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稚琳 陳顥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每年大量的高職畢業生涌向人才市場,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壓力,幫助和引導學生擇業和順利就業成為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當務之急。本研究通過采用自編的高職高專學生職業價值觀問卷,調查江蘇省醫學相關專業的學生,分析當前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現狀和主要影響因素。
本研究取樣于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健康學院和南通大學護理學院等衛生類院校在校大學生。對研究對象告知研究目的,以自愿參加為原則。共發放問卷800份,回收獲得有效問卷736份,有效問卷率92%。參與調查年齡17~23歲,平均20.2±1.5歲,男生122名,女生614名。
1.一般情況調查問卷。包括姓名、性別、年齡、院校、專業、來源地、是否獨生子女、父母職業、家庭經濟狀況、自我感覺家庭收入、想從事職業、就業經歷、父母意見等。
2.自編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問卷。該問卷嚴格按照心理測量學原則編制,包括5因子30條目,采用Liket5級記分,5因子分別為個人聲望、自我發展、職業保健、人際關系、家庭因素。正式問卷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各因子及總分的Cronbach,sα系數為0.702~0.860,重測信度為0.716~0.890,可以用來測量醫學相關專業學生的職業價值觀。
3.職業價值觀相關調查項目。本部分主要了解與職業價值觀相關的一些情況,例如是否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性格氣質能力、對專業的就業形勢等。
4.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社會人口學和其他因素對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影響。
1.醫學相關專業學生職業價值觀得分情況。(總分和各因子分值表刪除)F1~F5各因子平均得分分別為:1.68、1.94、1.89、1.93、2.04。分值越低說明受重視程度越高。結果表明,醫學相關專業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因素結構中,F1(個人聲望)和F3(職業保?。┡旁谇皟晌?,其次為F4(人際關系)、F2(自我發展因素)、F5(家庭因素)。
2.相關因素分析。對醫學相關專業學生職業價值觀及各因子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男女在職業保健和家庭因素以及職業價值觀總分方面有顯著差異(P分別0.00、0.013、0.049)。年級方面,一、二年級在職業保健因素方面有顯著差異(P=0.015),三年級人數相對較少,不進入分析。在來自農村、縣城和城市學生比較中家庭因素方面有顯著差異(P=0.047),其中農村和縣城差別顯著(P=0.025)。家庭收入方面,家庭收入2萬以下,2萬~3萬,3萬~5萬和5萬以上4個組,在個人聲望因素方面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9)。其中主要是2萬~3萬組和5萬以上組之間有顯著差別(P=0.02)。父親單位分別是事業機關、國企、民企、私企、個體、務農等組間,在人際關系方面表現出顯著差異(P=0.012)。其中事業單位和個體(P=0.016),事業單位和務農(P=0.018),以及私企和個體、務農之間有顯著差異(P均為0.04),表明父親的工作單位和性質影響到子女對人際關系重視程度。在母親單位上,人際關系也表現出顯著差異(P=0.048),其中主要是事業單位與個體、務農組間有顯著差別(P分別為0.045、0.009)。就職經歷包括全職、兼職和未工作組,3組在個人聲望方面具有顯著差異(P=0.046),其中主要是全職和兼職組間差異顯著(P=0.032)。父母意見包括無影響、參考和完全遵照組,3組自職業保健因素方面存在顯著差異(P=0.019)。其中沒影響組與參考組、遵照組間均有顯著差異(P分別為0.01、0.009),而參考組和遵照組間差異不顯著。
3.不同年級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比較。結果表明:三個年級的學生職業價值觀存在差異,其中職業價值觀總分和個人聲望、職業保健因子表現出顯著差異。在個人聲望因素方面,一年級與二年級,一年級與三年級之間有顯著差異(P值分別為0.02、0.004)。一年級學生對個人聲望要求較低,而二、三年級學生對此方面的要求逐年提高,說明年長的學生希望能有較高的個人聲望,得到更多人的尊重,體現了思想的轉變。在職業保健因素方面,三年級與一年級,三年級與二年級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值分別為0.000、0.000),表明隨著對專業課性質的了解,對專業領域的風險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擇業時對職業保健的要求也逐漸提高。職業價值觀總分在三組間也表現出顯著差異,隨著年齡增長,學生在擇業時考慮因素也逐漸增加,主要表現在一年級和二年級差別明顯(P=0.003)。
4.同一級的縱向比較。醫學相關專業學生一般在二年級結束后進入實習期。實習一年期結束后,參加完學校的各類考試就進入正式工作。本部分采用配對資料,同一年級學生在第一、二年級時的職業價值觀進行t檢驗分析。結果表明:學生在一年級和二年級時,職業價值觀發生了明顯變化,其中在個人聲望、自我發展、職業保健及總分表現出顯著差異。個人聲望方面:二年級比一年級時對個人聲望的要求顯著提高,提示學生希望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得到尊重。自我發展方面:二年級時對自我發展的要求也有顯著提高,說明學生的思想逐漸成熟,對自己未來開始規劃。職業保健方面:學生隨著專業知識的學習,對未來從事的醫學相關工作的責任和風險有所了解,因此對未來職業的保健因素的重視程度增加。在人際關系和家庭因素方面,沒有顯著差異。職業價值觀總分,二年級時分數顯著下降,表明學生的職業價值觀隨年齡增長正在不斷發展。
5.醫學相關專業和非醫學專業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比較。為了做一些相應比較,對蘇州地區5所高職院校學生也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表明:醫學相關專業和非醫學專業學生相比,職業價值觀總體基本一致,但在職業保健因素方面,兩者存在顯著差異,其中醫學相關專業的學生更加重視職業保健因素??紤]與職業性質有關,醫學相關專業屬于高危職業,風險較高、壓力較大,故學生對從事職業的保健因素考慮較多。
6.相關情況。對醫學相關專業學生的一些相關情況,統計結果如下:22.6%的學生認為填寫這次職業價值觀問卷很有意義,89.1%的學生認為填寫這份問卷是有用的。針對“從事一項自己不熱愛的職業很平?!保?6.3%的學生不同意這個說法,49.3%的學生比較同意;同時調查中顯示出的較為一致的結果有,28.1%的學生較為同意自己只會從事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只有少部分27.9%的學生表示,如果覺得工作很“郁悶”就會換工作,說明學生在對待職業方面,有比較謹慎的態度。67.8%的學生認為比較了解自己(興趣愛好、性格氣質能力等),25%的學生表示不太確定。56.7%的學生對職業測評,以及向職業規劃專家咨詢感興趣。在專業的就業形勢方面,52.9%的學生比較樂觀,22.5%的學生不太樂觀。專業的不同明顯影響就業態度。
1.現狀分析。調查結果顯示,醫學相關專業學生的職業價值觀5個維度中家庭因素排第一位,其次是自我發展、人際關系、職業保健,最后是個人聲望。許多學者研究指出,80年代青年人擇業最重要的幾乎都是自我實現的滿足,90年代大學生逐漸將保健因素列為擇業的重要條件,而本研究中當代醫學相關專業學生在注重個人聲望,希望得到尊重的同時,也將職業保健因素放在重要位置,這表明在目前競爭激烈,生活成本增高的情況下,學生對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有所增加。
2.醫學相關專業學生對職業的認識。討論中,81%學生對“職業是安身立命、確證生命價值的方式”持同意觀點;89%學生認為職業對個人成長有幫助,76.4%同意職業能讓自己被社會所認可,78%學生認為對職業的熱愛可以在與職業的磨合中培養。以上數據表明學生對職業的價值有較為清楚的認識,能站在社會價值的起點上重新審視個人價值,能夠深刻理解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由此推論隨著我國社會生活方式與社會組織形式的變化,特別是醫療行業多年來的改革和體制的完善,以及近年來大學推行的職業生涯教育,醫學相關專業學生對職業的期望也更為接近現實。
3.職業價值實現途徑多樣化。隨著我國“市場導向、學校和各級政府提供就業指導和服務、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就業機制的不斷完善,大學生自我意識水平不斷提高,職業價值取向出現了多元化,醫學相關專業畢業生表現出愿意主動參與競爭,通過各種途徑來實現自我的職業價值。隨著網絡信息的逐漸普及和快速發展,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和途徑變得更加容易而快捷。學生從一入校就關注就業信息,特別是在實習期間,通過各種方式擴大就業機會,職業價值觀實現的途徑呈現多樣化。
4.加強職業認知的教育。由于個體能力、興趣、認知方式、認識對象的復雜性等因素可能會導致學生對職業價值產生不同層次的理解。目前很多學生正視和關注的問題更多反映的是眼前利益,如工作福利條件、輿論氛圍等,這些職業價值要素不僅不能反映職業的整體價值,而且也容易導致學生出現從眾、攀比的就業心理。層次較高的職業價值理解是個體通過思維加工對職業內部功能的價值進行把握,它不容易直接獲知。對大學生而言,職業功能的價值更多體現在學校提供的自我實現、自我發展的機會,所以學校借助各種載體,加強與職業認知相關的教育,可以提高學生職業選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5.專業特點明確的職業指導。醫學相關專業與醫學密切相關、技術含量比較高、崗位針對性強、培養周期較短,主要培養衛生技術應用型人才,是社會和衛生事業發展到特定階段的必然。醫學相關專業具有很強的職業性,調查顯示,專業的不同影響對就業形勢的估計,所以在不同專業的職業教育中,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專業特點,讓學生了解醫學相關類人才的行業執業標準和需求,注重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的培養和提升,調整職業期待和職業定向,促進醫學相關類教育持續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