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西
智力越發達,喜劇就越成功,未開化的人很少有幽默感的——卓別林。
臺灣爆笑喜劇《他沒有兩個老婆》驗證了這句話。它充滿著劇作家的智慧、幽默和意外的驚喜及觀眾的期待!
劇本的作者賴聲川(臺灣),他提倡的“集體即興創作”方式,受現代法國戲劇家安東·阿爾托“殘酷劇場”的影響(阿爾托在《殘酷劇場——第一次宣言》中闡明其戲劇觀點,“我們不演寫就的劇本,我們只根據一些熟知的題材、事件或著作在舞臺上直接發展出來”),此理論在歐美戲劇界很有影響。賴在實踐中不斷擴展中國現代戲劇的表現方式,同時努力擴大市場,達到雅俗共賞。他也借鑒現代西方戲劇的表現形式,也注重我國傳統的戲劇學習。賴聲川自己認為:“我是相信戲劇的力量的,它運作好的時候,很少東西的力量比它大。因為是真的人,你跟你周圍的觀眾也算是一個群體,那種感覺真的很好。跟看電影又不一樣,看電影是一個人在黑暗中看,跟旁邊的人沒什么關系,你并沒有感覺這一晚在這個地方發生的事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電影可以隨時放。”
我排演此劇的總體風格是以現實主義歡快的鬧喜劇為基調,其中存在超于正常思維的邏輯動作,同時加表現主義手法展現,重點是如何解讀劇作者的“誤會法”的創作特點。此劇要強化喜劇情境,語言調侃的節奏,接近于相聲捧逗形式,這樣使人物的形象、動作既增添滑稽可笑的效果,又符合劇本情境,同時把臺灣式和中國式的生活智慧充分表現出來,雙贏合一。
舞臺美術的設計是在符合總體寫實的原則基礎上,著重處理雙時空同時展現,讓“兩家”人物更自信于家中。虛實相結合,使觀眾身臨其境,生活于“假定性”空間。劇本的重要特點是靠人物重復上下場的重要節奏,通過玄關和臥房、廚房展現兩家同時在場,絕不能讓另一方的人物當眾孤獨,合理有機的讓觀眾相信舞臺的“假定性”。根據總體形象在寫實的設計上我用了表現性語匯“轉門”,當情境推向極致,場上人物利用轉門出入而強化了情境,控制了節奏。使演出在真實中增強了幽默感、游戲感和荒誕感。同時在服裝的色彩上跳出了寫實的自然基調,大膽運用了卡通化的色彩和夸張的肢體語言,推染了情境。
此劇的結構雖即興排演,但線路明確。通過人物上場開始講述救人事實,引出主人公有兩個老婆的私情,在其不斷的“圓謊”中牽扯進更多的人物上場來相互碰撞推動劇情,直到真相大白終了。場上人物目的性(即最高任務明確了然)的動作相互推進而使劇情產生極強的怪誕效果。觀眾期待的重點懸念,即是張立國的謊言背后和張立國惹了“大禍”(救人)的結果。在音樂音響處理原則上我要求除了要在時空上強調節奏氣氛的應用外,還要有客觀音響來烘托喜劇性,強調劇情,并參與了重要時刻的表演,如(吃報紙、搶相機、小包查房和吃紙條等)。
劇本通過一個普通的出租汽車司機無意救了黑社會的人物而引來一身的麻煩,最終失去兩個老婆的故事,讓世人感受到臺灣政界、社會的不和諧及百姓的麻木。通過此鬧劇來喚醒臺灣民眾對當前現狀的思考和對新生活夢想的全新思索。此劇本的動作性極強,大大激發了演員的創造性和想象思維。我們在排練場根據演員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現場反應敲定每一段戲——“以集體創作為主”絕不在討論上花時間,直接排演感受來呈現此劇巧妙的藝術表現,如(誤會、巧合、反復、平行、夸張等藝術手法)。
此劇外在的沖突是根據每一個人物的上場任務,也就是貫穿行動線內心的準確把握所產生的,每個演員必須把自己要做的使命一氣呵成,相互碰撞才有合理的符合整體形象的動作和節奏。
此劇通過認真排演得到觀眾認可,并成為劇院改革轉型的里程碑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