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龍
面對藝術欣賞者,人們心理上的愉悅與美感,來自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二者不可缺一。美的觀念的形成與渴望達到滿足時,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表現。美的觀念是一種認識,一種心理的功能,也可稱為內在的眼睛,只有這樣的眼睛才能觀賞到美的事物。
造型藝術可以具有形態的誘惑性。它包含著聯想、感受、文化素養等很多主觀因素。形態的誘惑性是模糊的,但又是清晰的;是抽象的,但又是具體的;是無聲的,同時又是有聲有色的。造型藝術就是要具有這種形態的誘惑性。
造型藝術的表現形式可以是含蓄的。雖然審美活動可能有理性活動,但更多的是感性活動。所謂情感指的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喜、怒、哀、樂的態度。人的情感有時是很單純的,有時又往往是復雜的,而造型藝術創作中表現的情感應該是含蓄的,藝術家必須為欣賞者提供領略、玩味的再創造的余地。具有含蓄性的表現力才能使作者與欣賞者息息相通。
造型藝術的表現形式可以是趣味性的。許多人通常把趣味看作追求美的生活,增強原動力。藝術形態中有許多小趣味是值得追求的,小趣味是生活中的美的事物,趣味也是人類的欲望。
造型藝術可以讓人欣賞到缺陷之美。米洛島出土的美神維納斯雕像,是古典美的經典,因為斷臂的維納斯給人留下心理上的最完美的想象余地,這就是美中不足之美。杭州西湖原有保俶塔和雷峰塔,雙塔并立,雷峰塔倒塌之后,公認是西湖風景的美中不足,但在人們心理上存在的雷峰塔,已經在想象中填補上它的位置,想象中的雷峰塔可能比過去更真實更美。因此美中不足往往給觀賞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并給人以追溯歷史和回顧文明之聯想。
成熟的造型藝術創意可以具有神秘感。神仙鬼怪、天堂地獄,從表面上看似乎是純粹的憑空想象,虛構出來的,與社會現實無關。其實不然,想象與虛構的故事仍然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所有神秘感的環境和形象,如果不是參照人間的形象,就不可能創造出真正的神秘意境。神秘感能引起人的聯想,創造具有神秘感的環境能喚起人們追求新奇的力量,促使人們思索過去,探索未來。
造型藝術創意表現可以讓人有迷惑之感,即對造型藝術感到入迷,同時又困惑不得其解。人可以憑借直覺和感性來認識美,因為藝術美有直覺性,它作用于人的感官,耳濡目染,情不自禁地受其吸引,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欣慰,然后進行回味、分析判斷,對一些表現深奧的藝術造型迷惑不解。正如王安石所描寫的:“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許多現代的抽象藝術作品,追求的正是這種迷惑的藝術效果。
造型藝術創意表現可以運用隱喻的藝術手段。隱喻是當代藝術設計思潮中最流行的手法。隱喻使造型藝術所具有的內涵能力得以發揮,更能形成特定的環境氣氛與藝術感染力。隱喻是聚類性內涵的表現符號,它喚起人們的聯想和美感。
造型藝術創意表現可以運用情節性。情節性即戲劇性,作為造型藝術審美范疇中的情節性與日常語言中泛指的故事情節不同,造型藝術創意表現中的情節性,指它必須在本質上與某些傳說故事以及歷史事件相通或類似,并由此提高觀賞者的精神境界,產生審美愉悅。這種有情節性的審美屬性常常采取夸張的手法并與審美心理相聯系,有的表現為故事情節的再現,有的則使用意外有趣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以增強其情節性感染力。
造型藝術創意應獨具魅力。藝術的魅力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它是藝術的迷惑力、誘導力、感染力的表現,是征服人心的藝術力量的總稱。造型藝術作品只是藝術魅力的一種誘因,藝術魅力并非造型藝術作品的客觀屬性,具有藝術魅力的造型藝術作品應有誘導效應、震驚效應、啟迪效應、象征效應、凈化效應,其本質為美感效應。
造型藝術創意表現作為都市文化藝術表現中的重要內容,它對視覺接受者心理影響力的作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認知和重視。隨著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斷擴大,一定會有更多造型藝術的展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