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鳴宇
當前在發(fā)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工作中,文化館的建設可謂是分量十足,可以說它是群眾文化活動的一個中心,既可以滿足群眾的娛樂要求,又可以滿足群眾對于文化的求知欲;既可以對群眾進行文化教育,又可以為群眾提供文化服務;同時又能讓群眾在文化活動中得到“欣賞別人和自我欣賞” 的兩種需求[1]。
大家都知道,文化是凝聚一個民族最好的融劑,也可以說是一個民族靈魂的體現,高端、專業(yè)的文化更能體現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和實力。而一個民族的高端、專業(yè)的文化都是產生于群眾文化基礎之上的。筆者非常愿意舉下面這些例子與大家一起分享群眾文化中的那種田園氣息和詩情畫意:當年的王冕一邊放牛一邊畫荷花,當年的阿寶一邊放羊一邊唱花兒,當年的大衣哥一邊種地一邊放歌,吉林一個農民一邊耕作一邊寫詩。再比如,一位退休老人沐浴霞光湖邊垂釣,一個文物愛好者把玩古董樂此不疲,一個驢友登山涉水走天涯,一個個體發(fā)明者沉浸于自己的設計藍圖,一個天文愛好者仰望星空暢想宇宙,一個小學生陶醉在自己隨意涂抹的兒童畫里,一個網絡寫家手舞鍵盤寫作品博客,如此這般廣泛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個人活動,能說它們不是一種文化活動嗎?可以說這正是群眾文化活動的組成部分,而高端的、專業(yè)的文化更是在這點滴的群眾文化中沉淀發(fā)展而來的,也可以說群眾文化中孕含著高端、專業(yè)的文化。而文化館正是將群眾文化推向高端、專業(yè)文化的一種極大的助力。
近年來,媒體上開展的“星光大道”“超級女聲”“咱村也有文藝人” “我愛發(fā)明”等節(jié)目,以及對農民歌手、農民詩人、農民美術家、個體發(fā)明家、個體旅行家的大力推介,還有網絡平臺對個體網絡寫手及自由撰稿人的積極展示,都是符合當下群眾文化實際的睿智之舉,也是將群眾文化推向高端和專業(yè)所探索的種種方式和路徑,這些在發(fā)展群眾文化更上一個臺階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但是前面提過,在文化娛樂方面,人大致有兩種需求:一是欣賞別人,二是自我欣賞。前面所講的專業(yè)文藝團體只能滿足前者,而無法滿足后者(或者說由于條件限制只能滿足一小部分人的這種需求)。而文化館具有社會性、綜合性、群眾性的特點,所以它適應不同的年齡、不同職業(yè),不同文化水平、不同興趣愛好的群眾多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說可以滿足人的自我欣賞方面的需求,當然更能滿足人們欣賞別人的需求。由于文化館(站)是為我國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建立在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之上,屬于社會主義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所以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特點和中國民族文化色彩。因此,文化館(站)不僅適應我國的經濟基礎,而且還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fā)展,直接或間接地為現代化建設、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文化館(站)活動同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在內容和形式上具有新鮮活潑、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中國特色。文化館(站)根據當地的風土人情,利用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靈活機動地組織地方戲曲、地方音樂和地方舞蹈的演出,舉辦各種形式的科普、文化宣傳活動,及時地滿足群眾文化生活的要求。
文化館(站)開展群眾性的文化藝術活動,也是一種人工智能的開發(fā)。人們心情舒暢了,頭腦就比較活躍,智慧也就能夠發(fā)揮。這是被實踐所證明了的一條規(guī)律。文化館(站)的工作適應不同人的需要,滿足不同人的要求,它能夠改造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鼓勵人們奮發(fā)向上。因此,文化館(站)的工作搞好了,不但能給人們帶來豐富的精神食糧,而且還能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穩(wěn)定發(fā)展。
文化館(站)具有廣泛的社會性、綜合性和群眾性等這些特點,而它的社會性之大,綜合性之強,群眾性之廣,是其他專業(yè)文化單位不能相比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文化館(站)對現代化大業(yè)絕非可有可無,而是關系重大。
[1]郭馨元. 談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活動中的綜合性[J]. 劇作家,2013(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