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桃秀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边@一重要論述,為做好新形勢下的高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當前我國高校德育教學的現狀并不令人滿意,德育效果也不容樂觀。大學校園中不尊師、不重道的現象屢見不鮮,部分大學生的言行舉止甚至與當前我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這與目前的整個社會環境密切相關,也正是因為社會環境的復雜性,青年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還未完全形成,才顯示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在這種情形下,要落實黨中央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德育教育教學的改革創新勢在必行。《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更是傳統德育工作的精華,其所蘊含的豐富德育思想對于當前高校的德育工作有重要指導意義。
《左傳》中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边@句話很好地概括了人們所應追求的最高境界、最高目標,即立德、立功、立言,也稱三不朽。立德是三不朽之首,強調樹立德業是人安身立命之根基。立德即樹立德業,現在來說就是要提高道德修養,樹立高尚的道德,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即強調在育人的過程中德行的樹立是第一位的,要以德育人,育人以德。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的大學教育都表現出功能性缺失的問題,育人僅窄化為傳授知識,培養技能。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就是力量,能力就是財富。但是,隨著經濟的深入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關注道德素養。有些企業不愿招收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不是因為他們能力不夠,而是品德有缺陷。正如社會上所說的:“高分低能是次品,體質不好是廢品,品德不良是危險品?!笨梢姡⑷讼攘⒌?,大學生素質的培養必須堅持德育為先、為本。
“立德樹人”是高校德育的應有之義,一直以來卻被重視專業教育、技能教育的導向所掩蓋。目前,由于黨和國家的重視,“立德樹人”不僅是高校德育的根本理念,也是整個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把“立德樹人”作為高校德育的根本理念,是與我國古代重視道德教化的教育思想一脈相承的?!兜茏右帯纷鳛閭鹘y道德教育的精華,其“余力學文”的思想與當前我國高?!傲⒌聵淙恕钡慕逃砟钍且恢碌?,即強調要學文,先修德;要育人,先育德?!兜茏右帯分械摹暗茏印辈⒎菍V干倌陜和?,而是泛指所有學習古圣先賢之學的人。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學古圣先賢之學,提高自己的學識與德行。需要注意的是,學習也有一定的次序,如《弟子規》總敘所說:“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由此可以看出,《弟子規》所倡導的學習的順序是先修道德,再學知識?!靶⒌?、謹信、愛眾、親仁”都是我國傳統的道德要求和德行表現,只有先修好這些德業,打牢根基,才能更好地學習其他的知識和技能,即“余力學文”。這種為學之序是我國傳統社會所倡導和接受的學習理念,然而近現代以來我國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卻沒有給予充分重視,轉而強調知識培養和技能習得的重要性,結果知識雖然豐富了,技能雖然提高了,道德水平卻不僅沒有隨之而進步,反而有倒退的趨勢。早在近代,梁啟超就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吾恐今后智育愈盛,則德育愈衰。泰西物質文明盡輸入中國,而四萬萬人且相率而為禽獸也?!雹佼斍拔覈牡赖卢F狀雖然還沒有到“率獸而食”的地步,但道德滑坡帶來的嚴重后果已經開始顯現。正是在這種情形下,黨中央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可以算作是對《弟子規》“余力學文”思想的現代回應。
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練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并明確提出要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高校德育新的歷史任務,成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認識到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按髮W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就個人層面的要求應該重點從‘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八個字著手。”②這八個字所包含的道德要求在《弟子規》中都有相應的闡述。《弟子規》是以孔子的“弟子之道”為總綱領,闡述了“孝、弟、謹、信、愛眾、親仁”等傳統德行及其踐行道德的日常行為規范,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就是這些基本德行的現代表述。
百善孝為先,孝道是傳統社會為人之本,治人之本?!兜茏右帯吩诳倲⒅刑岢觥靶⒌堋笔亲鋈说氖滓滦校础笆仔⒌堋?。孝道之所以如此重要,并不是基于家庭和諧的重要性?!墩撜Z·學而》中說:“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句話可以簡單理解為:為人孝弟就不會犯上作亂,不犯上作亂就能對國家忠誠。正所謂家國一體,忠孝同義,“孝和忠是統一的,孝于宗族長輩,就是忠于國家朝廷”③,對父母盡孝就是對國家盡忠。在當今時代,一個人能夠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就能把這種孝弟之道大而化之,上升到對國家的熱愛。因此,要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感,就應引導他們從基本的人倫之道入手,按照《弟子規》中關于孝和弟兩種德目的日常行為要求來約束和規范自己的行為。
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敬業即對事業有恭敬之心,不懈怠、不怠慢。對大學生而言,敬業就是敬重學業,勤奮學習。學生應以學習為主、為本,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受社會環境影響,當前有些大學生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導致輿論尤其是學生家長開始質疑上大學的必要性。修德是樹人之本,學文也是必要的?!兜茏右帯贰坝嗔W文”部分充分闡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方法等,倡導堅持不懈地學習。正是因為有些大學生忽視學業導致學業無果,社會上才出現對學業價值的質疑。因此,學習《弟子規》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認真學習、學有所成、學有所用,這樣走上工作崗位之后才能愛崗敬業。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誠信方面,《弟子規》同樣可以給大學生很多啟示?!兜茏右帯吩凇靶拧钡缕刑岢隽撕芏嚓P于誠信的日常行為規范,比如“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即言出必信,言行一致;比如“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即言語謹慎,不傳播謠言,不輕易許諾。自古“民無信不立”,這些看似基本的道德要求在現代社會的復雜環境中卻每每被忽視。這并不意味著當今時代不需要誠信,而是說明誠信逐漸被人們的功利之心、利益之爭所掩蓋,誠信缺失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在大學校園中,考試作弊、論文抄襲、欺騙師友等現象屢見不鮮,一些大學生甚至不以為恥。因此,要培養大學生的誠信品德,學習《弟子規》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友善即對人和善,對他人懷有愛心,能善待他人。要引導大學生善待他人,《弟子規》“泛愛眾”德目中所要求的行為規范值得借鑒?!叭擞卸?,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語言凝練,道理清晰,很容易讓人接受。高校教師應該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不僅讓學生樂于接受道德教育,并能自覺轉化為自身的具體行動。
高校德育的最高目的就是要成就大學生的理想人格。當今大學生的理想人格是什么,當今“大學之道”又是什么,這是在高等教育日趨功利化的今天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洞髮W》中提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币簿褪钦f,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更完善的境界。面對當前社會的道德滑坡、信仰缺失,堅守并傳承傳統的“大學之道”是完全必要的。要傳承“大學之道”,非“君子”莫屬。“君子”是古代儒家所樹立的理想人格,表現為不僅擁有淵博的學識,還擁有高尚的道德,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德才兼備。德才兼備的“君子”是當前大學生所應該追求的理想人格。為成就這一理想人格,當代大學生不僅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升智力水平,更要竭力研修道德,提高德行修養。只有充分發揮“君子之德”的效用,“大學之道”才能得以傳承。
發揚“大學之道”,即要弘揚高尚的品德,導人向善。要完成這一使命,自身必須擁有高尚德行。高尚的德行從何而來,正如《大學》中所指出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對于任何人而言,修身都是最基本的。對于當今的大學生來說,要想實現人生價值,也必須從提高自身修養開始。因此,《弟子規》通篇都是在講修身之事,從飲食起居、穿衣戴帽到應時進退、待人接物,都未偏離自律修身。特別是在謹字篇和親仁篇中提出明確日常行為的規范要求:謹字篇從小處入手,在個人生活習慣、衣服飲食、姿態儀容、動作行為等方面對如何修身做了詳細規定;“親仁”篇則從外在環境影響方面強調德行的修養??梢姡兜茏右帯穼τ诔删痛髮W生的“君子”人格具有重要意義。
[注釋]
①梁啟超.新民說·論公德[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22.
②張丁杰.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建構[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69.
③北大哲學系中國哲學教研室.中國哲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