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計算機圖像處理與應用這門課程主要講授常用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的使用方法。Photoshop是一款最流行的圖像處理軟件,在平面設計、網頁制作、照片圖像處理等領域應用非常廣泛。本文針對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計算機圖像處理與應用課程教學的新策略。具體來說,從教學環境、教學思路、教學方法和測評方式等環節入手,探討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上好計算機圖像處理與應用這門課程。
1.教學環境。目前很多學校由于條件所限,把計算機圖像處理與應用課程安排在多媒體教室或者普通教室進行。教師講授完某課的內容后,學生沒有機會上機練習,因此學生不能很好地領會課程內容,給以后的學習帶來困難。
2.教學思路。很多教師講授計算機圖像處理與應用課程時,還是在重點講授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的用法,詳細講解每個命令、每個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舉一些經典實例讓學生模仿。結果是雖然學生對軟件用得較熟,把教師的步驟死記硬背,但自己卻不能舉一反三,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不高。
3.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傳統的“填鴨式”被廣泛使用。教師在課上講授各種工具和命令的使用方法,學生在下面聽、記筆記,練習的時候按照教師的操作步驟一步步操作,被動接收課堂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受到限制。學生初學時的激動、好奇、熱情和期待隨著大量煩瑣知識細節的涌入和教學內容的深入,漸漸減退,甚至喪失。
4.評價方式。傳統的考核方式一般采取試卷形式或者是電子作品形式,忽視學生的主體性,缺乏全面性,往往造成學生紙上談兵的學習效果。
1.教學環境。計算機圖像處理與應用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因此學生需要上機練習,如果只聽不練的話,那么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此門課程應選在計算機機房授課。機房計算機系統內裝有Photoshop軟件以及一些常用的圖像處理軟件,良好的教學硬件環境可以提高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
2.教學思路。(1)教材選擇。教材的選用應以過程性知識為主、陳述性知識為輔,即以實際應用的經驗和策略的習得為主、以適度夠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為輔,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以實例為主的教材。另外,如果只用一本教材授課的話,往往顯得內容單一、實例不夠,因此應該盡量多選幾本教參,以教材為中心,教參為輔助。(2)備課環節。要想教好課,認真充足的備課是必需的,而想要備好課的前提就是,教師要讀透教材,能夠很好地“用”教材。所謂的“用”,是要求教師首先去分析研究教材,然后再把里面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因為只有自己會用了才能引導學生會用。課堂實例的選擇應該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滿足學生平時想要修圖的愿望。實例的形式要新穎,內容要有趣。(3)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中的講解,不應面面俱到,而是要精講精練,重點突出,形成系列。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而不是機械地根據預設的教學設計追求教學內容的完整性。長篇大論往往導致學生滋生厭煩心理,精講精練則可以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東西,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在計算機機房授課,還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安排練習,盡量做到邊學邊練,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4)作業安排。根據課堂教學內容,選擇一些難易合適的例子作為作業。對學生作業的恰當點評可以提高學生做作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次作業做得好的同學一定會更加努力地去做下一次的作業,做得相對不好的同學也會努力地做好接下來的作業。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比著學”的良好學習氛圍。(5)鼓勵學生自學。“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課堂之余,還要鼓勵學生自學。首先要指導學生如何通過互聯網搜索最新技術;其次鼓勵學生參加相關的比賽,考取相應證書。這樣不僅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可以讓學生找到自信,發現自己的潛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上,和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不同,筆者提出了以任務作為驅動,以興趣作為導向的教學法。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趨近或認識的傾向,它是在學習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學生對某一門科目產生了興趣,就可以激發出極大的熱情,從而產生高昂的求知欲。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以下幾點。(1)明確學習目的,強化學習動機。在課程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要強調:高職高專院校學生面臨著強大的就業壓力和激烈的職業競爭,畢業生必須具備從業所需要的專業技術知識,否則就會被社會淘汰。通過提高學生對未來職業需要的認識,使學生感受到通過學習能提升自身價值,從而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這種動機一旦形成,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隨之建立,而且會具有較強的持久性。同時,還應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課堂上,教師應使自己保持積極的情緒、樂觀的態度,要把微笑帶進課堂,使學生感到教師的和藹可親,從而激發他們對該門課程的興趣。(2)注重語言表達的趣味性。教師的語言要形象生動。如果一個教師在教學時語言富有幽默感,那么趣味性自然就體現出來了。語言表達的趣味性必須以豐厚的學識和機敏的應變能力為前提。當然,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道、授業、解惑”,不能以淺陋的笑料去迎合學生。(3)采取任務驅動的學習過程。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學習的一種學習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4.教學評價。對計算機圖像處理與應用這門課程的評價方式也應該采用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評價方式。筆者主要采用教師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和學生自評這三種形式。其中教師評價是最主要的。教師盡力去發現學生作品中的優點,鼓勵學生建立自信,并對優秀的學生作品進行公開展評。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即生生互評,讓學生互相學習,并從學生的角度發現問題以及提出改進意見。在每一部分知識點講授完成后,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教師在肯定其成績的同時,點撥學生自己找出差距,從而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總之,在計算機圖像處理與應用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巧用現代化教學工具,使課程變得生動有趣。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采用合理的考核手段能夠提高教學效果。在教授課程的同時,鼓勵學生自學,多參加社會性的技能競賽,為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