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彥春
“校企合作”是一種辦學模式,屬于辦學層面概念,其基本內涵是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以校企雙向參與為途徑,以相互服務為宗旨,具有教育性、職業性、互利性、創新性、多樣性和文化性等特征。校企合作是一種采用學校理論教學和企業實際工程經驗相結合的培養方法,培養企業需要人才的辦學模式,通過校企合作,可以將學校所學和社會所需實現無縫對接,達到學生學有所用,企業需有所供,學校教有所成的三贏局面。
通信行業的突出特點是發展速度快,由此導致通信技術和設備更新頻繁,對通信專業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使學生更好地就業、服務社會,要求通信工程專業培養應緊跟社會需求,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設施,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并經常性地進行師資培訓,提高教師的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以適應新形式、新技術需要,有針對性地培養社會所需人才。
通過校企合作,制定產學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改革、畢業設計、辦學條件、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校企合作的方案。
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總原則與總方向,培養目標決定了學校培養人才的定位和層次,通過校企合作,可以更深一步了解企業對學生的需求情況,使高校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同時彌補專業教師對本行業發展的欠缺,幫助教師緊跟專業發展,這有利于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要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情況,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為更好地將學校培養與社會需求相對接,使學生所學與企業所需一致,唐山學院信息工程系通信教研室與凌陽愛普公司在培養方案論證和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針對企業需求,將原有不適應社會需求的課程進行了刪減合并,并增加了一些物聯網、嵌入式設計等社會需求量大的新課程,加大了實踐環節,通過課程整合,使通信類專業及相關專業方向的課程設置更加合理。
合理的課程體系是培養方案順利實施的保障,通過同類院校和企業調研以及畢業生回訪發現,原有課程體系滯后于企業的人才需求,課程體系未能及時體現社會對該專業的需求情況,應依據行業發展趨勢,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著眼點,以機能認證為抓手,整合通信行業產業鏈上的數據、傳輸、通信等關鍵點,建設核心課程體系,構建“校企深度融合,課證相互融通”的通信工程專業工學結合課程體系。通過校企合作,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課程體系,讓更多的教師走出去、更多的企業走進來,針對通信專業技術發展特點,制定合理的有預見性的課程體系,以滿足用人單位需求,見圖所示。

校企合作課程開發示意圖
“EDA技術”作為校級精品課,實踐性強,通過校企合作,課程置換和壓縮教學周數的方法,將一個學期的課程集中在一周完成。“EDA技術課程設計”對學生動手能力要求較高,通過與合作企業進行聯合指導,優化設計題目,提高設計要求,使課程設計更加貼近公司項目開發,有利于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和就業能力的提高。教學過程中將企業中的一些工程實例通過項目化教學的方法進行講解,課程在實驗室進行,邊講邊練,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教師隨堂助課,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進行了畢業設計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探索。畢業生開始畢業設計前,由合作企業技術人員通過講座的形式給畢業生講解具體的要求。通過講座,可以更直觀地為學生描述設計的整體思想和框架,讓學生對畢業設計形成初步的認識,給學生樹立做好畢業設計的信心。通過開題答辯,企業指導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題目的把握情況,學生可以通過答辯與指導教師進行交流。畢業設計的最終答辯,在校教師側重理論層面的問題,合作企業擅長應用層面的問題,使學生的設計更加貼近實際,能從實際工程角度進行設計。校企合作使理論學習和工程實際有機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教師的選題思路,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內涵。
新生入學要安排新生教育,使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專業;老生每年要進行專業教育,使學生明確每年開設課程、學習內容、學習方法、教學安排。通過校企合作,企業指導教師將社會需求提前告知學生,學生的學習方向性更強了,明確了每門課程在工作中的作用,進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與合作企業開展多層面競賽合作,發揮合作企業的自身優勢,通過冠名、軟件、硬件支持等方式聯合指導學生的競賽題目,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使學生所學更貼近工程實際。
合作企業由于在多個地區設有分公司,每年都需要大量優秀的技術人才,對學生面試和就業具有豐富的經驗,通過對學生面試技巧和職業素養的指導,加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唐山學院信息工程系通信教研室與凌陽科技等多家合作企業達成了校企就業合作意向,依據協議,合作企業每年將接收多名畢業生進行頂崗實習,并依據學生意愿優先安排工作,幫助通信類專業具有一定技術能力的學生推薦工作。
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對任課教師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通信專業的師資主要是從各大高校的碩士、博士畢業生引進,由高校直接進入高校,雖然有著較好的理論基礎,但實踐能力欠缺,雖然一些教師進行了相關培訓,但通信技術更新快,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通過校企合作,選派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與企業共同進行產學研合作,能夠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
為了培養通信類專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要從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教育理念出發,創新校企合作模式,與多家企業進行校企合作,讓企業參與到學校教學及師資隊伍建設中,利用企業資源為教學服務,培養應用型人才,滿足企業需求,在校企合作中,找準雙方利益共同點,達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贏。通過校企合作,進一步深入高校,為社會培養所需人才的服務精神,整合學校和企業的各種資源,提高辦學層次、辦學水平和辦學理念,更新教學設備,加強教學質量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培養社會所需的應用型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