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民
(寧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寧夏固原 756000)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反思
及實踐策略之實施分級教學的理論依據與實踐——以寧夏師范學院為例
孫偉民
(寧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 寧夏固原 756000)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途徑之一。本文主要以寧夏師范學院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實踐為例探討了我校大學英語分級的教學的理論依據、實施的必要性及分級教學模式涵蓋的范圍。以期為本校進一步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寧夏師范學院;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理論依據;分級教學實踐
寧夏師范學院是一所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地處寧夏南部山區地級城市,地域環境和辦學條件相對較差,生源質量偏低,受地區差異,城鄉差異以及學生偏科等因素的影響,我校學生入學時英語基礎較差,水平參差不齊。面對這一情況,如果繼續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即統一的課型,統一的教學進度,統一的教學內容,一成不變的教材和固定不變的教學對象,難免會阻礙英語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教育部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是指導大學英語教學及改革的指導性文件,文件中提出的大學英語教學要“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教學的實際需要”是對目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總要求。我校自2006年正式招收本科生以來,大學英語教學在課程設置、教師隊伍建設、教材建設及教學模式等方面做了一些改革實踐,但教學效果不明顯,和兄弟院校相比差距很大,達不到《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相應標準,進一步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所以寧夏師范學院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應運而生。
2007年9 月,教育部公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課程要求》)指出:“鑒于全國高等學校的教學資源、學生入學水平以及所面臨的社會需求等不盡相同,各高等學校應參照《課程要求》,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系統、個性化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導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各高校之間情況差異較大,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教學的實際需要。”《課程要求》除了對培養目標、教學 內容、測試方法等作了原則性的規定外,還提出了改革教學組織形式,進行分級教學的要求:“各校應按 照學生的交際英語水平組織教學,實行分級教學。 對于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各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他們在畢業時達到本課程的教學要求;對于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有條件的學校,可根據實際需要,進 一步培養學生閱讀、翻譯和聽、說、寫的技能,提高學生應用英語的能力。”分級教學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美國語言學家Stephen D.Krashen(1985)提出“i+1”二語習得理論,其中的i表示語言學習者當前的水平,1表示略高于現有水平的語言知識。“i+1”理論作為傳統外語教學的理論依據也為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提供了理論支撐。另外中國古典教育理論認為“有教無類”,同時強調“因材施教”強調“教”的方法和內容要根據“材”的不同適時調整和變化。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前提下,給予教育對象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挖掘其學習潛力,激發其學習熱情,樹立其學習信心。
1.實施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必要性
寧夏師范學院生源來自全國22個省區,現在校本科生6000多人。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英語水平存在明顯差異;英語基礎好的學生有的入學時就已達到了英語四級水平;其中不少自稱高中就參加過四級考試并通過;而有些基礎差的學生只有初中英語水平(特別是部分音體美專業學生)。由于學生英語水平存在巨大差異,采用統一教材、教學方法和和教學內容的傳統自然班級教學表現出日益凸顯的問題:教師常常感覺無所適從,難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個性進行因材施教,久而久之,只有跟著自己的感覺走。而學生方面,英語基礎好,興趣強烈的感覺意猶未盡,英語基礎差的又感覺吃不消。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為有效解決這個困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出路。寧夏師范學院從2011-2012第一學期對2011級本科學生開始實行分級分類教學,目前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是針對全校的本科學生,在參考高考英語單科成績的情況下依據新生入學后進行的編班英語測試成績高低分成A、B兩個層次教學班。在傳統教大學英語教學中,大多采取“一刀切”的辦法,在考慮到時既要兼顧優秀學生又要照顧差生,所以往往制定相對折中的教學目標,這樣致使成績好的學生學習很輕松,甚至“吃不飽”,而基礎差的學生學習吃力,直至喪失學習積極性。而分級教學是按照不同的級別制定不同教學目標,不要求所有學生一定達到同一教學目標。分級教學為不同起點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提供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這樣有助于學生學習英語的外在壓力轉化成內在動力,取得個人真正意義上的進步,突出了學校個性化教育的理念和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分級教學有利于師資合理配備為任課教師創造了充分發揮的空間。
2. 實施分級的原則
科學合理地分級教學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保證。首先要做到對現有的學生進行:a.合理分級;b.比例均衡;c.動態管理。新生入學后,遵循“學生自愿、學校遴選”的原則,學校根據高考英語成績和學校組織的分級摸底考試成績,確定分級教學班學生名單,成績優秀者進入A班、成績中等和較差的學生進入B班。分級時還應該把握比例均衡,一般來說,英語A班人數占總分班人數35%左右,B級班(普通班)占65%。同時,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競爭意識,可對A、B班的學生實行“滾動制”的動態管理,每個學期末根據學生的平時學習狀況、期末考試成績及個人意愿進行級別動態調整。這種級別調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緊迫感和競爭意識,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氣氛。
綜上所述,在分級教學完善后,采用“優勝劣汰”的競爭制度,這樣就會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的緊迫感,或因擔心被淘汰而努力學習,或為爭取進入高一級別班級而發奮刻苦。這樣一來在全校范圍形成積極學習英語的良好氛圍。另外一方面,分級教學也激發教師教學積極性。因為分級教學考慮到了基礎不同、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的實際需求,調動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任課教師授課時便可游刃有余,不必再為如何頭尾兼顧而大傷腦筋。分級教學能有力地推動我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所以我們應堅定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決心,充分研究寧夏師范學院的自身特點,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進行配套改革,逐步實現和完善我校大學英語分級教學。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版[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3.
[3]孫雪娥.新建本科院校英語教師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7(35):135-140.
[4]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通知.高教廳〔2007〕.
[5]Krashen, Steрhen D. Princiр1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Аcquisition[M]. Prentice-Ha11 Internationa1, 1987.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e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and reflection and practice strategy classification -- Taking Ningxia Teacher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un Wei-m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ingxia Teachers University, Guyuan Ningxia,756000, China)
The university English classification teach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necessary ways to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In this paper,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graded English of Ningxia Teacher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rang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chool to deepen the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Ningxia Teachers University; university English classification teaching; theoretical basis; teaching practice
H31
A
1000-9795(2014)01-0326-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1-24
孫偉民(1976-),男,寧夏海原縣人,寧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從事英語語言文學方向的研究。
此論文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校級課題項目論文:課題名稱:“寧夏師范學院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反思與實踐策略”,批準立項機構:寧夏師范學院,項目編號:JXGC2012A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