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慶文 朱鴻祥
高職管理服務工作服務于人才培養的根本任務。從學校德育視角看,高職管理服務工作規范了師生的思想行為與學習生活秩序,優化了學校的育人環境,保障了學校德育系統效能的發揮,對德育實踐起到支持與促進作用。首先,高職教學管理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與實踐展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基于專業特色與全面發展,培養職業精神與專業技能,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其次,高職學生工作通過學習環境與秩序管理開展班級社團活動,系統考核學生品行,通過評價和獎懲促進學生形成“三自”能力,增強紀律性、自覺性與責任心。再次,高職后勤工作通過優良服務與優化校園環境、樹立服務形象、引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校園精神文明程度等,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高職管理工作的主要內容有管理目標、計劃組織、監督檢查等。首先,管理目標要在方向上向德育聚焦,在內容上提出明確的育人要求。其次,計劃組織的重點是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實施,將教書育人體現在課程體系與教學過程中,促使教師既教書又育人。再次,監督檢查就是對影響教育質量的主因素進行控制,從而保證育人目標的實現。
高職管理工作的特點主要有政治性、專業性、民主性。政治性決定了高職滲透教育的思想方向,高職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專業性決定了高職滲透教育的基本途徑,高職管理要有規范性、專業性,即依照高等教育規律與辦學章程來開展教育實踐,通過專業建設與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培育德行兼備的人才。民主性決定了高職滲透教育的基本方法,高職管理應體現以人為本,實行民主管理,構建和諧校園與最佳育人環境。
高職服務工作的主要內容有校園建設維護、生活物資保障、服務規章制度、后勤服務形象等。首先,校園是建筑美、自然美、藝術美、生活美的和諧統一,包含文化積淀和德育內涵。高職校園環境提供了德育滲透的平臺,可陶冶情操,培育校風、學風。其次,校園生活物資保障在穩定學校生活和教學秩序、保持穩定局面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體現在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方式與有效增強自制力等方面。再次,后勤工作制度與學生品德行為規范考核相結合,對學生行為起到導向和規范作用。同時,后勤崗位是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課堂與認識社會的窗口,后勤工作者的思想觀念、職業道德、勞動態度等都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高職服務工作的特點主要有服務性、繁雜性、輔助性。其德育功能體現在:一是后勤服務人員主動熱情的態度、敬業愛崗的精神都可以促進學生職業道德的形成。二是繁雜的后勤工作要求較高的責任心、自覺性與自我管理能力,讓學生參與后勤實踐可督促學生嚴謹自律。三是后勤服務人員甘當配角與綠葉,其奉獻精神是學生的學習標桿。
當代德育理論主張,學校德育要以生活德育超越知性德育(知化的德育內容與知化的德育實踐)。生活德育在運作方式上強調基于學校日常工作與生活,將學校自身的文化價值取向、教育氛圍、朋輩關系、制度機制作為學生道德素質養成的互動因素,并賦予主體重要的德育意義。就實踐而言,正確處理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主陣地與“學科專業中滲透德育”、高校管理服務工作中滲透教育的關系是關鍵。就效果與接受度來說,生活德育的實踐方式要優于知性德育。
生活德育理論將生活德育實踐分為日常生活德育、制度與學習生活德育。這正是高職管理服務工作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功能的著眼領域。學校日常生活德育主要以師生交往、學校社群、校風校訓、教育氛圍為要素,主要靠天然情感與核心道德觀念來調控。制度與學習生活德育則以制度與其所含價值觀為調控要素,使學校形成“秩序化的學習時空”。其中的關鍵是對學校職能的理解。如果視學校職能為“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那么選擇“應試教育”類的制度理念造就的必然是與其相應的德育實踐類別;如果視學校職能為“修心養性”,那么選擇的制度理念又將是另一種風景。此外,制度與學習生活德育還以教育內容與具體教學行為的反復作用為調控要素。即學科德育功能與教師教學風格、人格力量、教學態度等德育默化力的關系緊密。
1.全程引領。要將滲透教育融于管理服務工作決策、協調及激勵等各方面。決策中定向滲透,使學校一切決策有利于學生的道德成長;協調中適時滲透,利用協調化解各類利益訴求和矛盾的時機,凝聚人心、感化師生;激勵中針對心理需求滲透,遵循高職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激勵自主性,增強責任感。
2.內容匹配。管理服務工作中的滲透教育要注意內容的分類匹配。教學計劃制訂重在明確德育培養目標,課堂教學管理鼓勵教師在專業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考核重在培養學生的誠信意識等。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滲透教育重在創新形式與載體,抓好學生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成長成才。后勤管理工作中的滲透教育重在樹立良好服務形象,以敬業精神、良好態度和服務技能潤物無聲。
3.遵循規律。滲透教育必須遵循教育管理規律,體現科學性。既要保證管理工作的成效,又要孕育效果于其中。例如,在專業教學中進行滲透教育必須與課程內容緊密結合,體現滲透教育的暗示性;與教學過程緊密結合,體現滲透教育的貫穿性;與課程特點緊密結合,體現滲透教育的專業性。
4.潛移默化。管理服務工作中的滲透教育以管理服務工作為背景,通過師生互愛、管理有序、制度合理的和諧校園環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1.制度與學習生活德育途徑。一是教學管理中的滲透教育。第一,通過教學組織管理保證所制定的人才培養目標符合社會對人的道德要求,并監督教育計劃的執行。其德育功能在于確保人才培養目標單位實現并與社會要求無縫對接。第二,通過教學方法管理保證滲透教育效果。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必須根據學科專業特點與教學改革要求有機滲透德育。第三,通過第二課堂管理提升學生綜合素養,進行學分制改革,圍繞實踐教學改革創辦各類專業技能大賽。第四,通過教師能力管理保證滲透教育影響力的持久性,加強師德建設,強化師資培訓。
二是學生管理工作的滲透教育。主要通過學生管理規章制度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較高的綜合素質。其關鍵在于不斷創新教育形式,將活動主題與思想政治課程的理論內容相結合。例如,可以針對職業精神培育的相關內容開展“職場達人秀”活動,可以針對家庭美德樹立的相關內容開展“感恩的心”活動等。
2.日常生活德育途徑。一是后勤工作的滲透教育。第一,環境育人,培養審美情趣。加強校園設施建設,讓學生在優美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中陶冶情操、美化心靈。第二,行為育人,發揮表率作用。后勤工作人員要向學生展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敬業態度。第三,科學管理,按章辦事。在學生心目中牢固樹立正確的行為準則并落實在行動中。第四,提供崗位,實踐育人。支持學生參與后勤工作,體驗勞動艱辛,培養熱愛勞動、尊重勞動成果的良好品質,鍛煉實際工作能力。二是師生交往中的滲透教育。第一,在生活交往中體現“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始終是德育最有效的方法。第二,在學習交往中體現“導”,導學習動機,導學習方法,使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能力。第三,在工作交往中體現“嚴”,培養高職學生的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