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道兵
高職學生安全預防管理是指在發生學生安全事件之前高職管理人員所做的前期準備工作。安全管理事件一旦發生必然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后果,不但可能對學生的身體以及財產造成傷害和損失,而且對學生的心理也會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學校在進行學生安全管理時一定要建立預防管理保障機制。第一,預防管理保障機制的建立有助于減少學生安全事件的發生。通過預防管理保障機制的建立,學校可以在第一時間啟動預防管理體系,組織足夠的人力、物力資源,在第一時間內對事件進行有效掌控,隨時掐滅事件的導火索,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事件發生的概率。第二,預防管理保障機制的建立有助于控制事態的擴大化。從概率學理論,在一段時間內,事件發生的概率是一定的。既然事件發生的概率是一定的,控制事態的發展、把事件的影響力消滅在萌芽狀態就顯得尤為重要。足夠的人力、物力等資源可以在第一時間內啟動,情感力量的及早介入、理智力量的充分接觸,都可以使事件發展在可控范圍之內。按照發生的規模性質來看,即便是一些嚴重的安全事件,也可以在預防管理保障機制下實現可控制化。根據預防管理保障機制建立的總體要求,可以從安全預防管理的組織體系設計、安全預防管理保障機制的建立以及安全預防管理措施的實施三方面來做好高職學生安全預防管理工作。
管理體系的建立是我們進行學生安全預防管理的基礎,只有明確了管理者、責任人和組織機制,學生安全預防管理工作才能得以展開。所以開展這項工作的前提,就是明確進行學生安全預防管理所涉及的相關人員以及組織體系的建立。高職院校校長作為學校法人,是學生安全管理事件的第一責任人,應由高職院校校長或者分管學生工作的學校領導作為一級管理者,在學生安全預防管理工作中擔任總指揮。學校設立的職能部門,如宣傳部、學生工作處、保衛處、后勤處、教務處等的負責人應該作為二級管理者承擔相應的職責。對于直接與學生接觸的各學院輔導員、宿舍管理員、各班班主任以及學生工作團體等,也應該作為學生安全預防管理體系的下級管理者參與到學生的安全管理當中。具體的組織形式見下圖。

學生安全管理項目預防管理組織體系圖
其中各級管理者的工作職責如下:學校領導是學生安全預防管理的總指揮,負責組織、領導、協調、監督各級管理者的工作。各職能機構根據職能機構的性質和工作內容,負責相應的職責。例如,宣傳部是管思想政治工作的職能部門,負責理論武裝、宣傳輿論導向、形勢政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等工作,從思想上預防學生安全事件的發生;學生工作處主要負責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包括校風校紀的監督檢查工作、公寓服務工作等;保衛處是維護校園治安秩序的重要職責部門,負責對在校師生人員和財產安全的管理和保護;團委負責學生思想教育及組織活動的開展;心理咨詢中心負責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保證學生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后勤處是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的保障部門,負責學校各項設施的齊備齊全以及消除學生在校生活的安全隱患,如保證食堂的安全衛生等;其他下級管理者應當在校領導及相應職能部門的帶領下,負責學生安全預防管理工作。
1.部門間的聯動機制。雖然各職能部門都有相應的職責,負責學生安全預防管理的不同方面,但是學生安全預防管理是一個體系,學校領導應該發揮統一指揮和協調的職責,各職能部門之間更應該積極溝通,保證學生安全預防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2.信息反饋機制。學生安全預防管理工作的進行不僅包含由上一級到下一級單方面的工作任務的分配,而且還要包含由下到上的信息反饋,例如,高職院校應建立“學生—班級/宿舍—輔導員/班主任—職能部門—校領導”這樣的學生安全管理五級信息反饋機制。只有保證學生安全預防管理工作信息反饋的暢通,才能夠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預防安全事件的發生。
1.加強高職學生安全預防管理工作隊伍的建設。(1)建立健全責任制度。制定和完善學生安全預防管理工作制度,能夠保證學生安全預防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避免發生問題時出現相互推諉的現象,有效促使工作人員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切實保護學生的安全,維護校園的穩定。(2)提高學生安全預防管理人員的素質。在完善相關制度的基礎上,學生管理工作人員的素質高低對學生安全預防管理工作能否有效實施起著關鍵作用。高職院校應該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學生安全管理工作隊伍。首先,在選定工作人員時,應該挑選專業素質高、責任心強、有安全意識和樂于為學生服務的工作人員;其次,定期舉行培訓活動,加大對學生安全管理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
2.完善高職學生安全基礎設施。高職院校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旨在培養高技能的專業人才,強調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并重,注重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因此,高職院校擁有眾多的基礎設施及實踐教學設施,以滿足高職教育教學的需要。除這些設施的建設外,高職院校應該注重完善學生的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安全基礎設施是高職院校進行學生安全預防管理的硬件基礎,是消除學生安全隱患的有效保證,同時也是學生安全事件發生時能夠得以及時處理、降低損失的有效保證。
3.保證高職學生的飲食衛生。目前大部分在校學生的主要用餐地點是食堂,一旦發生食物中毒等衛生事件將涉及大規模的師生,保證學生的飲食衛生是學生安全預防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高職院校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很多高職院校的后勤都實現了社會化。但由于還沒有相對完善相關制度和配套設施,高職院校后勤在社會化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并保證學生的飲食衛生安全,高職院校應該明確院校本身和參與后勤管理的開發商各自的職責,學校衛生部門也更應該認真行使其職責,定期對后勤安全衛生進行檢查,落實好學校的安全衛生條例和相關制度。
4.建立信息收集和預警機制。為了有效實施高職學生安全預防管理,高職院校應該建立風險預警機制,通過信息的收集、分析來識別安全隱患,以保證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信息的收集是進行預防管理的第一步,高職院校應該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內外部信息,時刻關注社會現狀和學生思想的發展趨勢,掌握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動態。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分析和歸納影響高職院校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間的邏輯關系,建立一個健全、客觀、實用性強的高職院校安全評價指標體系,同時可參照國家、各省市和高職院校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規定,編制各指標的量化檢查評分表,應用于定量評估高職院校安全管理的實際情況。
5.加強高職校園周邊環境治理。高職學生安全預防管理工作不僅僅包含對高職院校校園內部的預防管理,還包含對校園周邊環境的治理。由于高職院校規模大、人數多,一所高職院校往往能帶動周圍經濟環境的變化。幾乎每一所高職院校附近都會有一條小吃街,它往往集網吧、小餐館、臺球室、小吃攤、酒吧等于一體,是在校學生生活、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各高職院校在做好校內安全預防管理工作的同時,應密切關注校園周邊的安全,這對于保證校園的安全穩定、維護學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高職院校應該聯合當地政府、執法機構加強對校園周邊環境的治理,確保學校周邊環境的安全。
6.制定應急預案。雖然通過積極地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和采取有效的保障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學生安全管理事件的發生,但這并不能將學生安全風險完全消除,有很多安全隱患是無法預防和避免的。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制定應急預案,在安全管理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控制事件的傳播范圍,降低其對學生的傷害,提高事件處理效率,及時恢復正常的教學秩序,確保校園的安全穩定。同時,建立完善的應對機制,對學生安全管理事件進行分類,并建立相應的預案措施,以備事件發生時可以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將危害降到最低。
7.重視對高職學生的安全教育。高職院校學生安全預防管理的核心是學生,在進行學生安全預防管理工作時應注重對學生的安全教育。通過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思想道德水平以及心理健康水平,能夠有效預防學生安全事件的發生。通過提高學生的防范技能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件對學生的危害。高校管理者應著重從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的法紀觀念、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的安全防范能力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