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 高玉俠 王銳
職業技能競賽引領高職教學改革方向,成為檢驗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的平臺,越來越受到院校以及社會的重視。筆者自2009年起每年都指導學生參加在天津舉辦的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數控類技能大賽,成績頗佳。其中,在2009年全國高職院校“數控機床安裝、調試與維修大賽”和2010年全國高職院校“復雜部件造型、編程與多軸加工大賽”上蟬聯一等獎;在2013年全國高職院校“數控機床裝配、調試與維修技能大賽”又獲一等獎佳績。五年的大賽指導工作使筆者的實踐技能水平和授課能力等方面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并對職業技能大賽有了一些淺顯的看法,與大家一起分享。
全國高職技能競賽與行業的發展聯系越來越密切,與職業崗位緊密貼合,與專業核心能力高度吻合,職業技能競賽引領高職院校教學改革方向,成為檢驗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的平臺,推動了職業院校專業建設。
1.促進專業調整方向或新建專業。高職技能大賽不僅發揮著“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培優示范”的作用,更是專業建設改革的重要依據,從而決定了職業院校專業的發展方向。自2009年“全國數控機床安裝、調試與維修技能大賽”后,很多院校都意識到隨著數控機床保有率的提升,以及企業數控機床利用率不高和數控廠家維修工作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的現狀,企業對技術精湛的數控機床維修人員需求量逐年劇增。對此,多數院校都調整了專業發展方向,修訂了人才培養目標。如長春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我院”)數控技術專業在2009年加開了數控機床維修方面的課程,經過大量企業調研,于2011年申報并開設了數控設備應用與維護專業。
2.促進課程改革。一是課程體系調整。職業技能大賽引用行業發展最前沿的技術和標準,來源于工程中的實際項目,反映了最新的職業技能要求和行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標準。每一屆數控類競賽都與行業技術發展緊密相連,推動著職業院校不斷調整課程體系。如2009年“全國高職數控機床安裝、調試與維修技能大賽”在賽項設置上包括機械裝配與調試、電氣安裝與連接、機電聯調與故障排除、試切件加工四個項目,每個項目的考核內容分別對應企業數控機床機械裝配工、數控機床電氣配線工、數控機床維修工和數控機床編程操作工崗位工作所必備的實踐技能。對此,我院數控技術專業修訂了人才培養方案,重新制定了課程體系,加開了“數控機床電氣安裝與調試”“數控機床機械拆裝與精度檢測”“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等課程,使學生在校學習不僅能夠學會數控機床編程與操作技能,還能夠掌握數控機床維修技能,切合了職業技能競賽的要求,還讓學生學到了數控行業最需求的技術。二是課程內容調整。每屆數控大賽命題都會根據行業技術的發展和企業的用工標準不斷調整考核重點,從而使高職院校師生能夠不間斷地了解新技術的發展動態、企業用人的變化,同時推動職業院校教學內容不斷調整。如2009年、2012年和2013年數控類大賽雖然都是數控機床維修類大賽,但使用設備和考核側重點都有所不同。在設備使用方面,2009年和2013年大賽使用四工位平床身數控車床,使用的是變頻主軸,2012年大賽使用立式四軸加工中心,使用的是伺服主軸;在精度檢測方面,2009年和2013年大賽采用的檢具是步距規或者激光干涉儀,檢測的是直線軸的定位精度,并進行螺距誤差補償,2012年大賽采用的是自準直儀,檢測的是回轉軸的定位精度,并對回轉軸進行螺距誤差補償,對機床靜態精度進行檢測,如主軸垂直度、導軌平行度。在競賽故障考核重點上,2009年大賽主要考核學生對電氣控制線路的理解,2012年和2013年大賽重點考核PLC程序編制和參數調整方面;2009年和2012年大賽采用的大多是半閉環數控機床,2013年考核半閉環升級為全閉環。從考核側重點的調整可以看出,數控類技能大賽考核在技術應用層面越來越先進,與企業需求結合得越來越密切,而職業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學生的謀生,所以大賽之后,迫使高職院校不得不對專業課程內容進行調整,以滿足企業用人需求的變化。
3.促進師資隊伍建設。職業技能大賽表面在考學生,實際在考教師。每個取得佳績的獲獎團隊背后都有一支技術精湛的指導教師團隊。技能大賽代表了行業技術的發展前沿,為了體現比賽的公平、公正,并促進教學的發展,每年競賽之前都會有相應的技能大賽賽前培訓,參賽院校選派的被培訓教師無論在先進技術知識的掌握上,還是在實踐技能水平上都會有所提高。加上競賽指導過程中與參賽選手在競賽設備上不斷地摸索實踐,比常規化教學更能有效地掌握實踐技能;大賽現場的觀摩及參賽院校師生的交流,也積累了其他高職院校成功的辦學經驗和競賽管理方法。同時,技能大賽的組織和選拔過程使教師具備了競賽組織管理能力,通過幾年的大賽經驗積累,筆者成為吉林省2010~2013年三屆數控技術類命題專家、2013年全國機械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專家。
4.促進實訓基地建設。實訓基地是培養學生技能的重要場所,為取得好的成績、使培養出的學生能夠適應企業用人需求,實訓基地的建設與完善勢在必行。每年通過技能大賽,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內容都要有所微調,而課程改革的實現載體是實訓設備,技能大賽的競賽設備是行業技術前沿的代表,實訓基地設備的配套近年來都是以技能競賽設備為主進行配備,如我院采用YL335B配備了自動生產線實訓室、采用YL558配備了FANUC應用中心實訓室等。
1.急功近利、教師受益面過小。職業技能競賽成為檢驗職業院校教學效果和風采的舞臺,必然會造成院校領導急功近利,每年都會選派實踐技能精湛、本領過硬的教師擔任技能競賽的指導工作,但每所院校在某個專業領域的佼佼者一般只有一兩個人,每年都是這些教師負責競賽指導工作,獲得了賽前先進技術的培訓機會,但多數教師不能參加技能競賽的指導,在一定程度上這部分教師就失去了大賽鍛煉的機會,進而可能失去先進技術的培訓機會,最終導致師資水平兩極分化的局面。
2.競賽培訓與常規化教學發生沖突。目前,高職院校都采用“2+1”人才培養模式,學生在校學習兩年,企業實習一年。理想狀態是學生在三年級時到企業頂崗實習,但企業需要學生頂崗的時間不以高職院校的意愿而轉移,如高職院校在企業需要頂崗實習學生的時候,不派學生去企業頂崗,將造成以后該企業不會再接受該校學生就業的局面。基于上述原因,有時學生在大二就不得不去企業頂崗,造成每年高職技能競賽學生選拔時出現雖然學生很多但專業課程基本沒有學完的局面,需要從“零基礎”進行培訓,使競賽指導難度大大增加;或者面臨為了選到“高質量”的學生參賽,要從企業臨時借調實習學生,不僅要按企業工資標準付給學生工資,還要確保學生大賽后能夠回到原企業就職,避免造成無端的麻煩。此外,為了取得好的競賽成績,競賽要求學生全天候進行技能培訓,而學生在此時間段還要完成常規化教學任務的學習。
3.型號多樣、數量不足的競賽設備不能滿足常規化教學。全國高職技能競賽,為了迎合新技術的發展動態,以及能夠考核出崗位實際工作所需的技能水平,會采用生產型設備進行比賽,高職院校為了給學生創造最好的比賽條件,進而獲得優異的競賽成績,都會購買比賽設備。但限于學校資金不足,多數院校每年大賽只能購買一臺比賽設備,而且每年的比賽設備又存在很大區別,造成設備數量多、型號不統一的局面,加上多數教師不能駕馭這種由多種類型實訓設備組成的課堂,使得這些設備被束之高閣而成為擺設。
針對上述問題,職業院校要想在技能競賽中既獲得佳績又保證全員學生和教師受益,發揮技能大賽對人才培養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形成良性循環,筆者認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發揮老教師“傳幫帶”作用,建立培訓經驗分享制度,促進教師梯隊建設。新入職教師在入職3年內選擇優秀的老教師作為“師傅”,老教師在3年內有責任督促和傳授新入職教師授課技巧和專業技能;同時,為了擴大教師的受益面,建立培訓經驗分享制度,選派的外出受訓教師必須是經驗豐富、接受能力較強的教師,培訓結束后受訓教師要做經驗分享,并將所學內容傳授給相關專業教師,使教師受益面擴大,教師共同進步;技能競賽指導團隊采取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和具有上進心的青年教師組合的形式,既能保證不影響參賽學生獲獎,又能鍛煉師資隊伍,使得教師梯隊良性發展。
2.尋求多方企業合作,優化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分工種組建指導教師團隊。針對競賽培訓與常規化教學發生沖突的問題,首先應尋求更多的企業進行合作,按照人才培養規律進行授課和頂崗實習,提高學生培養質量,形成良性發展;其次,應將競賽內容融入常規化教學中,在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和修訂過程中,充分以職業技能競賽考核內容和技能為依據,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和安排課程內容,使學生在常規化學習過程中掌握技能大賽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實現常規化教學是競賽的基礎,競賽是常規化教學的升華;最后,依據職業技能競賽是綜合性的比賽,競賽內容涉及方方面面,應根據競賽工種組建一支支競賽指導教師團隊,在常規教學任務的安排上結合競賽指導工種進行派課,實現授課與競賽相互促進,從而解決競賽指導和日常授課的沖突問題。
3.成立綜合實訓區,制定實訓室對學生開放制度,成立興趣小組,促使學生技能提升。針對型號多樣、數量不足的競賽設備不能滿足常規化教學的問題,除了將競賽內容整合到常規教學授課內容中外,還可以將多品種單一的競賽設備集中放在一個實訓區,建立綜合實訓區,開設相應的綜合實訓課程,課程授課內容是每年大賽的比賽項目,并配備有經驗的技能大賽指導教師進行授課,不僅把閑置的競賽設備利用起來,而且使全體學生都能學到每年技能大賽的競賽內容,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使培養的學生更貼近企業的用人需求。
職業技能大賽展現了高職院校的辦學效果和職業風采,對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不斷探索實踐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職業技能大賽在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中真正起到積極的引領和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