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河南黃淮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河南駐馬店 463000)
地方高校美術學專業開設校本課程的必要性探究
劉 娜
(河南黃淮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河南駐馬店 463000)
校本課程開發伴隨著高校課程改革的熱潮逐步步入人們的視野,地方高校抓住這一契機,致力于開發與當地的文化地域資源與學校辦學特色相適應的校本課程,全文立足于美術學專業課程資源的實際,針對當前美術學專業的學科特點,對課程開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的全面的剖析與研究。
地方高校;美術學;校本課程
20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發達國家對學校課程進行了較大力度的改革,從基本理念、教學模式、教學目標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校本課程的開發已經不再局限于基礎教育領域,為高校校本課程的開發提供了契機。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切實可行的校本課程資源建設體系,但同時又給課程資源建設指明了大方向,一些高校已經展開了試點工作,這就給基層學校以比較寬松的空間與環境。學校中的教育主體在國家課程框架內進行校一級的課程創新十分必要,這也是課程改革的國際趨勢。校本建設名義下有多種做法,但理念是共同的:學校有自主決策權,教師參與課程設計、倡導探究與共享的課程建設。校本課程建設需要學校明確自己的教育哲學,充分利用校內校外資源,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校特色的形成。
(一)單一計劃體制下課程制度與拓展型課程建設需求之間的矛盾。長期以來,我國實行單一的中央集權的課程體制并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觀,這種體制所隱含的思想與校本課程所倡導的觀念是完全不同的,實現課程建設從統一到自主的轉移,必然與統一的課程管理體制自覺不自覺地相抵觸。目前,“一綱多本”的課程政策遠未落到實處。另一方面,思想上的習慣勢力與校本課程的現實需求存在巨大的矛盾,無形中給校本課程資源建設帶來了阻力,校本課程建設的管理體制本身就是一項繁重的工作,是我國今后若干年課程改革的重大課題。
(二)校本課程開發自身的局限。從當前課程開發的現狀來看,課程資源的匱乏問題是最大的難點,在教育部國家課程改革試驗工作評估報告中,課程資源的缺乏是一個最焦點的問題。課程資源意識的淡薄導致了大量有效校本課程資源被埋沒,不能轉化為有價值的資源。究其原因,真正缺乏的不是課程資源而是對課程資源的對于課程開發的運用和識別能力。強化課程意識,努力挖掘社區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及其他物質條件,在有限的條件下因校制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使賦予特色的校本資源并有所側重,從而帶動整個課程資源結構的優化。
(三)校本課程資源開發與管理的盲目性。“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與管理”對教育實踐者來說是個新概念,因此,它需要不斷的深入并界定,隨著校本課程開發的深入,課程開發與管理問題已成為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在所查閱的文獻資料中,這方面的論著非常少,大多數提到的只是課程資源,對課程資源的獲取途徑與方式很少論及。在課程資源開發中,反對把“專家”作為開發主體,但不否定“專家”對課程開發的指導與管理,由于我們的教育在長期中對課程開發的輕視。造成了課程專家這一資源的短缺,又由于課程資源的限制、課程開發主體的局限、盲目的照搬和效仿成功的經驗,導致只有活動本身,而沒有實際有價值內容。一些學校固守舊的辦學理念,對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與管理持放任態度,缺乏有效的機制與管理。
(一)開發校本課程是地方高校美術教育客觀現實的需要。國家教育部推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三級課程的管理模式,又一次使校本課程的開發成為教育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我國地方高校美術學專業目前的課程設置、課程標準、課程時數幾乎是“校校同課程、生生同書本”的格局,教育部網站日前公布了關于印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必修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課程綱要》)的通知,進一步深化高等學校美術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的改革,《課程綱要》列出的教學基本內容,課程教學大綱、教材內容的編排體系和具體的教學安排等,各校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長期以來一直遵循自上而下的課程開發模式,強調統一性忽視個性,課程建設是一種文化的建構,地方高校理應吸收地方文化資源,成為地方文化的載體。課程中強化地域性文化因素,其意義在于辨識區域性文化的精髓,地區文化經濟發展的差異對學校教育和可能實現的教育目標有不同層次的需求,校本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國家課程“重一元、輕多元”忽視本土文化與地方差異的需求,體現課程的民族性與多元化。
(二)校本課程資源有助于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真正實現高校產學研結合的辦學目標。從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三大職能來看,產學研一體化是高校發展的目標,把科研引入課堂,是高等學校教學的一個顯著特點,校本課程開發凝結著教師的科研智慧,教學過程中的新穎性與實用性更利于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利于教學與科研的結合,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科研能力,特別是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地方文化資源的結合,更利于產學研目標的實現。
湖南吉首大學在專業設置和課程建設過程中,由一系列的具有湘西特色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建設凝煉而成的辦學特色贏得了朱總理和著名高等教育專家潘懋元先生的高度贊揚,稱贊吉首大學是湘西人的驕傲;陜西師范大學因地處西安,注重對唐史的研究和有關課程的開發;西北農林大學因地處西北,注重對西北干旱地區農作物生長規律的研究和有關課程的開發;陜西理工學院因地處漢中,注重對秦嶺南坡生物資源和漢水流域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以及有關課程的開發等;這些有益的開發有助于凝練自己的特色、最大限度地發揮地方課程資源優勢,體現了高校校本課程的價值地位。實現了產學研開發的結合。保定學院正是利用了保定獨特的文化背景,找到了文化與育人的契合點,因地制宜地開發一系列具有保定鄉土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的校本課程,建設文化名校,通過鄉土資源課程化開發研究這一途徑,促進保定學院特色的逐漸形成。
(三)美術學專業開設校本課程具有資源優勢和可行性。我國地域遼闊,民間美術資源豐富,各地保留著不同的地域特色,并伴隨著當地民俗風情演變沿襲至今。在充分的利用區域資源獨特價值的同時,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研究和挖掘傳統的美術資源在各個區域內的優勢,利用得天獨厚的區域條件,在弘揚美術資源的同時,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突出辦學特色。把傳統的民間文化引入課堂,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推動學科建設。
黃淮學院開設《設計與制作》課程,把麥草畫引進課堂,利用當地優秀的文化地域資源豐富課程體系,把學生的素質能力的提升與地域文化的傳承結合起來,把主流傳統文化與地域特色文化結合起來,培養了大學生的主體文化認同感與文化兼容心態。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達到此目標:一、外顯性目標,完成國家三級課程管理體制,促進教育改革的推行。二、內隱性目標。挖掘傳統民間美術自身的文化屬性,傳承民族文化。
(四)美術學專業開發校本課程給美術學子帶來成功的契機。由于校本課程具有靈活性、實用性、服務面寬的優勢,可以更大的發揮其作用,具有較大的空間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需求,高校可以通過開發與建設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培養技能,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需求。在眾多的名家中,不少在搜集、整理、研究民間傳統美術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云南畫派”重彩畫借鑒云南民族美術傳統而享譽全國,張建中先生多次到大理、麗江、西雙版納觀摩民間壁畫,形成以古滇壁畫衍化的西洋畫、中國畫多元綜合藝術。云南版畫家從遠古的版畫、寺廟壁畫、民間剪紙、織錦圖案吸取營養,探索各種表現形式,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版畫藝術面貌。
校本課程是課程理論與實踐不斷豐富與完善以及國家課程開發的重要補充,近年來高校教育改革的發展形勢對校本課程開發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重視學生的能力、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主題。這對于高校校本課程的開發發出了呼喚,營造了氛圍,高校校本課程開發面臨著高校自身改革的良好發展機遇,學校要真正辦出自己的特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程的特色,近年來的教學改革、課程改革的一系列成果為校本課程的開發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校本課程開發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和系統的工程,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品質和資源狀況,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政策和制度支持,形成激勵機制,鼓勵學校和教師積極投身拓展型課程建設中。發校本課程,其意義不僅僅在于自上而下的周期課程開發模式,使課程迅速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種課程機制,以學校教育的直接實施者和受教育者為本位的課程開發決策機制,使課程滿足社會多層次的需求。
[1]王偉廉.當代高校課程改革的共同趨勢及存在的問題[J].高等教育研究,1990(3).
[2]劉旭東.校本課程與課程資源開發[М].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3]孫建君.中國民間美術教程[М].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Study on necessity of school-based courses of art major in local universities
Liu Na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Henan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Henan, 463000,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with the university curriculum reform gradually into people's visio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eize this opportunity,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s commit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regional culture resources and the school running characteristics to adapt to the actual text based curriculum re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art school, analyzes the comprehensiv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t; school-based curriculum
G642.3
A
1000-9795(2014)03-0146-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1-20
劉 娜(1980-),女,河南駐馬店人,講師,從事美術教育學方向的研究。
本文為黃淮學院2012年教改課題校級指導項目(編號:2012XJGLX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