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芳轉
黨中央歷來十分關心和重視大學生的理論武裝工作,指出要從贏得青年、贏得未來的高度,抓好大學生的理論學習,在廣大青年學生中培養一大批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這是黨和國家賦予高等學校的一項戰略任務,也是保證黨的事業后繼有人的歷史使命。
1.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三化”的需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體現出了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趨勢的深切關注,它以中國共產黨的理想為藍本,以中華民族的復興為己任,以中華民族的利益為訴求。目前,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和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時代,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面臨嚴峻的挑戰,應該說,新世紀順利推進馬克思主義“三化”的關鍵在于青年一代。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的使命決定了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在馬克思主義“三化”中的戰略地位。因此,我們要加強對青年一代,特別是當代青年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教育。
2.是高校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需要。2013年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強調: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斗,錘煉高尚品格,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這也是黨和國家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就是要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武裝青年大學生,努力使青年大學生群體成長為政治素質高、綜合能力強、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才。
3.是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當代大學生具有閱歷淺、求知欲強、可塑性大的特點,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主要是要在新形勢下將青年大學生培養成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使得青年大學生能夠在紛繁復雜的形勢下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趨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馬克思主義正確立場,科學區分、評價馬克思主義與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這是應對當前國內國際形勢考驗的需要,也是引導廣大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
“著力式”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素養培育模式是指從精神教育、課堂教學、專題培訓、能力培養、科學研究、實踐體驗等方面找準著力點,切實科學地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
1.著力于精神教育。精神教育是旨在促進人的精神世界發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質量的教育活動。精神教育是一種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也是一種道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旨在確定并堅定人的精神信念。高校應加強對廣大師生的精神教育,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發展的角度出發,凝練出學校的校訓、學校精神和校風,以此統領全校師生的精神生活,努力使其成為全校師生學習、工作、生活的精神支柱。加強對廣大師生的精神教育,就是要用高尚情操、崇高境界、博大胸懷、求實精神來引導、激勵全校師生。
2.著力于課堂教學。高校要把青年大學生學習馬列理論列入教學計劃,注重通過課堂教學來提高青年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和素養,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角度廣泛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青年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高校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主渠道、主陣地。高校應注重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踐環節,把實踐教學與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專業課實習等結合起來,使青年大學生在積極參與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理解和把握,為培養合格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夯實理論基礎。
3.著力于專題培訓。高校應成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院。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院要把提高學員政治理論素質作為教育培訓的核心,按照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要求,開展形式多樣的深理論、高層次的專題教育培訓活動,努力使在青年馬克思主義學院接受培訓的學員的理論素養得到提升。如通過開設黨校、團校專題培訓班,舉辦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論壇,以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節慶日為契機,組織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等活動,對學員進行實踐培訓和教育。在教育實踐中使學員重溫黨的光輝歷史,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并積極成為黨的政策理論的踐行者和傳播者。
4.著力于能力培養。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對青年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對青年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素養的培育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高校應通過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促使青年大學生成長為具有較高素質和能力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如通過舉辦大學生文化藝術節、人文大講堂、經典誦讀、辯論賽、書畫大賽等活動,促進青年大學生個性能力及特長興趣的發展與提高,增強青年大學生產生新思想、新知識、新方法、新成果的能力,也可以增強青年大學生在活動實踐中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與認同。
5.著力于科學研究。“著力式”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素養培育模式,一個重要的著力點就是要在科技創新活動中培養青年大學生的科學信仰、科學能力、科學品質和科學精神,重點培養具有科學精神的創新人才和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如通過實施百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舉辦大學生科技節、組織學生參加學術科技競賽、開展大學生創業實踐鍛煉等活動,調動廣大師生參與學術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良好的學術科技創新氛圍,使青年大學生在參與科技創新活動中開闊視野,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其成長為具有科學精神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奠定良好的基礎。
6.著力于實踐體驗。實踐造就人才是馬克思主義人才觀的核心,也是人才成長的基本規律和根本途徑。高校每年應利用大學生寒暑假,組織青年大學生深入教育基地、農村、企業、社區、街道,圍繞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科技推廣、法律普及、環境保護等方面開展實踐活動。使青年大學生通過社會實踐熟悉社會、了解國情、磨煉意志、增長才干。實踐體驗的另一個重要的著力點就是對青年大學生進行紅色精神教育。高校應積極利用重要節日,組織青年大學生開展“愛祖國、愛家鄉、愛校園”主題教育活動,或經常組織青年大學生去革命紀念館、革命根據地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瞻仰、體驗、感悟紅色精神。
1.加強組織領導是關鍵。高校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加強組織領導是關鍵。高校黨組織要把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優先保證。高校各級領導要把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作為一項義不容辭的重要任務和工作,黨委書記要親任黨校校長,校長要親任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院院長,黨委委員要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院的學員作專題輔導報告;在重大紀念日、節慶日,高校重要領導要和青年大學生一起參加紀念、慶祝活動。只有各級領導和黨組織的重視、支持下,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注重實踐體驗是根本。體驗是指通過實踐來認識事物,在實踐中獲得認知。體驗教育是—種嶄新的教育理念,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教育模式。高校要注重將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踐基地與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教學實習基地、科學研究基地、科技推廣基地、大學生就業創業基地相結合。組織青年大學生參加實踐體驗活動,用先賢們以身報國的英雄事跡感召青年大學生,用專家學者們獻身科教的赤誠之心激勵青年大學生,用創業者們創業興邦的拼搏精神鼓舞青年大學生,不斷提升青年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報國志向,在實踐體驗中加深其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和掌握,達到內化理論和升華理論的教育目的。
3.拓展活動載體是抓手。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高校應注重將校園文化活動作為教育載體。以活動為載體就是有意識地組織開展活動,將教育內容寓于活動之中,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受到教育。高校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應注重品牌化建設、系列化開展,在活動中要充分體現全面實施、全員參與的思想。如每次每個品牌化活動均開展系列活動10余項,滿足青年大學生的不同需求,使幾乎每個青年大學生都能選擇參與一項或多項活動。高校應組織開展充滿活力和吸引力的校園文化活動,不斷豐富實踐育人載體,拓展大學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成長舞臺,積極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4.健全考核體系是基礎。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育工作考核評價,就是以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為對象,依據培育目標,利用評價手段,對其教育效果予以價值上的判斷。科學的評價可以推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規范化、科學化發展,促進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和落實。高校應依據培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工作實際,不斷建立健全培育工作考核評價體系,探索實踐培育長效機制。高校要主動認真地對待教學評價,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積極主動地做好自我評價工作,通過自我評價,找差距、找不足、定目標,不斷推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向更高水平發展。
5.提升教師素質是保障。建設一支思想穩定、數量適當、結構合理、素質高的馬克思主義導師隊伍,是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的關鍵。一方面,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注重培養學科帶頭人,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在教學、科研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應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用系統和鮮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他們,鼓勵其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作中不斷探索新思路、新途徑和新方法。同時,高校還應加強大學生骨干隊伍建設,在廣大青年學生中樹立典型,發揮榜樣的模范帶頭作用,達到以點帶面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