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保生
目前,隨著我國各高校招生人數的不斷增加,教學樓、宿舍樓會隨著招生人數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很多高校開始拓展學校的使用面積甚至增加了幾個分校區。這種多校區共同辦學的措施雖然緩解了高校的人口壓力,但是如果沒有統一的數字化信息平臺,各校區之間的協同性就將面臨極大挑戰,為此許多高職院校提出了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概念。所謂數字化校園建設,主要是指將高職院校的財務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系統、教學管理系統、學生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等分支性的系統信息整合到一個平臺上,從而方便各校區、各部門進行信息的有效溝通。
數字化的校園建設是為了使學校各校區之間、各部門之間以及學校與學校之間能夠跨越地域的限制,通過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在綜合信息系統上進行信息的交流和溝通、知識的傳播。但是,由于高校系統的組成部分很多,不同的部門其職能也各不相同,如果僅將各部門的信息放置于高校管理的平臺上,那么由于每個領域掌握的知識水平各不相同,獲取知識的側重點也不相同,因此當一個部門需要另一個部門的信息時,如果只是登錄到信息平臺中查詢,并以查詢到的信息作為獲取到的最終知識,那么容易造成張冠李戴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溝通,簡單地說就是缺少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各部門的協同作用不僅在商業企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高校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學管理系統、教研管理系統雖然得到了推廣和應用,但是這些系統的最終目的均著眼于結果而忽略了中間的過程。例如,教學管理系統的搭建是為了使師生間能夠更好地探討和研究問題,但在實施中卻更多關注教學成果,而將師生交流的平臺硬性切斷了,這不僅嚴重違背了教學管理系統搭建的初衷,而且極大地降低了教學管理系統的使用價值。因此,加強各部門間的協同作用來強化高職院校的數字化建設,一方面是為了擴大各職能部門信息溝通的有效性和時效性;另一方面是為了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協作,真正以人為中心。
由于數字化建設的不完善,有很多地方需要各部門的相互協調才能更好地建設高校信息交流平臺,因此高職院校數字化建設的任務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利用現代的互聯網應用技術,將學校內部的各職能部門如教學部門、科研部門、學工部門、圖書館、各學院的信息進行系統化的整合,使這些信息成為學校的綜合信息,并且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更新。建立綜合信息平臺的目的是使師生間更好地交流、各部門間更快地獲取信息,所以綜合信息平臺應長期可用、可持續延伸。第二,利用網絡技術將各學院教師講課內容上傳到網絡,方便師生間課下的雙向溝通,同時還可以將教師上傳的教學資源積累下來,成為高校資源建設的一大特色。第三,由于學校的黨政部門、行政機構、后勤服務集團、財務部門等與學校各學院之間均有聯系,因此信息平臺可以建立各學院內部與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平臺,方便重要問題的討論、上級對下級的工作匯報,從而提高高校數字化建設的管理效率。第四,建立學校與外部實習單位的信息交互平臺,從而為高校畢業生在實習階段打下堅實的基礎。第五,建立平臺身份驗證系統。
高職院校數字化建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多校區信息資源的匯總和融合平臺,使校園信息管理系統能夠更加全面,信息的可利用性更高。第二,高職院校數字化建設的信息平臺實現了數據的共享,當工作中需要用到其他部門的信息時可以快速鏈接獲取,從而保證獲取的是第一手的可靠信息,極大方便了師生間信息的獲取和利用。第三,教師上傳講課教案,方便了學生課后對課上所學知識的掌握,遇到不能理解的問題時,方便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間的交互溝通。第四,身份驗證系統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內部資料的外泄,提高了信息交互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校內用戶與校外用戶的使用權限,提高綜合管理效率。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各高校紛紛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了各自的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綜合信息交互平臺。目前,數字化校園建設已經延伸到高職院校的每個部門,涉及學校的教研部門、黨組織、后勤集團以及整個管理系統。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以數字化信息為基礎,使教學資源利用最大化,其網絡化、個性化、智能化的特點加快了高職院校的發展。
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實施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學校根據各相關部門的需求和技術層面的需要,主要制定了三個步驟來實現數字化校園的建設:第一,結合自身的特點,構建數字化校園信息建設的總體規劃,可以特別針對三大模塊進行總體規劃的建設,即統一身份認證、統一信息門戶以及資源和數據共享平臺。同時,在整合、匯總原有信息的基礎上,注重新信息的應用組件的開發。第二,完善各個環節的服務,將學校初期建設中容易忽略的人與人之間的作用作為重點完善環節,要全面考慮各個部門的服務水平,從而提高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整體質量和水平。第三,將可持續發展戰略應用到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中去,不斷調整和更新數字化信息平臺,從而更好地為師生搭建交流溝通的平臺,保證教學體系的飛速發展。
第一,缺少統一的標準體系來規范信息上傳、交互,更進一步說缺乏技術層面的統一。由于教師、學生、工作人員等沒有進行統一的培訓,各部門上傳信息的方式和形式不盡相同,導致跨部門的交流容易出現紕漏,獲取信息的速度無法提升,獲取信息的準確性也很難得到保障。
第二,缺乏身份認證環節。很多高校為了緊跟時代的步伐,匆忙之中建立了數字化信息交互平臺,但是往往沒有設置校內用戶和校外用戶的使用權限,校外用戶也可以進入到校內的信息交互平臺上,導致校內信息外泄,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
第三,過度重視上傳資源、信息、資料的數字化、高速化,但是卻忽略了對整個活動過程的重視,如信息上傳的形式、信息發布和使用者都是誰、信息的傳遞是否存在不安全性等。此外,在上傳資源時,還容易忽略人的作用,沒有將人的作用考慮到資源執行中來,只是盲目追求教學結果和資源投入使用后的效果。
第四,高職院校擁有很多不同職能的部門,各職能部門都是以自己的業務需要來進行網站的設計與優化,因此信息的交互和使用在內部系統里能夠達到高效、準確的目的,而且信息也不容易外泄,但是由于部門與部門間存在跨界的現象,網絡信息設計卻忽略了從高職院校整體的角度進行,造成信息斷層。
第五,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對很多問題持有不同的態度,卻僅僅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所以,協同不足是高校數字化建設的最大弊端,是制約高職院校發展的一道壁壘。
由于技術體系的不統一,高職院校的分校區、各相關部門間上傳資料的方式、獲取方式不能做到及時、準確。針對這樣的情況,一是要加強對黨政機關、教務機關、財務機關、教師、學生等人員的培訓工作,將校內網上共享資源信息的利用方法、身份驗證進入系統的方法以報告的形式統一介紹給工作人員和師生;二是安排時間讓教師、學生以及工作人員進行分批的網上實踐,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而統一標準,為以后的工作帶來便利。
建立數字化信息交互平臺時,由于考慮不周全,高校往往容易忽視身份驗證這一環節,造成校外用戶登錄校內系統,使大量的信息外泄。因此,應根據學校使用者的不同,設置相應的身份驗證環節。例如,教務處可以根據教師和學生的不同分別設置教師綜合系統和學生綜合系統,教師綜合系統用來錄入學生的考試成績,學生綜合系統可以用來查詢學生的學籍、考試成績、課表設置等;圖書館系統可以根據學生的學號進行識別驗證,本校的學生可以進行相關的文獻檢索和圖書資源的利用。
高職院校在進行數字化建設的過程中,總是將大量的時間放在資料的上傳、資料的數字化上,對資料使用環節的重視不夠,更加忽視了平臺是否能夠滿足師生間雙向溝通的問題。所以,應定期對高校數字化建設的信息平臺進行更新和改進,然后根據使用的效果尋求不足,直到多方滿意后再重視上傳資料的數字化更新問題。
各部門的網絡信息平臺都是根據各自工作所需而設計的,對于部門內部的使用者具有較高的專業性,但是整個高校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各部門之間縱橫交錯,部門與部門之間聯系非常緊密,因此,可以在每個部門與其他部門的跨界訪問中設置統一的訪問權限。例如,理學院的數學貫穿了整個學校的數學教學體系,但是如果僅有理學院的人員才能夠使用數學課程的資源的話,則太過于狹隘,可以針對其特點,分別在每個學院設立一個訪問權限,并告知其各自的密碼,當每個學院需要訪問時只要輸入密碼就可以進入系統內進行資料的下載和在線學習。
協同不足現象無論是在企業中還是在高校中都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如果對這一問題不重視,那么團隊協作就無從談起。對于高職院校數字化建設而言,可以成立定期研究小組,各部門先匯總出現的問題,然后各部門的領導者作為小組代表與其他部門的領導人員進行溝通,雙方共同探討適合部門間合作的方法,從而改善協同不足的現象。
高職院校數字化建設的平臺需要有新的技術作為支撐體系,數字化校園建設應用到的技術有采用B/S結構,可運行Unix、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統,支持Oracle、MSSQL等主流數據庫,SOA技術和Java語言技術。
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是網絡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雖然目前的數字化校園建設還存在很多問題,但只要將最新的網絡技術運用到數字化校園建設中,并且注重人與人、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協同作用,就一定會越來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