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麗
(江蘇省南通中學,江蘇南通,226001)
在實際的作文過程中,多數高中生面對話題無話可說,或者言不由衷,其中很多是為了迎合教師的觀點,還有學生是為了寫作而寫作。究此種種,其核心問題都是因為不能以手寫心,不會抒寫自己的真實心境。在此,筆者就自己的幾點做法談談如何構建積極高效的真實作文課堂模式。
放眼當前的作文課堂現狀,抓耳撓腮者有之,冥思苦想者有之,唉聲嘆氣者有之。葉圣陶老先生說:“生活充實,才會表白出、抒發出真實深厚的情思來。”的確,“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觀察生活是真實作文的基石。于是,無論是高一、高二,還是高三,每個學期,筆者都會上一節語文教材必修一第一專題中“你的生活很重要”的寫作指導課,以喚起學生觀察生活的熱情,養成觀察生活的習慣。
班里有個學生成績相當不錯,就是作文成績不佳,這導致其無法進入學優生的行列。有一次與他談話,他說:“寫什么呀,每天的生活就是上課、吃飯、睡覺,千篇一律,沒什么可寫,只好抄襲,一抄襲就會被發現,分數不佳在所難免。”明白了這個癥結以后,筆者給這個學生布置了一道作業:選擇某一天上午的四節課,認真觀察四位任課教師的不同講課特點,記錄下來并整理成文。結果這名學生觀察的內容還真是有趣、真實:
物理老崔一貫雷厲風行,他思維縝密、環環入扣,每一句話都鏗鏘有力、干脆利索,令人不容置疑,就像早餐攤上賣的石頭餅。他每次講課總不會超過二十分鐘,之后就讓我們進行練習,他來回巡視,個別輔導。有意思的是,每次宣布下課,他總是帶上一句“姨夫死了”,不知是他獨特的口頭禪,還是方言使然,反正每聽到這句我都忍俊不禁,送這節物理課一個微笑……
后來,筆者讓他有序地觀察每天下晚自習后宿舍里每名舍友的表情、動作,宿舍里談論的話題,觀察打飯時食堂里人山人海、熱氣騰騰的壯觀景象,觀察每個星期天同學們的笑靨,還有校園花壇里那幾株玫瑰花的變化,等等。不知不覺,他竟然整理了厚厚的一大本,寫起作文來再也沒有叫過苦,總是洋洋灑灑、一揮而就。
捫心自問,高考壓力下學生的生活的確緊張而枯燥,在極力引導學生挖掘單調生活下精彩內涵的同時,也應當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舉行書法比賽、觀看名著影片、試演課本劇,等等,豐富高中生“貧瘠”的生活,也讓這塊作文的基石有棱有角、富有活力。
要做出美味佳肴,需要精選材料來進行烹飪;要裁出漂亮衣服,離不開高質量的面料。作文亦是如此,在認真觀察生活的基礎上,我們需要引導學生科學地篩選材料,為有效深化真實作文的內涵提供一把利刃。
白居易云:“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反觀學生的作文材料,總是“母親額頭的白發”“父親佝僂的脊背”,起筆不離居里夫人、愛因斯坦、愛迪生。如果說這些材料沒有典型性也不對,但如果所有學生的選材都千人一面、缺少新意,會讓讀者審美疲勞。教學中,學生應將自己的視角伸向央視宣傳的年度文化、軍事、經濟、法制人物,還有十大杰出青年、五四勞動獎章獲得者、感動中國人物,等等,增強作品的時代感。
以一次“那一抹靚麗的風景”話題作文為例,班里一個學生的作文就極富時代感,他選擇的材料有2013年東亞杯足球賽中國隊以一比五慘敗泰國隊后,知恥后勇、觸底反彈,勇奪亞軍的事例,有蕭山機場CZ6490航班為了一位剛剛失去女兒的母親,在滑行5公里準備起飛時選擇返航的事例,還有奇瑞汽車公司董事長尹同耀制造國產品牌汽車大長國人士氣的事例,等等。由于這些材料躍動著鮮活的時代感,無論是教師還是普通讀者都會感受到一股清新的風,對文章留下深刻的印象。
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所謂言為心聲,要想讓高中生的作文富有真情實感,引得讀者或會心一笑,或心有戚戚焉,都必須以真實作文為基礎。當下,學生弄虛作假、口是心非者比比皆是,這一點與我們長期以來不當的教學方式、應試制度等因素都有關系。為此,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要強調學生要擺脫傳統思想的桎梏,以手寫心,用真實的心境來創作獨一無二的作品。
以“母愛”話題作文為例,多數學生的作文會寫到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說它如一片荷葉,在無遮攔的天空下蔭蔽著我們柔弱的心靈。但我們知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如果我們在作文的過程中塑造一個真實、立體的母親形象,或許會更感動人,引起讀者的共鳴。如一個學生這樣寫自己的母親,她每日精打細算、勤奮工作,照顧一家子,是典型的賢妻良母,但她每日把數落爸爸的無能視為家常小菜,把兒子升入名牌大學視為一步登天的捷徑,讓全家人苦不堪言。文章最后,這名學生心疼地安慰著母親,父親很愛您,兒子很努力,請您放下心里的苦,迎一個晴朗的黎明。家長會上,當我讀到這篇作文時,臺底下嘖嘖稱贊,你能說這不是一篇真實、成功的作文嗎?
學生要寫出一篇文質兼美的作文,必須在永葆豐富情感的基礎上,掌握成熟、流暢的寫作技巧。現行的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其文章均選自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無一不散發著對祖國、大自然,還有親人朋友的真摯感情。依托教材,我們不僅能夠從中汲取心靈的營養,升華我們或典雅、或悲壯的情感,更能夠以他山之石,攻自己作文這塊“璞玉”,掌握一把升華真實作文的鑰匙。
以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教學為例,教材中,那個廢棄的古園雖荒蕪破舊,完全褪去了昔日的榮華與顯要,但其中的蜂兒、螞蟻、瓢蟲、蟬蛻、露水等無一不散發著頑強的生命力,讓作者感受到了生命之流的涌動,品味到了母親的愛,還有史鐵生對母親的痛悔之情。依托教材,筆者引導學生,我們每一個人未必都必須經歷癱瘓截肢的痛楚,但挫折與打擊在所難免,在挫折與打擊面前,我們是否有著與史鐵生一樣的感悟,一樣頑強的意志呢?
在這篇課文的影響下,學生的隨堂作文寫出了罕見的高水平。作文中,有個學生寫的是《心境決定命運》,呈現的是這則故事:起初,一名畫家因別人指出自己作品的缺點垂頭喪氣,幾乎要“金盆洗手”。后來,他拿同樣的作品讓別人指出其中的優點,并從中汲取了無窮的力量,最終成為一名有所建樹的藝術家。這名學生表示,自己要先做好高中三年的學習規劃,并努力拼搏,挑戰極限,終要證明自己也是一個強者。
這篇文章言辭懇切,寫出了自己的真實心境,激起了多數學生強大的內心波瀾,全班同學為他送上了熱烈的掌聲,筆者也切實感受到了依托教材進行作文教學的迷人魅力。
總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實感是作文教學的生命之所在,引導學生以手寫心不僅是作文課堂教學策略,更是引導學生健康成長的一門教育藝術。對此,我們才剛剛在路上。
[1] 楊林.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薄弱環節和解決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2014(12).
[2] 張紅敏.高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訓練策略[J].現代閱讀,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