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剛
我國旅游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越來越大,高質量的旅游紀念品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旅游業的發展水平。旅游紀念品旺盛的社會需求對產品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旅游紀念品品位,促進旅游紀念品產業健康發展,高素質的具有創新設計理念的人才是重要保障。本文試圖在分析旅游紀念品設計現狀的基礎上,從藝術設計專業服務我國經濟建設出發,探討綜合性大學藝術設計專業開設旅游紀念品設計課程的構想,以期對這門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新方向課程建設有所裨益。
縱觀我國旅游紀念品市場,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問題:
1.地方政府對產品研發重視不夠。我國還處在旅游產業發展初期,地方政府及旅游企業往往在旅游景區及餐飲、住宿等硬件設施建設上投入較大,而忽視旅游紀念品的研發。我國旅游紀念品產業興起不過十幾年的時間,各地政府組織引導旅游紀念品研發的活動不多,旅游管理部門未設立旅游商品設計開發領導機構,導致旅游紀念品產業發育不良,完整產業鏈尚未形成。
2.旅游紀念品缺乏地域文化特色。旅游紀念品是一種特殊商品,也是一個地方的文化名片,其價值應該體現在深厚的區域文化內涵和精美的工藝制作與產品融合上。旅游紀念品在宣傳地域文化特色、塑造地域文化形象、反映地域歷史沿革方面具有獨特作用。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旅游紀念品多為舶來品,設計創意平庸,工藝制作粗糙,特別是對地域文化的深入研究不夠,缺乏地域文化特色,更談不上對地方傳統文化與傳統工藝的傳承,難以滿足旅游者多樣化的需求和調動旅游者購買的積極性。
3.旅游紀念品研發缺乏系統性。我國具有影響力的旅游紀念品仍然是傳統民間工藝品,如云貴地區的蠟染、銀飾,江浙地區的蘇繡等,現代旅游紀念品開發方面成功的案例非常少見。究其原因主要是設計者只注重單一產品設計,忽視用系統論的觀念對地域文化元素進行精確提取、打散、重組、歸納和整合,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系列化的品牌產品。
4.設計研發人才匱乏。筆者曾對國內多家旅游紀念品生產企業進行考察,這些企業大多沒有專業產品設計人員,個別企業有產品設計人員也是從其他設計專業轉行過來的。還有一些企業主要是靠傳統的民間手工藝人,這些人雖然對傳統工藝制作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旅游紀念品設計研發的需要。由于設計研發人才的嚴重匱乏,加上缺乏地方政府的扶持,整個旅游紀念品行業基本上是以小微企業和個體從業者為主,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高等教育針對旅游紀念品設計研發的專門人才培養則幾乎處于停滯狀態,據資料統計,我國一千多所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院校,僅有幾所設有旅游紀念品設計專業。
藝術設計專業的建立完全是現代設計以及相關產業蓬勃發展的結果,它的每個專業都對應著一個龐大的經濟產業,如建筑室內裝飾行業、紡織服裝行業、產品廣告與包裝行業等。旅游業的蓬勃發展理應帶來旅游紀念品行業的大繁榮,但實際情況卻與之完全不相適應,其中藝術設計專業中旅游紀念品專業人才培養滯后是原因之一。因此,在藝術設計專業中開設旅游紀念品設計專業方向,培養高素質的旅游紀念品設計人才,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是地方綜合性大學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藝術設計專業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需要。
1.旅游紀念品設計課程的特點。旅游紀念品設計是根據旅游產業發展需要,由一系列專業理論與實踐課程組成的系統性課程教學體系,它是與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一門實踐應用性的學科,也是一門跨旅游學和藝術設計學兩個專業課程的綜合性學科,其課程內容結構既有旅游經濟學、旅游商品學等旅游學科的內容,又有藝術設計學科方面專業設計的課程內容。課程體系分為理論教學、技能實踐教學兩大板塊。課程結構又分為基礎課程、理論課程和專業設計實踐課程三個模塊。課程中心是圍繞設計者在旅游紀念產品設計能力方面的培養,實踐應用開發能力的提高是旅游紀念產品設計課程建設重點。
2.旅游紀念品設計的理論課程構建。現階段我國高校一般傳統的藝術設計專業教育分三大模塊共160學分左右,理論教育一般在40學分上下,很多藝術設計教育學者都認為理論教育存在弱化和不足的現象,而國外藝術設計教育發達地區一般的理論課程應占專業教學的30%以上。
旅游紀念產品設計的理論教學應在原來藝術設計的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增加旅游學方面的理論課程內容,包括五個方面:第一,旅游學理論教育,以增強學生對旅游產業、旅游文化、旅游紀念產品行業特性的認知環節,主要課程有“旅游學”“旅游商品學”“旅游紀念產品學”等。第二,藝術設計史論教育,包含“現代設計史”“工業產品設計史”“平面設計史”“工藝美術史”等與設計相關的史論學習。第三,設計經濟學教育,包括“產品市場營銷學”“消費心理學”“經濟學基本原理”等。第四,藝術文化教育,包括“藝術概論”“民俗學”“區域文化學”“藝術設計人類學”等培養學生的藝術理論素質和綜合人文素養的教育。第五,設計基礎理論的教育,對藝術設計基本造型設計方法理論的學習,提高學生對科學設計方法論的認識,主要課程有“基本設計理論”“藝術設計學”“設計心理學”等系列設計基礎理論學科等。共計不少于26門理論課程估計830學時左右(1學分/16學時),不少于52學分且基本合理。
3.旅游紀念品設計的實踐課程探討。旅游紀念產品設計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實踐性強是應用型學科專業的特點,實踐教學是旅游紀念產品設計的基本屬性。
首先是基礎課程實驗教學,通過系統的專業實驗實訓提高學生產品造型基礎的手繪和計算機操作及表現動手能力。主要課程有“造型基礎”“新材料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其次是專業市場調研考察教學,組織學生深入旅游景區旅游市場對旅游紀念產品的市場現狀、產品的分類、市場定位、文化特色、地方特點、工藝制作、新材料工藝、收藏價值等進行全方面的數據搜集研究,從考察調研實踐中全面掌握產品現狀和第一手資料是產品開發設計的基礎。
第三,對區域傳統文化和傳統工藝美術考察研究,區域性地方特色是旅游紀念產品主要體現的元素之一,對地方傳統文化和地方傳統工藝美術的考察研究學習是旅游紀念產品設計的特色表現的必修課。
第四,專業實習與實踐,組織學生到旅游產品開發公司和旅游紀念產品生產企業實習,是學生對產品的材料應用、工藝制作流程、產品生產成本定位等產品開發設計要素的認識學習的必要環節。
第五,專業設計競賽,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旅游紀念產品設計大賽活動是促進學生產品開發設計的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旅游紀念產品設計大賽是對專業教學質量的檢驗、評價、學習交流的最好方法,對提升專業教學質量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第六,畢業設計實踐,旅游紀念產品設計專業實踐應用性強,因而在畢業設計中實踐應用性課題是必選,結合地方旅游市場需求進行旅游紀念產品的設計開發應用實踐案例的研究教學是專業學習的最終目的。課題必須要結合地方對旅游紀念產品的需求選定,最終完成一套通過工藝加工生產制作的產品。
4.旅游紀念品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構想。通過實訓、實驗、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把科學理論與專業技能實踐有機結合,建立多元的實踐教學課程結構,突破單一的技能實踐培訓,創建科學的實踐教學系統和課程體系,才能幫助學生在專業知識、應用能力、設計觀念等綜合素質上全方位提高。
首先,建立旅游產品實踐教學的“1+2+1”人才培養方案。把實踐教學的基礎課程實踐、專業課程實踐兩大版塊按內容結構層次貫穿到整個四年的學習之中。即第一年校內開設基礎課程實踐,有造型基礎實訓實踐、計算機操作技能實踐等。第二、三年校內校外結合開展綜合專業實踐教學及模型制作、材料應用、專業市場調查、專業考察、設計競賽等。第四年完全要求學生面向社會面向企業實習并結合企業需求完成實踐應用性的畢業設計課題。該培養方案增加了實踐教學的課時量,加強了實驗室實驗教學,強調了應用型設計學科實踐教學面向社會走向企業的聯合辦學之路,這樣才能培養出社會企業所需要的實踐應用能力強的高素質設計人才。
其次,工程師導師制的實驗室教學是實驗室實踐教學質量的保證。當前國內很多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驗室建設和實驗室教學都流于形式,沒有專業人員建設和專業人員管理,實驗室建設質量和教學質量都不高。要做好實驗室實踐教學必須從師資抓起,引入具有工藝制造、模具制作、材料應用等方面實踐工作經驗豐富的工藝師、工程師做實驗室建設規劃和實驗教學導師,是實驗室建設和實驗室實踐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
第三,建立導師指導下的工作室制教學保障專業實踐教學的系統性。在旅游紀念產品設計專業教學中積極推進以“產、學、研”相結合的工作室制的教學模式,學生可從大二開始不分年級進入專業工作室學習,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按工作室導師要求參加實際的專業科研課題、企業合作項目、專業競賽等專業實踐研究學習,使學生對所學專業有深入系統的認知,使教學能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與學的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實踐學習的積極性。
當今在地方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中開設旅游紀念產品設計專業方向的教學,培養高素質的旅游紀念產品設計人才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是高校辦學的基本宗旨,也是體現高校教育培養人才、發展科技、服務社會的基本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