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玲
(浙江省臺州職業技術學院體藝部 浙江臺州 318000)
更新教育觀念 深化教育改革 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
鄭曉玲
(浙江省臺州職業技術學院體藝部 浙江臺州 318000)
滿足社會廣泛的教育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受教育程度和勞動者素質,滿足各行業和社會發展需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當前高職院校教育質量標準和人才培養的方向。本文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觀念、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教學方法三大方面深入探討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教育模式。
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教學方法
為了實現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我們在遵循高等教育法對高職院校統一性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下,必須沖破原有的束縛,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積極探索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和質量標準,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社會各行各業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
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途徑是高等教育的多樣化,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高等教育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標、不同的培養規格和不同的教學任務,相應的就會有不同的質量標準。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經驗告訴我們,滿足社會廣泛的教育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的受教育程度和勞動者素質,滿足各行各業的需求,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是當前高職院校教育質量標準和人才培養的方向。
現代經濟是知識經濟,現代競爭是人才競爭。高職院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近年來,臺州市經濟結構的調整不僅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和普通技術管理人員,更需要大量的能在生產、工程、管理、經營等第一線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產品試制、可使研究工作深化、生產水平提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高級生產管理型人才,即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是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在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應用性知識,并能將理論運用于實際工作之中解決問題,具有突出應用能力的專門人才。應用型人才主要面向高新技術產業,為經濟社會建設服務,是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第一線崗位培養直接從事解決實際問題和維持工作精、準、穩地正常運行的專門化人才,這種人才是現代化技術的應用者、實施者和實現者。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除了完成高等教育目的和一般培養目標的基本質量目標外,應以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為導向,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本學科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本學科必需的專業技能、方法,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初步能力,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以能力培養為本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應用新知識新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最終使學生具備基礎較扎實、知識面較寬、能力較強、素質較高等四個突出特點,尤其應具有進行技術創新和二次技術開發的能力。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并非要求知識的全面系統,而是要求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最佳結合,能夠熟練運用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適應經濟社會多樣化的需求。臺州職業技術學院高度重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積極探索“一體兩翼三同步”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強調人文底蘊培養與高等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的融合,對接當地產業,融入地方文化,改革專業課程,建設校園文化,開展技能實訓和社會實踐,培養了大量的經濟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是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人文學科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基礎性學科,音樂選修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依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要求,更新人才培養的觀念,構建相對完整的應用型課程教學體系,將應用音樂知識、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實際應用音樂的能力,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發揮作用。
課程設置的不同價值取向反映了不同的教育觀念,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最終要落實體現在高職院校現有的課程設置之中,課程體系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改革傳統的學科型課程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具有高職院校教育特色的課程體系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一項基礎性、關鍵性的工作。
1.以培養目標為依據,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設置需與能力建設、知識探究、人格養成的各項指標成映射關系,明確各門課程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貢獻,尤其要明確各門課程在能力建設和人格養成上想要取得的手段和擬達到的目標,從而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上具有一一對應的教學保證,使負責整體教學工作的教師有明確的責任和努力方向。
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上,要充分考慮企業的意見和建議,在培養方案中設置相應的創新應用模塊,開設反映科技發展最新應用成果、與企業實際工作緊密聯系的應用型和實踐型課程,對接當地產業,融入當地文化,體現“行業性、職教性、地方性”的辦學特色。依托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建立起來的臺州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課程,打破傳統的學科式課程體系,以深入企業調查的信息為依據,根據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崗位和崗位群要求掌握的核心技術和應具有能力的知識要素和必備的基礎確定課程名稱,構建專業課程體系。與此同時,加強人文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擴大人文選修課的范圍,開設《思想政治理論》和《音樂欣賞與應用》、《禮儀修養》、《成功心理學》等面向學生的課程,發揮“傳”的主渠道作用。經過幾年的努力,學院在課程建設、精選和整合課程內容、編寫教材講義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2.以職業能力為主線,改革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內容。課程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媒介,要符合學生學習的需要,符合他們的興趣和愛好,這樣才能學好用好。《音樂欣賞與應用》是一個內容豐富多彩、應用范圍廣泛、深受學生喜愛的課程,把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興趣,從而在實際工作和社會生活中準確應用音樂作為課程設置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該課程準確把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融音樂知識教學和應用能力培養為一體,是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設的發展方向。
第一,以職業要求組合構成學習能力模塊。《音樂欣賞與應用》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為重點,確定學生學習音樂的能力、表達能力、應用能力、適應能力這五個模塊。學習能力。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音樂作品,基本掌握音樂作品構式的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音樂能力。較好地理解音樂作品的精神內涵和表達方式,感知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和情感。表達能力。豐富情感體驗,產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表明自己的音樂觀,積極參與活動,描述音樂作品的涵意。應用能力。在理解和掌握音樂的基礎上,準確運用音樂作品調節情緒、營造氣氛。適應能力。能夠主動融入社會,適應工作與生活環境。
第二,以應用能力組合構成課程內容模塊。課程內容決定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規模和要求,市場與就業是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音樂欣賞與應用》課程根據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對音樂欣賞的課程內容進行修訂,打破傳統的音樂欣賞體系,注重思想性、應用性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和應用能力,堅持音樂與人文兼顧、宏觀與微觀并重、理論與技能并重的原則,積極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規律,以“融業務培養與素質教育為一體,成為德才兼備的應用型人才,融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為一體,成為既懂理論又有實際操作能力的人才”的教學思想為指導,緊扣社會對人才需要的標準,選擇課程內容,做到不求系統性,但求應用性;不求全面性,但求針對性;不求深會,但求要會。經過多年構建起來的課程內容模塊,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在學科的總體要求基礎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方法,體現了高職院校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
1.建立選學制度。選修課是高職院校根據專業需要和人才培養需要而設計的可供學生自己選擇需學習的課程,是開放教育精神的體現。在選修課的設置中要體現兩個“中心”:一是以學生的需要為中心。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提供足夠的選修課程和靈活的選修、輔修,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發展機會。二是以學生的能力為中心。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技藝雙馨、和諧發展”的人,在重視培養學生高等技術應用能力的基礎上,注重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第二智慧的開發和人格的完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具備高技能,而且具備高尚的情操、健全的品性和良好的創造、敬業、團隊合作精神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比如《音樂欣賞與應用》課程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了作用,深受學生喜愛。利用校園網開展面向全體學生自主選修是高職院校選學制度的重要形式,以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讓學生自主選修課程、選擇教師,未達選修人數的課程不開設的做法,直接作用于教師的教學工作,發揮了“雙刃劍”的作用。任課教師必須直面學生的選修結果,深入查找原因,認真分析傾向性問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聽取意見與建議,及時調整課程開設方案,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質量。
2.改進教學工作。教學工作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從實際出發,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首先,要掌握學科的特點,不同專業的學科,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其次,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不同性別特征和個性差異的學生,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應有所不同;第三,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我們在選擇和應用教學方法時,要多注意多種教學方法的互相滲透和互相補充,把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學習有機結合,進一步優化各個教學環節,在保證對學生進行本專業需求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全面訓練的前提下,把最新的最實用的內容交給學生,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改革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
3.強化教學管理。高職院校學生選修課取向選擇和對待選修課學習態度上一般比較自由,學習目的動機亦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教師除了以積極的態度進行教學設計、因地制宜地進行差異性教學之外,還要具備課堂教學組織才能,掌握系統運行和控制規律,在課堂教學管理上下一番功夫。一是紀律約束。學院行政組織、教師職務、規章制度是控制課堂教學秩序、約束學生學習行為的外部力量。任課教師要嚴格執行《課堂紀律管理規定(試行)》,嚴格考核考試。二是講究方法。課堂教學管理要講究方法,方法得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因材施教,區別對待,創設課堂學習氛圍。三是教學檢查。開展教學考核,明確學習要求,量化考核標準,嚴格進行成績考核評定,實現教學目標。
[1]臺州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特色報告[R].
[2]發展畫.高等教育學[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4.
[3]林正范.大學心理學[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3.
To update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Zheng Xiao-ling
(Arts Department, Zhejiang Ta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Taizhou Zhejiang, 318000, China)
To meet the social demand for education, improve the people's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 quality of workers,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standards and training direction. This paper from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concept, training courses, training method three aspects to discuss the education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train applied talent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pplied talents; talents training; teaching methods
C961
A
1000-9795(2014)01-0218-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1-20
鄭曉玲(1960-),女,浙江臺州人,講師,主要從事音樂教育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