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近年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快速發展,變得更加科學規范,真正實現了“以賽促學、以賽促練、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建”。技能大賽全方位檢驗學生的技能水平和學校的師資力量、課程建設和管理水平,成為評價職業院校能力的依據和考核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的重要砝碼,對職業院校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與教學改革、校企合作、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嚴格來說,高職院校技能大賽有兩個層次:一是全國范圍內的職業技能大賽,二是高職院校校內職業技能大賽。全國范圍的技能大賽參與者(精英)畢竟有限,為使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本文著重從校內職業技能大賽入手分析。
為了正確認識高職院校技能大賽,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理念:首先以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次以教育為根基——全面實現素質教育,積極采用新型人才培養戰略;最后以社會價值為目的——為社會提供有用人才。高職院校技能大賽的重要意義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兩方結合、三大改變、四項提高、五種培養。一個中心:以提高學生技能為中心,加大社會對高職教育的可接受度。兩方結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三大改革:促進課程改革;促進教學改革,更加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促進教師改革,讓教師意識到不足,跟上市場經濟職業技能發展的需要。四項提高:第一項提高教學質量;第二項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第三項提高產學研合作;第四項提高就業率。五類培養:第一類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和團隊意識;第二類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這是職業技能大賽的宗旨和初衷;第三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第四類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第五類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規范。
1.不重視技能大賽策劃方案。以往策劃方案不合理有很多問題:策劃不周全,丟三落四;策劃流程不順暢,越到后面越顯得慌亂;策劃方案缺乏深度,與專業課程模塊結合不緊密;策劃方案缺乏與非參賽同學的互動。
2.上級領導沒有給予技能大賽足夠的重視和資金支持。領導重視是保證技能大賽順利開展的政治保障和堅強后盾,但現實是很多領導只關注自己偏愛的專業或認為有發展前途的專業,而忽視弱勢專業,造成技能大賽走形式、專業發展極不均衡的狀態。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導致活動經費嚴重不足,使得技能大賽開展層次、形式、參加人員、激勵效果有限。
3.技能大賽參與者有限且單一,不能跨專業。首先,大賽參與者僅限于一部分學習積極分子或活躍分子,形成皮格馬利翁效應。其次,技能大賽往往以某一個專業舉辦為主體,很少有其他專業參與,使得學科不能交叉,這是技能大賽的弊端。如果所學太單一,很容易被社會淘汰;更重要的是,看不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相互借鑒和學習。
4.校內技能大賽企業參與者較少,很少能夠真正實現校企合作。由于校內技能大賽的宣傳范圍有限,想讓企業贊助或者當評委的可能性都比較小;真正能與生產相結合的是理工科類專業,而非文科專業,所以此要求不能一概而論。
5.片面強調技能,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如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有很多模塊,技能大賽只能選擇其中一個招聘或者培訓作為競賽項目,片面強調技能,而忽視了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使學生只有花架子而沒有真功夫,工作以后顯得專業知識不連貫。
6.技能大賽只重比賽結果而輕視比賽過程。這將導致學生變得目的性太強,動機不純,這是虛榮心、功利心作怪。為了能夠參加比賽,不惜和同學鬧矛盾,討好老師爭名額;有的為得獎,為將來找工作多一個籌碼。其實結果并不重要,學生在備戰和比賽過程中究竟學到、成長多少,技能有多大提高是關鍵。
我們首先來分析職業技能大賽的本質。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自然是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而其核心是要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舉辦各類職業技能大賽,大賽最本質的問題就是要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讓他們具備一定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高校因此要更加注重教學改革、課程改革和校企合作,特別注重培養教學團隊,更新人才培養戰略,從而深化高職院校辦學目標。這有助于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新途徑。分析校內舉辦技能大賽的流程:定技能大賽主題;方案策劃;定形式、環節、內容、考核標準;方案修改;方案彩排;方案執行;方案效果評估。
1.完整合理的策劃方案是技能大賽順利開展的首要前提。由校內職業技能大賽流程可以看出,方案策劃貫穿始終至關重要。根據中州大學管理學院第二屆人力資源管理技能大賽策劃方案的產生來看,可以讓學生和老師一起共同制訂策劃方案:首先由指導老師給出大致意見和要求,可以比較宏觀、系統;然后學生嘗試寫作,要充分信任學生,給予他們足夠的鍛煉機會;最后學生和老師一起協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揮集體智慧。在開始正式比賽前,一定要進行彩排,預測可能發生的問題和不足,保證策劃方案的順暢。策劃方案的科學性、可行性、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如以往的技能大賽只是參賽同學的活動,可以在策劃方案中適當加上與觀眾的互動,還可以讓其他同學展示才藝,作為技能大賽的調劑,使得技能大賽兼具知識性和趣味性。
2.強化指導教師的指導作用。指導教師要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合作能力,要改變傳統的教書育人觀念為科學發展觀,變填鴨式教育為開放互動性教育;要有極好的道德和心理素質,德才兼備;要具備雙師素質和創新性,發揮真正的指導作用;要形成教學團隊,讓有不同能力的老師都能發揮自己的作用。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很盲目,有的抓不住重點和要領,指導教師要找到問題的癥結,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3.加強參賽學生的心理疏導。參賽學生一般都沒有參賽經驗,大部分學生很緊張,不知道準備到何程度才算準備好,總覺得不得獎會辜負老師和同學的期望,要么追求完美,要么動機不純,指導老師要對參賽學生進行適當合理的心理疏導,旨在提高技能、重在參與,讓他們打消疑慮,輕裝上陣。
4.加大獎勵幅度,增強激勵效果。全國性的技能比賽獎項設置比較有限,但對于校內技能大賽,可以改變策略,希望學生能在學校和教師的期待和鼓勵下,健康成長,把技能大賽作為專業進步的風向標,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學生拿著獲獎證書,作為大學積極進取的見證,更有說服力,可以為找工作增加籌碼。
5.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實訓基地有校內和校外兩類,如果說校外實訓基地不好找尋,那么校內實訓基地應該建立并完善。但實際情況是,高職院校有的專業即使發展得不錯,也因為實訓基地花錢太多,而沒有太多投入。通過技能大賽的得與失,要加大專業實訓基地建設,這對學生技能的提高很有幫助。
6.加強與企業的積極反饋,真正做到校企合作。無論是經管類還是理工科專業,多數與市場經濟的載體——企業結合很緊密,因為理論都是從企業實際生產經營管理中得到的,通過技能大賽,企業和學校都會進一步總結,得出的新方法、新思路,進而在企業生產實踐中得到驗證。高職院校要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反饋,技能大賽不能脫離現實,培養的技能人才要符合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滿足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
7.構建職業技能競賽教育體系。目前高校開展的模擬招聘技能大賽分為初賽與復賽,初賽試題采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職業資格考試題目,試題的信度、效度、難度和區分度都較高。在學生平時的技能大賽學習中,要深化職業教育,這比較符合現代人才培養戰略。尤其是他們更容易考取職業資格證,雙證書是現在很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新要求。
8.完善校內技能大賽管理體制。技能大賽的開展必須要有專門的大賽組委會全面負責各項具體工作,再將工作分工到個人,這為技能大賽提供了組織保障;技能大賽用制度或者條約的形式固定下來,使其有一定的延續性和可比性;要有專人負責經費管理工作,可設大賽臨時出納和臨時會計,讓學校經費和企業贊助用到“刀刃上”,起到資金監管作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由能力強、有耐心的教師來培養高素質的學生,讓技能大賽更專業。
高職院校校內技能大賽是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專業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大賽可以引導高職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專業學習和技能訓練,提高職業技能,使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教賽結合,加快技能人才培養,為社會培養高效優質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