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燁
(咸陽師范學院,陜西 咸陽712000)
具體政策包括:第一,建立特聘教授制度,從國內外吸引一批能夠領導本學科達到先進水平的優秀中青年英語學術帶頭人,實行特聘教授崗位獎金。在工作條件和經費方面給予重點資助;第二,以競爭優選方式分批精選百名骨干教師,采取當地財政撥款與自籌經費相結合的辦法增強經費支持力度,以改善高校公共英語教師的工作條件,提高公共英語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第三,設立陜西省優秀青年教師教學和科研獎勵基金,對于35 歲以下取得重大教學和科研成果、具有創新能力的優秀青年教師給予獎勵。
①堅持選賢任能。陜西省各個高校在選取公共英語教師時,應堅持德才兼備的用人原則。②要求建立有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政策機制。在選用高校公共英語教師時,應摒棄論資排輩的思想,更不能只看學歷、資歷,積極推進高校公共英語教師的流動。③要求建立人才激勵機制。要圍繞激發英語教師內在動力這一中心,制定完善的激勵機制。高校公共英語教學中,對表現優秀的、在教學中作出貢獻的教師給予表揚和獎勵。
陜西省各高校從20 世紀90 年代末開始實行擴招,也標志著陜西省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型為大眾教育。擴招導致學生的規模逐年增多,這就要求有更多的公共英語教師來為學生授課。但根據有關資料顯示,陜西省高等學校公共英語教師的增長速度遠遠低于學生的增長速度,這就導致了公共英語教學師生比下降,一個教師平均要帶300 多名學生,一周平均要上20 節課。另外,為了解決專任英語教師短缺的問題,很多高校選擇從外部聘請英語教師的做法,甚至從高校聘請非英語專業的研究生來授課,這就嚴重影響了公共英語的教學質量。
合理的師資隊伍可以真正發揮團體的作用,而目前陜西省高等院校公共英語師資隊伍普遍存在著結構不合理的現象,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學歷結構不合理。通過調查,發現在公共英語師資隊伍中,占比最大的是本科學歷,研究生學歷的比例非常少。一方面是因為英語專業畢業的研究生大多選擇出國或進入外資企業工作;另一方面是因為招生規模大,不得不吸收本科生作為英語教師。②年齡結構不合理。陜西省公共英語師資隊伍趨向年輕化,30 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40%以上,30~40 歲的青年教師占比最少,中間出現了斷層,隨著老英語教師的離退休,眾多的青年教師在科研、教學方面很難勝任。③職稱結構不合理。副高以上職稱的英語教師數量較少,大多是講師職稱。
教學和科研之間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系,教學是科研的基礎,反過來科研成果可以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師應該總結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形成實踐性較強的科研成果,用以指導理論教學。
為了解決高校公共英語教師數量少的問題,筆者認為不能不顧質量地引進一些學歷較低的應屆畢業生,這會使得公共英語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而是應該綜合采用引進和培養兩種手段。引進方面,應遵循市場競爭規則,擇優錄取、寧缺毋濫,向高校、社會公開招聘優秀公共英語教師,對于一些比較優秀的研究生可以考慮留校任教,同時吸引海外留學歸來的人才來校任教。應重點培養一些優秀的中青年教師,為青年教師提供提升職稱的機會,實現高職稱教師年輕化,從而保證公共英語教師隊伍的持續發展。實施以老帶新的制度,增加年輕教師的教學經驗、提高年輕教師的科研水平,保證老教師退休了,仍然有接班人。通過院校之間的合作,促進優秀公共英語教師的流動,實現教師資源共享。
培訓應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是英語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公共英語教師的英語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技能等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使公共英語課堂更豐富多彩、充實有趣;另一方面是現代信息技術培訓。
公共英語課面臨的是所有專業的學生,是一門應用性比較強的課程,教師在將英語理論知識(包括口語、閱讀、聽力的技巧等)傳授給學生之余,還應注重對教學過程、教材、教法的研究。教學與科研是不可分離的,也是公共英語教師的兩大使命,科研不僅可以將教師最新的教學理念、豐富的教學經驗分享給其他教師,更可以幫助教師探究公共英語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疑難問題,并找到解決的辦法,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陜西省相關主管部門應采取措施引導公共英語教師搞科研,比如要求高校聘請專家進校指導、組織開展公共英語技能展示大賽、組織開展公共英語研討會等。
[1] 杜鴻科. 陜西省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建設調研報告[J].民辦教育研究,2007(6).
[2] 李華. 高校英語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管理實踐,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