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榮
工學結合即高校要求學生把在校學習與到企業進行實踐結合起來,學生把在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及時有效地運用到企業的實踐中,使得學生能夠成為工學相長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這種教育模式把國際教育的普遍規律與中國的職教特色相結合,使得工學結合這種教育模式更加適應時代的要求。
傳統的高職院校的教育模式只強調理論知識的教授,而很少去引導學生去進行實踐。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學生把學到的理論知識用于實踐,不僅不能夠讓學生學以致用,還使得學生更容易忘記所學的知識。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就是根據大腦的性能來構建的。但是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也并不是完美的,還存在一些弊端:
1.實踐教學形式化。許多高職院校都采用了工學結合這一教育模式,但是都不可避免地出現教學形式化,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學生本身對待學習就處于形式化的狀態。許多大學生認為只要有一個畢業證就容易找工作,一切都不用擔憂了。因此,他們在平時的考試當中作弊,以此拿到所謂的“好成績”,對待實習也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認為只要熬過實習階段,拿個實習證明便可。許多實習生并沒有真正融入工作狀態,還是愛玩的心態。第二,現在許多高校招生只注重數量而忘卻了質量,不管學生是否認真學習和實習,只要學生能達到學校所設下的績點要求便給予畢業,這種只注重形式的教學模式就算構建了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也無法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
2.實踐教學的積極效應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目前許多高校的教學模式雖然已經開始注重實踐教學,但是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現在依舊很偏向理論教學,學校安排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時間大大多于學生實踐的時間,短期的實踐并不能夠使學生把理論知識充分地運用到實踐中去,學生不能夠真正理解知識與實踐結合后的產物。
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下的高職教育應該是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為自身發展的目標,除此之外,高校還應當以培養出具有技術應用能力的人才為主線。為此,學校對畢業生的要求應當是:在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下,適度對畢業生進行基礎知識理論傳授、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高素質。為此,各大高校應在工學結合下積極探討教育模式相關構建對策:
1.建立健全教學體系,實施多元化教學。為了實現高校新型的教育模式的構建,各大高校必須要堅持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建立健全教學體系,將傳統的形式化教學轉化為多元化教學。首先,轉變學生思想觀念,樹立科學的學習理念,認真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從而為實踐教學打下重要基礎;其次,教師要轉變“單純傳授考試知識,學生埋頭死記”的傳授方法,擴大其教學知識面,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養;再次,各大高校要對畢業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在完成所修學分績點標準的基礎上,也要對學生自身素質和能力有相關的要求,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最后,由注重理論教學向注重實踐教學轉變,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從制度上對學生全面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在同樣的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下,由于專業不同,具體的實現形式也是不同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由于職能性較高的專業是靠技術嫻熟來取勝的,因此,必須靠頂崗實習、實戰演練來培訓學生。而對于職能性不高的專業課,則要依靠各種各樣的形式與載體來進行培訓,逐漸掌握每個大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身心發展的特點來配合好教育方案,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進行引導、教育,并能夠成功地實現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道德、價值、倫理法治等知識的傳遞。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高校教育模式建設進程。
2.豐富教學內容,努力構建符合專業、職業發展的教學內容體系。以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為背景,各大高校要充分重視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和創作能力,加大其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所占比重,以學生自身特點和發展需求為出發點,完善、豐富教學內容體系,并根據專業設置的不同,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擬設相關的職業崗位,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加深學生對不同職業崗位的了解,從而更快地抉擇出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與此同時,各大高校要根據學生學習階段的不同,有效劃分學生的學習重點,如在大一、大二學年,課程設置可適當向理論教學傾斜,為學生的技能培養奠定理論基礎,到大三、大四學年,課程設置要著重于學生的實踐教學,注重學生的實際技能培養,創造時機讓學生與社會提前零距離接軌,從而以時代人才需求為標準更高地要求自己。除此之外,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根據學生自身學習情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進程,確保學生知識和技能全面共同發展。
3.深化校企間的強強聯合,注重實踐教學進程。在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下,理論知識學習和實戰演練兩個方面都應成為衡量高校發展質量的元素。從我國各大高校發展現狀來看,高校普遍理論知識學習方面表現相對比較突出,為了改變此現狀,各大高校要積極深化校企聯合,注重實踐教學進程,強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首先,各大高校要加大投資力度,建立一個優良的技能訓練基地,企業起協助作用,充分利用校園這一得天獨厚的學習環境,強化學生對企業文化的了解和掌握,進一步培養畢業生較高的職業素養。其次,要定期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技能訓練,根據學生對技術技能的掌握程度調整訓練進程,確保學生技能掌握程度跟上學習進度。再次,花費一定的資金專門聘請相關的技術人員和專家進行教學和開講座,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企業魅力,了解企業所需人才,從而明確方向,努力提高自身技能和職業素養,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訓練基地。與此同時,從學生的角度看,學生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擺正自身學習的態度。學生應努力配合老師,遇到問題積極請教,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強化自身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
隨著經濟的發展,傳統的教育方式培養出來的人才已經不再符合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要求。而工學結合教育模式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卻恰好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工學結合培養出來的人才之所以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是因為學生不僅是有文化知識的高素質知識分子,還是具有很強的應用能力的高端人才。由于現代社會的發展速度飛快,這樣的態勢就決定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增加。如果大學生畢業以后能夠馬上應用到社會,能夠為社會的發展做貢獻,那么這樣的人才就是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的。在工學結合教育模式下的人才不僅可以跟得上時代的步伐,促進經濟發展,還能引領時代的進步。21世紀的經濟是知識經濟,擁有更多的知識、人才,就有更多的力量。一個國家只有不斷培養人才,不斷積蓄力量才能爆發,才能不落后于世界各國,也才能得到長遠發展。工學結合不僅僅是一種教育模式,更是一個國家得到長遠發展的有利途徑。各個高校應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采用“工學結合”這個教育模式來培養出具有高端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