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業
(鹽城市濱??h正紅鎮第三中心小學,江蘇鹽城,224523)
實施新課程以來,小學數學教學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在“作業設計”上還存在許多不足,譬如部分教師沒有跳出教材中習題的范疇,對作業沒有科學的設計,這無疑會阻礙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大量的教學實踐說明:有效的數學作業設計,有利于學生及時鞏固、消化新知,深化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開發學生的智力,推進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
大量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逼迫式、趕鴨子上架式的教學不但會泯滅學生的個性,更為嚴重的是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喜歡新奇有趣的東西,在學習上也是如此。如果能在作業設計時,把教授知識、發展思維寓于趣味之中,學生必然興趣盎然,積極參與。讓作業變得生動有趣,可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其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作業題型應當是豐富的,作業設計應科學合理地把知識學習、訓練和發展思維能力有機融合于趣味之中,做到趣、奇、活、新,避免題海式的機械重復的練習,這樣才能保證學生作業興趣的提升和持久,使作業成為學生學習歷程中的一種自我需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學生主動完成作業的內在動力,是調動學生作業積極性、主動性的有效手段。比如在學習完“質數和合數的意義”后,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學生根據自己的學號,按照教師的要求迅速起立,看誰反應快。1.學號既是偶數又是質數的同學起立;2.學號既是合數又是奇數的同學起立;3.學號是最小合數的同學起立;4.學號是質數的同學起立;5.學號是合數的同學起立。又比如在學習完“數的整除”后,筆者根據這單元的知識設計了一道題:根據以下條件猜測老師的電話號碼,猜出后,拔個電話給老師。( ) 既是偶數又是質數,( ) 一位數中最大的偶數,( )2和3的最小公倍數,( )8的最小倍數,( )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最小的質數與最小的合數的積,( )6和9的最大公約數,( )最大的一位數。學生根據這些條件,經過思考后果然猜出了筆者的電話號碼,把作業寓于游戲之中,讓教學過程輕松而高效,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積極向上的學習品質。
小學生的數學水平和理解能力參差不齊,高年級學生在這一方面的表現尤為明顯。對數學水平和理解能力參差不齊的學生因材施教十分重要。在設置數學作業時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層設置數學作業。實踐發現,分層設置作業不僅要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結構、當節課的課堂效果來決定,還要考慮不同年級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有時將作業分為易、中、難三類,有時將作業分為基礎、創新兩類,有時對一個題目設計幾個問題,各個問題層層遞進,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回答其中的某個或某幾個問題。比如概念教學的作業設計往往分三類:第一類是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類作業設計要考慮學困生的學習程度,讓他們不懼怕題目,逐步掌握這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便繼續提高;第二類作業要根據學生對概念的掌握程度靈活運用,可對練習冊的習題進行變式改進;第三類是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準備的,可將一些奧數題選編到作業中去,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一題多問、舉一反三的當堂練習能充分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主動進行數學思考的積極性,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可以通過一題多問或舉一反三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達到訓練學生思維的目的。通過講練結合,可以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最終實現教學雙贏。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數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和深入,數學作業的設計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對小學生來說,很多數學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是“舊知識”,因為他們在生活實踐中已經有許多數學的體驗,學校數學學習是他們生活中有關的數學經驗的總結與升華。如果教師能將現實生活的題材引入作業,將數學學習生活化,就一定能提高學生作業的興趣。據此,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努力挖掘知識本身在現實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盡可能了解生活實際,讓他們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交融性”。這可以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分析生活的能力和興趣,使之主動利用其生活經驗構建起數學知識體系。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倡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是探究性學習,它是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活動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進行數學作業設計時,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學情和認知規律、教材和學生間的差異設計不同層次的探究型、實踐型作業,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步入社會生活這個大舞臺、大課堂,讓他們通過參觀、訪問等形式搜集和篩選各種數學信息,運用數學方法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計算,使之在探究中學會合作、學會創新。比如在學習“有關利率、利息”的問題時,筆者讓學生課前預習,要求他們去銀行了解各類型的存款和與之對應的利率,向工作人員學習計算利息的方法……在課堂上,筆者提供給學生各種數據,讓他們模擬存取款活動。學生帶著問題,邊學習、邊研究,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效率,讓學生能與同學交流、共享自己的研究成果,還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念,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作業設計要以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規律為基礎,注重課堂練習和作業設計的開放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數學作業的開放性設計,要求教師努力挖掘數學思想方法,引進一些具有現實意義、思考價值的開放型題目,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不斷升華。作業設計的開放性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作業的內容開放,學生有權自主選擇;2.向其他學科開放,設計綜合性作業;3.作業的答案開放,不再是單一的、絕對的;4.向課外開放,設計連貫性作業;5.作業的評價開放,實行多樣化的評價;6.向教育活動開放,設計主題性作業;7.向生活開放,設計體驗性作業。設計開放型作業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的來說,作業的設計應把學生的學習情感、興趣、創新意識、質疑能力、動手能力等融合起來,形式要多樣,內容要豐富,真正做到為學生的發展服務,使學生快樂而“作”。
[1] 肖成全,等.有效教學[M].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李志成,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百問[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3.
[3] 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