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冬林
高職院校是培養生產、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機構,合格的高職畢業生必須在掌握崗位所需要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勝任所從事工作的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和職業素質。但受制于原有體制的束縛、教學設備的不足、部分教師認識不足等因素影響,高職院校并沒有完全擺脫學科本位的課程設置模式,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分布不合理、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割裂、實訓教學形式單一和環境不完善的情況依然存在,任務驅動和工學結合的教學方法難以實施,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培養的高職生難以達到職業能力標準。因此,以虛擬現實技術為手段、以實物設備為基礎,開展虛擬實訓和真實實訓,既與理論教學有效融合,又創設與企業相同的工作情境,對當前高職院校的改革十分必要。
虛實結合實訓教學的思路在于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的課程設置方法,把實踐作為理論知識的驗證環節,探索建立基于培養目標且符合高職學生認知的實踐培養體系。
1.虛實結合實訓教學著眼于整體能力的提高。虛實結合實訓教學對人的培養不是簡單技能的重復訓練,而是智慧技能的全面建構。它以滿足社會、企業對人才的崗位需求為出發點,在實施真實的工作任務過程中,將企業文化、工作標準和社會要求融入實訓環境,全面地、完整地培養高職生的職業能力。它關注專業能力、方法能力與社會能力的同步發展;重視職業素養的養成,具備質量意識、創新意識、團隊意識等;培養健全的人格,擁有積極向上的道德情感、理想信念、價值目標。
2.虛實結合實訓教學側重主體性的發揮。虛實結合實訓教學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體現學生的能動性,承認學生的差異,重視學生個性發揮和情感體驗。構建以高職學生為中心的情境性實訓教學場所,實施真實的工作任務,使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和提高崗位能力。采用問題探究、角色扮演和頂崗實習等方法讓高職學生沉浸在虛實結合的實訓環境中,激發他們自主探究的潛能,在合作、交流、體驗中建構具有實際意義的知識能力。①
3.虛實結合實訓教學落腳于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堅持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并重、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相融、知識水平和技術技能考核合一,符合高職教育的規律和特點。虛實結合實訓教學通過創設形象、生動、交互的場景,化繁為簡、化抽象為直觀、化靜態為動態,使理論知識易于、樂于接受。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理論與實訓的教學內容一體化安排、教學形式一體化實施、教學條件一體化設計,以理論引導實踐或實踐探究理論,達到實踐能力、職業素質和知識水平同步提高。
虛實結合實訓教學主要包括以仿真系統為實訓環境的虛擬實訓和以真實設備為實訓環境的真實實訓。根據課程的目標、內容、方法、性質不同,虛實結合實訓教學可采用虛實分段、虛實交替、虛實融合等形式。
1.虛實分段。即虛擬實訓與真實實訓分階段實施,通常是先虛擬實訓再真實實訓,按照熟悉、掌握、運用的步驟,循序漸進、逐步提高。采用桌面仿真訓練、仿真模擬器訓練、企業頂崗實習“三段式”教學模式:以項目案例、工作任務為內容進行課程教學,在仿真室和仿真訓練中心一邊學習理論、一邊實踐操作,在虛擬的環境中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和一定的實踐技能;接著在綜合訓練中心進行與企業環境相似的真實實訓,通過角色扮演等進一步提升崗位技能;最后在校外生產性實訓基地或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全面提高崗位能力。
2.虛實交替。即虛擬實訓與真實實訓交替實施,按先“虛”后“實”或先“實”后“虛”組織課程教學,采用的仿真訓練器、實機、仿真訓練器、實機、實機的虛實交替教學模式,讓學生完成熟悉訓練、體驗訓練、針對訓練、上手訓練最后達到考證能力的五個階段。虛實交替的教學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體驗,提高了他們完成工作任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虛擬實訓中建構的知識在真實實訓中得到強化與印證,避免了真實實訓中設備損壞、安全事故等,降低了培訓成本。
3.虛實融合。即虛擬實訓與真實實訓在“廠中校”和“校中廠”同步進行,以實為主,以虛為輔,學校引入企業設備、技師或企業進駐教師、設立教室,以企業的文化、管理推動真實任務的實施②。高職學生在真實的工廠中獲得了真實的感受、精確的理解和實際的技能,并適時插入虛擬實訓以強化把握復雜工序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實現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素養與崗位零距離對接。在虛實融合教學模式中,虛擬實訓是真實實訓的必要補充,實訓教學環境是基于真實設備為主體的職業場所。
1.創設實訓環境。實訓教學環境應與工作情境相似,使高職學生能在實際的工作環境中獲得技能、態度、創新力等,又具備在不同工作情境下解決問題的能力即遷移能力。將真實環境、虛擬環境與空間布局相結合,并按照生產性工作崗位的活動現場的實際情況模擬環境氛圍、實施工作任務。虛擬環境要全面補充、烘托真實環境,并貫穿于實訓教學的整個過程,做到在虛擬系統中崗位的工作內容、標準、要求、規范、角色關系等與真實環境一致相融,使高職生充分體驗真實的職場環境。③
2.完善評價方法。圍繞虛實結合實訓教學的培養目標,充分考慮評價主體(社會、學生、教師)、評價內容(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職業素質)和評價措施(過程、結果)的全面性,全面反映高職學生的學習和能力全貌。在真實設備不能考核某方面崗位能力時,虛擬系統能及時替補和準確評價,還可通過網絡開放虛擬訓練系統,高職學生可隨時選擇有關項目進行訓練。教師能通過相關軟件實時記錄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科學評價訓練過程。
3.加強校企合作。充分發揮校內校外兩方面的優勢,在管理、人才、技術、設備、文化等方面取長補短、集聚資源、深度融合,是開辟虛實結合實訓教學的重要途徑。校企雙方根據工作崗位的具體要求,共同商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進度,確定虛實結合實訓教學的具體形式和組織方法。通過校企聯合推進校外實訓中心、校內實訓中心和共享實訓中心建設,突出企業的“實”,結合學校的“虛”,打造生產性工作實訓環境。
1.轉變思想觀念。從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目標視角出發,確定知識、技能和態度要求,強調通過工作任務的完成建構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突出高職教育職業性、技術性和應用性的特點,擺脫學科本位的路徑依賴。順應高職學生喜歡實踐、善于形象思維、易受直接經驗的學習特點,重視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把它作為重要的技術手段與真實任務結合,推動情境教學和工學結合、理論一體教學的全面開展。④
2.加強隊伍建設。著力培養具有掌握專業前沿技術、工程實施經驗豐富、管理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鼓勵他們深入企業,按計劃定期接受技能培訓或頂崗實習,了解行業、產業最新技術前沿,使教學內容與產業需求緊密結合,真正做到既是理論高手也是技術能手。引進具有良好工程背景的專家充實教師隊伍,改善教師的分布結構。加大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推廣力度,使廣大專業教師了解虛擬現實技術,運用和開發本課程的仿真系統,掌握虛實結合實訓教學的規律。
3.健全管理制度。建立虛實結合實訓教學組織體系,明確系部、教研室、實訓中心各自的分工和責任,保證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履行職責,包括崗位職責、教學規程、考核辦法等。建立校企合作聯系制度,定期召開會議研究校企雙方具體任務及主要職責,包括教學安排、人員管理、學生評價等。要參照企業的管理方式和運行環境,修訂完善各類實訓教學制度,從教學組織管理上營造真實的職場環境。
[注釋]
①米靖.建構主義與當代職業教育教學觀的轉變[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l):32.
②鄧耀彩.高職教育引進企業要素模式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4(16):21.
③俞仲文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踐教學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74.
④郝文星.示范性高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