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鵬 王 麗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分院 湖北孝感 432000)
探討孝感市某中職改革中面臨的問題
唐 鵬 王 麗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分院 湖北孝感 432000)
目的:探討孝感市某中職院校在改革中容易出現的主要問題,并找出為什么會出現問題。方法:客觀分析孝感市某中職院校在近年來出現的問題,學院在制定發展政策時對待問題的態度。結果:一些政策激勵對幾個主要問題雖有改善,但效果仍不明顯。結論:仍然需要制定更科學、更符合市場的政策來推進學院的改革。
探討;改革;問題;中等職業教育
1.職業教育的目標
職業教育是要培養學生對科學技術具有一定認識的教育,這也稱通識教育,這個概念由紐曼提出。職業教育是要針對某一具體崗位來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教育,這是職業教育的本質。職業教育是要培養學生具備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的教育,學生的職業素質是職業教育的精髓所在。
2.職業教育的目的
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大量高素質職業人才含初級、中級、高級各級技術人才參入到社會經濟建設之中去,我國《職業教育法》第12條規定了國家實施“以初中后分流為重點的不同階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的全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并舉,并與其他教育相互溝通、融合、協調發展的體系”。根據法律規定我國職業教育的宏觀體系是包括職業教育學校和職業培訓兩種形式的,并同其他教育形式相互融匯溝通協調發展的。在這個體系當中高等職業教育占主要地位,而中等職業教育、成人職業教育占輔助地位。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是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職業教育微觀體系主要是指高等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這兩種形式自身內部的結構體系、聯系、補充、協調發展等。
職業技術教育與其他普通教育形式上是有區別的,體現在它是培養大量一線生產技術領域的應用型、實用型人才和熟練勞動者為目標的教育種類,目前職業教育在我國受重視的程度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甚至低于港澳臺地區,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幾年國家開始重視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而職業教育也成為發展國民經濟、社會經濟的重要教育形式,同時也可以解決大量的就業。除此之外,職業教育為初中、高中畢業生和城鄉勞動者、下崗失業者、在崗在職者提供了多層次、多種類的職業技術學校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是我國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展國家經濟的重要基礎。大力推進職業技術教育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促進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是調整我國經濟結構、提升勞動者自身素質、促進人力資源開發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就業崗位、促進就業與再就業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在2008年由部長周濟作出對職業教育的要求,他指出:中等職業教育就是要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出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而高等職業教育,就是要在高中階段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出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周濟同時指出,職業教育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已就業為導向,不斷地提高職業教育質量,要繼續鞏固和擴大中等職業教育的規模,要以全面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和保證職業學校辦學水平為前提的。教學質量是方向、基礎、保證,鞏固和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始終是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在內的所有職業教育甚至包括整個教育工作的根本大計和不懈追求的目標。經過培養的學生是否能找到合適工作,是否收到社會、企業的歡迎,是衡量整個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標準。
1.招生人數大幅度減少
2007 年國家出臺國家助學金政策,財政部和教育部根據《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家庭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的規定,制定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對家庭困難的學生平均資助每人每年2000元,具體標準是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圍內確定。在這項政策的激勵下,促進了經濟欠發達地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招生人數,但在經濟發達地區則效果不明顯,在經濟特別發達的少數城市甚至出現了中職在校生遠少于高中在校生的現象。
2.學生質量的下降
自1998年以來,普通高校擴大招生規模及人事制度改革,大部分成績好、素質高的中學畢業生選擇了高級中學或普通高校,而進入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有覺得大多數都是因家庭經濟困難或學生自身的成績、素質較低無法升入高中的學生,導致了生源質量急劇下降,到目前為止,中職招生幾乎是中考“0”分也可以讀的地步。由于生源質量的降低給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與管理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大部分中職生自我意識很強、自覺性較低,加上年齡又普遍偏小,根本無法認清自身,學習上不主動、毫無興趣、攀比之心漸強、過于注重外表、語言不文明、思想道德較差,這種情況下既不能友好處理同學之間的問題,經常的曠課、打架、甚至在社會上偷盜、搶劫,也不能處理好與學校、老師的關系,抵觸情緒嚴重、厭學情緒嚴重,種種現象極大的影響的中職學校的聲譽,導致家長不能放心把學生交給學校,這種情況讓中職學校處于在生源困境中惡性循環,既無法培養出專業技術人才又影響學校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3.招生競爭激烈
自我國招生實行并軌制度后,對于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來說就進入了生源爭奪惡性競爭的時期,而且情況比較糟糕。筆者所在的中等職業學校為了招到更多的生源每年在3月之后就由學校領導召開招生動員大會,要求專職招生人員和教師、其他工作人員,要發動一切資源,走家穿巷,逐戶談判、宣傳學校的各種優惠政策,并且動用各種手段托關系找朋友能多招一個是一個,并不管學生的成績和素質,有的招生責任區還做起了電視廣告、報紙廣告,目的無外乎就是要多招學生,否則就事關學校的生存。
4.傳統思維對中職的影響
在我國傳統思維模式中重知識而輕技能的觀念也是很多家長不愿讓子女選擇中等職業教育的因素,也是阻礙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巨大阻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等傳統思維是國人選擇教育形式的首要考慮,而職業技能只能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在現在全社會都盲目追求高學歷、高學位的影響下,使得人們對普通高等教育極為重視,而對職業教育則不那么重視。學生家長在選擇學校時一般都會考慮普通高中或高校,選擇職業學校都是無奈之舉。
5.人們對中等職業技術教育錯誤的認識
我國的傳統文化深刻的影響著廣大群眾對職業教育的可觀看法,在這種觀念下多數人認為職業教育尤其是中等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和聲譽遠不及普通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我國在2002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就提出“要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保持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體相當”。而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初中階段教育之后的繼續教育受到觀念意識的影響,達不到真正的分流,實際分流比例低于4:1。大多數人都認為只有成績較差的學生才會接受職業教育,是考不上重點高中的無奈之舉。這種帶有偏見的思維使得人們在教育子女的時候忽視了學生的個人性格、愛好、特長、興趣,也忽視了社會的真正需求,家長們認為只有上高中才有出路,所以為了上高中,就通過各種社會關系,不惜交高昂的贊助費用也要上,這種不切實際的觀念導致了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困難,生源質量差,這種片面的錯誤認識造成了中等職業教育發展受阻,生存堪憂,這些情況極大的影響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轉型。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年的“中國中小學生學習與生活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國家雖然重視了職業教育,但是多數中學生仍然不把中職教育作為自己今后初中后教育的考慮。多數中學生認為即使自己不能上高中也不會選擇中職學校,即便自己想去家長也不會同意,至于原因是什么學生則不是很好說,由此看出職業教育的艱難處境。
6.普通高校大規模擴招對職業教育的影響
從1999年以來,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以來,這種在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之間的平衡局面被打破,局勢正一邊倒向普通高等教育這一邊。“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對于提高國民素質,加快社會發展,加速人力資本的聚集,成為了實現提升綜合國力強有力的戰略國策。普通高校擴大招生規模經過10多年的持續推進,標志著我國的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深刻轉型。單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無疑是社會發展的進步。
同樣是因普通高校的急速擴招,使得高中階段教育也得到快速的擴張,導致相當一部分在高校未擴招時期時原本應該進入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進入高中就讀,這也導致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生源流失嚴重。高校的盲目擴招,使高中階段升學率快速上升,使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原本沒有機會升入大學而此時卻可以升入大學學習,這又進一步加重了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招生困難的程度。而且教育主管部門在招生政策制定上也傾向于普通高中,再加上傳統思維的影響,有的政策前后矛盾,讓人摸不著頭腦,各地方政府還出臺地方保護政策,不允許地方職校到本地初中招生,必須要先保證高中、職高招生之后才能讓中職、高職招生,這些地方政策不僅違背了國家的意愿也造成了惡性競爭,隨著“普高熱”過熱的進行,人們對中等職業教育越來越不重視。
7.中職自身改革較慢
中等職業學校自身改革慢,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不能提供優質的教育,培養的學生不能勝任工作崗位,這些因素也是制約中職招生和發展的內在原因。目前來看,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很多學校的教育理念、方式、方法、課程設置還不科學還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需要,也不能滿足社會對學生職業素質的要求。很多中職學校在辦學理念上仍然認為是上世紀的學歷教育、精英教育,而沒有適應新形式對中職學校在培養學生方面的要求。在專業課程設置上,中職學校仍然采取傳統的課程設置方法,沒有考慮現實社會發展的需要,導致內容與實際嚴重脫節,學生畢業之后很難根據學校教授的內容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課程內容也嚴重的滯后,使用的教材也不統一,筆者所在中職的教材基本每學期更換,但內容又毫無新意。更重要的是教學方法上依舊是采取教師在教室講解的方法,沒有把新知識、新技能融入到教學中來,靠的是粉筆和黑板,學生很難去實踐一次,這直接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通常都是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學習。另外在教學形式上單一和教學手段上缺乏新意,仍然是以講為主,以練習為輔的,主要依靠不斷變化的教材來講課,上課時也是以老師講授為主,課堂上缺乏與學生互動,沒有把現代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應用起來,通常是老師備一次課就可以講一學期。最后在學習效果評價上,還是以理論考試為主的評價機制。前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黃堯曾說過“一些地方職業教育的滑坡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有關,與社會和教育主管部門存在的不同程度的認識有關,也與職業教育本身教學質量不高,辦學沒有特色有關”。很客觀的評價出中等職業教育出現改革落后因而影響到中等職業教育的生存和發展。
Discussion on problems in vocational reform in Xiaogan City
Tang Peng, Wang Li
(Hu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 Medical Branch, Xiaogan Hubei,4320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XiaoGanShi some vocational schools prone to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reform, and find out why there will be a problem. Methods: objective analysis XiaoGanShi issues a vocational schools in recent years, college attitude towards the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y. Results: although some policy incentives on several main problems has improved, but the effect is not obvious. Conclusion: still need to develop a more scientific, more in line with market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college.
discussion; reform; problem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G718.3
A
1000-9795(2014)01-0252-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1-20
唐 鵬(1981-),男,湖北孝感人,講師,從事臨床醫學方向的研究。王 麗(1973-),女,湖北應城人,從事旅游、酒店管理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