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勝男
“學徒制”一詞首現于13世紀,制度化的學徒制基本形成于15世紀前后。傳統學徒制是“師傅帶徒弟”的授技模式,曾長期廣泛存在于文化、藝術、技能、技術傳承等領域。現代學徒制(modern apprenticeship)是相對于傳統學徒制而言的,它作為官方正式用詞,首見于1993年英國政府的“現代學徒制計劃”,以此區別于傳統學徒制,直到2004年英國才不再使用“現代學徒制”一詞。目前學術界一般把英國、澳大利亞、德國等國為適應經濟與社會現代化要求、以校企合作為基礎、納入國家人力資源開發戰略的學徒制模式統稱為現代學徒制。我國一般把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學生培養為核心,以課程為紐帶,以學校和企業的深度參與,以及教師和師傅深入指導為支撐,把企業標準、企業項目、企業管理、企業文化與育人過程深度融合的“學生與員工一體、教師與師傅一體、教學與生產一體、學業與產品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稱為“現代學徒制”。
現代學徒制發軔于德國。“二戰”后的德國僅用十余年時間就趕超英法等國,再次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其中,職業教育功不可沒,德國人創造的學校教育與企業培訓相結合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更是核心動力。德國的快速崛起引起了世界各國對其教育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強烈興趣,德國職業教育體系的學校本位教育與工作本位培訓合二為一的“雙元制”育人模式成為各國效仿和借鑒的熱點。1993年,英國開始實施現代學徒制度計劃。1996年,歐洲委員會發表《教與學:邁向學習化社會》白皮書,強調大力加強校企結合,發展各種形式的學徒制培訓,在歐盟各成員國建立學徒制培訓網絡中心。1996年,澳大利亞引進新學徒制,并將學徒制與受訓生制合并,統稱為“新學徒制”。雖然統稱為“現代學徒制”,但各國在政府投入、制度保障、企業參與度、社會認可度等方面有明顯區別。鑒于現代學徒制在西方職業教育領域取得的良好成效,亞洲和拉美部分國家也開始進行嘗試,試圖通過人才培養重現德國崛起的奇跡。
2005年,加拿大生活水平研究中心(CSLS)對近十個西方國家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情況做了較充分和詳盡的研究,并將它們分成兩個系統:一是以德國為典型,包括丹麥、奧地利、瑞士等國在內的北歐系統;二是以英國為典型,包括愛爾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在內的盎格魯撒克遜系統。
1.北歐系統。德國的雙元制是北歐系統的典型,被稱為“現代學徒制”的典范,具有以下特征:(1)一體化法律保障。北歐系統最重要的特征是完善的立法體系。以德國為例,該國實現了私法和公法對職業教育的一體化管理。早在1969年,德國就頒布了《職業教育法》,從法律層面明確了雙元制的法律地位,嚴格規定了職業教育是每個職工的終身教育,包括培訓、就業、再培訓、再就業等過程。同時,德國也規定了企業開展職業培訓的總體要求、培訓教員的資格、考試和監督制度、企業培訓的組織結構等,各職業學校受到各聯邦州頒布的州學校法的約束。德國職業教育將市場經濟中屬于私法范疇的企業與屬于國家公法范疇的國家、政府有機結合在一起,實現了兩種不同的法律規范體系在職業教育中的一體化管理。(2)雙元兩段教育。雙元是指兩個教育主體,即培訓企業和職業學校;兩段是指整個培訓階段分別在企業和職業學校完成。在德國現代學徒制體系中,職業教育是可以為企業帶來經濟收益的“企業行為”。企業設有專供學員培訓的實習車間和生產車間,配有專門的實訓指導老師。學員在企業得到實踐訓練,掌握“怎么做”的技能,進行實訓的時間約占整個培訓時間的70%。職業學校是現代學徒制的另一教育主體,以理論教學為主,教授學生有關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理論知識,解決學員在實踐訓練時“為什么這么做”的問題,同時兼顧普通文化知識的擴充和深化,使學員達到12年義務教育的要求,此類學習時間約占整個培訓時間的30%。(3)三條經費渠道。在德國職業教育活動中,現代學徒制的教育經費來自三條渠道:企業、聯邦政府、聯邦州政府。其中,聯邦政府承擔總費用的17%,聯邦州政府承擔總費用的16%,這兩級政府的資金主要用于保障教師的福利待遇,使公立學校的教師享受公務員待遇;企業承擔總費用的67%,除購置培訓設施、器材、原材料、學習資料外,還要支付學徒在企業培訓期間的生活津貼和實訓教師的工資。為保護企業的積極性,國家還要對提供培訓崗位的企業給予3000歐元/每生的一次性補助。
2.盎格魯撒克遜系統。在盎格魯撒克遜系統中,澳大利亞是現代學徒制成功本土化的代表國家之一。澳大利亞于1996年引進新學徒制,后將學徒制與受訓生制合并,稱為“新學徒制”。1999年,澳大利亞開始實施新學徒制計劃,目前有超過42萬人參加新學徒培訓。2011年,新學徒制又更名為澳大利亞學徒制(Australia Apprenticeship)。(1)三個“一”定大局。一個國家框架:1995年,澳大利亞教育、就業、培訓和青年事務部長會議制定了澳大利亞資格框架(AQF),將職業資格與教育、就業、培訓聯系在一起,建立了認可資格證書和學分轉換的國家權威體系。一套國家標準:澳大利亞職業培訓標準和能力標準由相關行業的能力標準委員會確定,主要由八級不同的能力水平構成能力標準體系(Australian Standards Framework,ASF),表達格式統一,分類詳盡,可操作性強。一個國家認證體系:澳大利亞的國家職業技能認證體系由“培訓包”(簡稱TP)和職業認證框架(簡稱AQF)共同構成。根據這個認證,學徒完成培訓后即可獲得全國認可的、與學歷文憑互通的資格證書。成績優秀者可以獲得高級文憑,進入高等職業院校或普通院校學習,培訓成績和證書可作為被認可的學分,避免了重復培訓。(2)一元主導、多元主體。新學徒制培訓的主導者是澳大利亞政府,其主導作用通過培訓服務中心來實現。各州和地區設立了三百多所新學徒制培訓服務中心,免費向社會提供服務,幫助培訓機構和學徒達成培訓協議,獲得政府的財政資助。服務的具體內容包括:為學員提供擬從事行業和職業的相關資料,幫助學員尋找適合自己的培訓機構,協助學員填寫必備的表格,合理安排培訓內容、時間和活動,簽訂培訓合同,落實學員學習培訓期間的福利待遇和工資等事宜。為吸引社會力量支持職業教育,澳大利亞敞開培訓大門,只要經國家培訓局認可,個人、企業、機構、學校都可承擔學徒培訓,并獲得政府的經費支持,對招收學徒的企業還給予稅收優惠。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TAFE)是新學徒制培訓的主力軍。多元化的培訓主體在培訓經費投入、培訓質量保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3)市場導向的撥款制度。市場導向是澳大利亞學徒制的突出特征。首先是用戶市場。澳大利亞學徒制以人為本,實施“用戶選擇”,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時間、地點、方式、內容、教師和考核辦法等。政府的經費隨著受訓者撥到用戶選擇的院校。如果雇主和學員對培訓機構提供的服務不滿意,可以轉到其他機構,經費也隨之轉走。“用戶選擇”促進了培訓機構之間的競爭,有利于提高培訓質量。其次是用人市場。政府重點支持人才市場急需職業的培訓,提供的撥款也高于其他職業。如對社會短缺的印刷工人的培訓,按每小時10元的撥款標準,而一般的商業培訓每小時只撥款5.5元。同時,學員的就業率和收入水平的高低也決定培訓機構獲得政府資助的多少。
1.國家層面:有序推進。現代學徒制雖在我國職業教育領域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目前已成為教育部在職業教育領域重點推進的試點工作之一。2011年3月,教育部副部長魯昕首次談到現代學徒制,希望地方政府和企業通過組織參與現代學徒制來解決東南沿海“用工荒”的問題。2011年6月,在全國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國家試點推進會上,教育部將新余市的江西職教園區列為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平臺,按照魯昕對新余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世界眼光、中國特色、國際標準”的總體要求開展試點。2011年10月,在全國現代學徒制實踐經驗交流研討會上,魯昕表示“現代學徒制是教育部的一個重要試點,如果我們能把中國特色的現代學徒制做起來,我認為這不僅僅是職業教育的生命力,還解決了中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問題。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國家級別的案例,國家級別,完全可以對話德國,進行國家級別的交流”。2012年,《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點》明確“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2013年,《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點》再次提出“啟動現代學徒制試點”。2014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點》提出“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說明我國現代學徒制即將開始由點到面的大范圍推進。
2.實踐層面:多元試點。我國現代學徒制雖然起步晚,但發展快。2010年,江西新余市率先出臺了《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方案》,拉開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序幕,希望通過兩年的努力,探索建立世界眼光、中國特色,實現國家案例的現代學徒制體系,將新余建成全國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示范區、全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先行區。2011年6月,新余試點得到國家層面的認可。教育部將新余市江西職教園區列為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平臺,按照魯昕副部長對新余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世界眼光、中國特色、國際標準”的總體要求開展試點。同年10月,在全國現代學徒制實踐經驗交流研討會上,新余市匯報了“圍繞企業用工和現代產業用人標準,簽好學校與企業、學生與企業兩份合同,用活政府、企業、社會三塊獎金,努力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辦、學校主體的辦學新機制,形成招生即招工、上課即上崗、畢業即就業的職教新模式,著力破解企業招工難、新增勞動力自身價值體現難、中小企業用工穩定難、就業者收入增加難”等方面取得的成績。
2012年1月,清遠職業技術學院的三個專業分別開設了海螺班、美亞寶班、伊麗莎白班,試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一是學校、企業雙元育人,學校派專任教師傳授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企業派師傅傳授專業技能;二是學生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生,又是學徒;三是學生在不脫離工作崗位的情況下完成學業,獲取全日制專科文憑。2014年3月,廣東省教育研究院與英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文化教育處簽署為期三年的中英職業教育(廣東)“現代學徒制試點”合作備忘錄,選擇廣東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試點現代學徒制,開創了與國外聯手試點“現代學徒制”的新模式。據不完全統計,江西、浙江、廣東、湖北、湖南、四川、上海等地都積極開展了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
盡管我國現代學徒制試點充分借鑒了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成功經驗,但并未照搬國外模式。從近三年的試點情況分析,我國現代學徒制呈現出以下特色:
1.中國式現代學徒制的思路初具雛形。經過各職業學院4年的試點,我國現代學徒制的基本思路初具雛形: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上課即上崗,畢業即就業。為實現上述目標,對參與實施學徒制的企業給予資金獎勵和政策傾斜,給予學徒學費補助和學徒工資等相應的保障機制也提上日程。
2.教育主體多元格局基本形成。目前我國參與現代學徒制試點的有地方政府、教育研究部門、高職院校、中職院校、企業以及國外教育機構,分別從地方政策、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合作育人、國外優秀經驗傳播等角度合力推動試點工作,直接參與育人的則是學校、企業和國外教育機構,教育主體呈多元化趨勢。政府對試行現代學徒制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強,學校對實施現代學徒制的熱情高漲,國外教育機構對開發中國市場、開展試點合作興趣濃厚,但國內企業參與的興趣不高。
3.現代學徒制試點形式單一。我國現代學徒制試點以學歷教育類型的訂單班為主,運作模式基本是職業院校與某企業簽訂合作協議,選拔學生組成以企業名字冠名的訂單班,學生大部分時間在職業院校學習。學校根據企業要求培養學生,實習期間安排學生到企業。經過企業和學生的雙向選擇,學生可到訂單班冠名企業就業。由此可見,培訓主體依然是職業院校,企業的參與十分有限。
綜上所述,西方現代學徒制的成功經驗主要有三點:一是國家層面的規范管理。德國的公法和私法、澳大利亞的國家框架和國家標準,都明確規定企業必須付給學員報酬,保護了學員的權益,從國家層面為現代學徒制的良性發展提供了保障。二是靈活的經費投入。充足的經費保證了學員的學習機會,保障了職業學院的健康發展,保護了企業及其他機構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如澳大利亞學徒培訓3年的總費用約為1萬澳元,其中,政府支付7000澳元,企業與學徒僅支付3000澳元。學員如果失業,還可申請減免學費。三是確定企業教育的主體地位。在西方現代學徒制中,企業主動成為教育主體的最大驅動力來自政府提供的專項資金。政府按照參加培訓的人數、結合學員就業率和薪酬撥款給培訓企業,對接受培訓學員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學徒培訓為企業帶來多方面的收益,成為企業的重要經濟活動之一,徹底解決了企業參與動力不強的問題。要打造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需要解決以下問題:
目前,德國、英國和澳大利亞逐步將現代學徒制培訓上移到大學層次,使其向“英才教育”的方向發展。我國的現代學徒制除了進一步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的相關法律外,還應盡快建立國家統一的資格框架,實現職業資格制度與學歷學位制度的融通,形成以應用技術大學(學院)為龍頭、高等職業(專科)學校為骨干、普通高等學校參與的高等職業教育院校體系,明確教育層次與技術等級之間的對應關系,實現職業教育學歷證書體系、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體系的融通,推行職業教育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的職業教育等級證書制度。
我國現代學徒制面臨的最大困境是企業參與的熱情不高,如果企業獲取可觀的經濟效益,就能妥善解決企業參與動力不足的問題。有三條途徑可以考慮:一是稅收優惠。對參與學徒制培訓的企業,實施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行業企業購置實訓設備稅收優惠等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二是辦學優惠。鼓勵企業舉辦職業學校,并享有與公辦職業學校同等的法律地位,享受國家土地、稅收的優惠政策。三是社會榮譽。對積極參與合作育人的企業,可由政府授予榮譽稱號,提升企業的美譽度。
我國現代學徒制的主要模式是學歷教育的訂單班,要取得更大進步,必須實現兩個突破。一是在做好訂單班的基礎上突破訂單班模式。訂單班是我國校企合作較為成功的案例,但專門針對某家企業的培養目標適應性不強,規模上也不利于現代學徒制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我國的現代學徒制不能止步于訂單班。二是突破學歷教育,試水非學歷教育。在辦學層次上,受傳統招生方式制約,現代學徒制以學歷教育為主。事實上,中國的企業員工培訓、社會人群的職業培訓和興趣愛好培訓以及農民技術培訓等市場巨大、前景廣闊,我國現代學徒制培訓在非學歷教育領域大有可為。
面對我國現代學徒制試點所處的困境,政府需要加大經費投入。從西方經驗來看,2011年德國政府用于教育(含職業教育)支出為60.8億歐元,占GDP的3.8%,而企業需要為一名學員的三年左右培訓提供約10萬馬克的費用,這筆巨大的成本開支使聯邦政府和企業負擔很重。英國則過分強調培訓數量,導致企業為得到補助而敷衍培訓,難以保障學徒培訓的質量。我國可以參考澳大利亞根據市場情況確定撥款數量的做法,采取分級分步投入的辦法,對關系到國計民生的產業和未成年的學徒進行重點投入,以確保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剛剛起步的中國式現代學徒制必然面臨諸多困難,但我們堅信,政府的決心、學校的熱心和企業的雄心必然能合力推動它的健康發展,使其成為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