化是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專業學習的目的是使得學生掌握專業基本技能,并根據需要學習和調整這些技能。專業核心課程除了要重視宏觀經濟金融理論中貨幣金融學和國際金融等的教學,同時也要重視微觀領域風險管理、資產定價、實證金融和金融數據分析等的學習,突出數理統計工具的運用與定量分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掌握專業基本技能,以滿足后續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選修課程缺乏特色和深度,也缺乏足夠的重視與投入。對于選修課,學生覺得沒有必修課重要,上課的積極性不高,學生應轉變觀念,重視選修課的學習。選修課程應根據不同方向設置,如長江大學的金融選修課可設置農村金融方向的特色。而且選修課程應多樣化,更多鼓勵老師在金融領域的廣泛研究,開出數量多且具特色的專業選修課程,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選擇,促進學生在感興趣領域的深度研究。這樣不僅使學生能夠掌握金融專業領域的基本技能,更能適應金融與現代經濟的發展變化的需要[2]。
金融學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一門綜合性學科,這就意味著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在金融學專業教學中起著同樣重要的作用。校內實踐應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像證券投資學這門課程就應重視證券的模擬操作,獨立分析,大膽操作,提高自己控制風險的能力。不操作,不實踐,就不能真正了解證券市場,不能把握證券市場的規律,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證券投資的基本理論。校內實踐需要學校提供實驗室,金融實驗室能夠將證券投資、銀行投資、商業銀行業務、外匯交易、公司金融等等,在一個逼真的環境中,進行直觀、形象的模擬演繹,以提高學生的投資判斷力、時機把握力和風險承受力。
同樣,還要重視校外實踐。學生可利用寒暑假參加校外實踐,校外實踐不僅能培養他們參與科研、社會活動的興趣,還能在活動中培養各種能力。參加校外實踐活動的方式有許多,如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研活動,深入金融實務領域,在調查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可以組織學生直接參與金融機構組織的產品營銷活動,培養他們對突發性問題采取不同于常規的思維方式并創造性加以解決的能力。同時,建立學生專業實習基地,應該充分利用地方高校屬地的金融機構,如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單位與他們建立密切的聯系,建立專業實習基地,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學生到實習基地去參加產、學、研相結合的實踐活動[3]。
很多金融專業大學生對于金融職業將來做什么,需要什么樣的知識和技能,并不是特別清楚。很多學生選擇金融專業是盲目的,有些是聽從家長的指導,有些是從眾心理,社會上認為金融是熱門專業,將來就業的收入水平高。他們沒有考慮自身的興趣和社會對金融專業人才需求特點,使得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很難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地方高校開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課程大都比較泛,缺乏專業性指導。金融專業的職業規劃具有一定專業性和獨特性,不同金融行業企業的特點也不盡相同,因此,學校需要請專業人士對學生的金融職業生涯設計進行輔導。校內的老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很難完成這個任務,這就需要和當地金融行業企業加強聯系[4]。學生入校時,就要請金融企業人員介紹金融工作的內容,現身說法,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努力的方向,及早制定金融職業生涯規劃。這樣,作為地方高校的金融專業的在校大學生,才能充分發揮人才成長中的自我主動性,除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學校金融專業教學改革外,更應有意識地按照社會需要的金融人才標準鍛造自己,在日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占得先機。
[1] 嚴圣陽. 湖北金融學專業人才需求及對策[J]. 中國集體經濟,2014(13).
[2] 秦響應,楊偉坤,秦菊香. 美國高校金融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的特點及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4(3).
[3] 周方召,王雷. 金融學專業校企協同創新人才培養如何“精耕細作”[J].金融教育研究,2014(4).
[4] 馬小南,周魯柱. 地方院校面向崗位需求的金融人才培養研究[J].山東高等教育,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