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穎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群眾文化活動要突出“受群眾歡迎,讓群眾參與,滿足群眾文化需要”的特點;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注重文化惠民、文化親民,把舞臺讓給群眾、吸引群眾廣泛參與的原則。我認為這完全符合客觀需要,符合群眾意愿。我省早期開展的打造農村文化活動品牌,就是這一號召的雛形。
為促進我們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發展,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根據《省文化廳關于進一步打造農村文化活動品牌的意見》文件精神,結合春節、五一、七一、八一等傳統節日,幾年來,我們陸續開展“全縣第四屆社區文藝演出”“全縣青年歌手大賽”“全縣‘五個一工程’平民書市”“全縣紀念‘世界遺產日’”“慶八一雙擁文藝晚會”等一系列文化活動,營造喜慶、和諧的氛圍,為振興地方經濟做貢獻。特別是在全縣11個鄉鎮123個村開展了創建“進農家、唱紅歌、我與農民手拉手”“農村文化大集”等農村文化活動品牌工作,收到明顯實效,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
雞東縣對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高度重視,政府投入力度大,文化設施齊全,工作理念新;相關部門從實際出發,注重地方特色,各項措施得力,工作有亮點。
加強文化設施建設,是開展文化活動的基本條件,也是新農村文化工作的關鍵。為此,近幾年來我縣文化管理部門在省、市文化主管部門的支持、幫助下,通過積極爭取建設資金,先后新建了1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每個新建文化站總面積都在300平方米以上,全都設有小型劇場、多功能活動廳,文體活動室、報刊閱覽室、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室等基本文化活動空間,并配備了相應的文化設備、從而使全縣所有鄉鎮的綜合文化站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文化事業發展,堅持把農村文化事業擺在比較突出的位置,按照“貼近農村實際、滿足農民需要、引領農村新文化發展”的方針,不斷加大農村文化事業建設的投入。先后建設農家書屋123個、村屯文化廣場60個、村級活動室73個,創作了一些反映農村題材的小說詩歌小品歌曲100余件。為了更好地促進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活躍廣大村民地業余文化生活,縣文化館積極組織輔導人員下鄉提供服務。他們采取11個鄉鎮都有專人承包負責的方式,一包到底,還為各鄉鎮舉辦的文藝比賽和文藝演出提供演出設備和綜合服務,深受廣大基層部門和領導的歡迎和好評,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的業余文化生活。
平陽鎮是當地有名的百年古鎮,這個鎮決心傳承百年古鎮獨有的文化底蘊,用文化優勢帶動經濟優勢。確定了“打造文化旅游名鎮,建設和諧美好家園”的目標。全鎮著力構筑鎮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農民文化大院三級文化網絡,文化大院、文化中心遍地開花,群眾性文化活動常年不斷,夯實了群眾文化基礎。農民秧歌隊、健身操隊、舞獅舞龍隊、民樂隊、舞蹈隊村村可見。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開展的農村文化大集活動形式新穎、匠心獨運,深受好評!
新的形勢催人奮進,新的任務光榮艱巨。作為文化人,我們決心在當地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高昂的斗志,務實的作風,齊心協力,團結奮進,繼續高舉全國文化先進縣大旗奮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