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葉煜文
(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學院 江蘇蘇州 215000)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下的高職教學管理體系建設
彭葉煜文
(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學院 江蘇蘇州 215000)
高職教學主要是以就業為主要導向,要求專業技能與崗位規范零差距、教學實際內容和資格標準零差異,以及學生畢業和就業實現零過渡。一般來講,工學結合是培養高職人才的切入口,同時還是實現教學目標非常重要的途徑。本文分析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新要求,提出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下的高職教學管理體系建設的思路。
人才培養;高職教學;工學結合;管理體系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逐漸發展,我國已經慢慢走向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以及社會主義農村對人才方面有著更高的需求。現代社會發展需要人才有豐富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還應具備非常強的個人方面的能力,比如團隊合作以及人際交往等非智力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是有效培養綜合人才的有效途徑。
1.實施開放式的教學模式
課程方案的有效實施是改革工學結合培養人才的關鍵所在。高職院校課程主旨是應用技術,技術實際應用能力是核心,應充分重視創新課程的實施模式,有效保證學生的實踐訓練機會充足,打破傳統課程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打破教學時空上存在的局限,讓教學和職業實踐緊密結合。
與此同時,高職教育現代化的要求各個高職院校將教學的資源進行積極優化,將現代化信息技術作為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水平的手段,通過構建信息共享的平臺,努力解決在課程的共享過程中的管理、互動性以及維護等問題,有效實現教學內容、教學管理、師資以及教學范例的網絡化,最大程度提高優質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將受益面擴大,實現優質資源的高度共享,有效拓展課程教學的時間以及空間,實現開放式教學模式。
2.高職教學管理系統應更加具有先導性、適應性以及開放性
課程體系的設計是改革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在這模式之下,高職院校的課程設計應該足夠滿足目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和產業的結構調整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還應該嚴格遵守知識本身體系,與相應理論知識的邏輯系統適應,符合由各種知識經驗構成的邏輯性系統。除此之外,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改革應充分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展要求,適應學生的個性化以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高職院校課程設計的基礎是個性發展,該基礎在設計中起著核心的重要地位。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應該能夠充分提高主體價值的思想,實現課程教學的個性化,盡最大可能的發揮出學習者的創造性以及主動性,有效增強學習者的社會生存以及發展能力。
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課程設計當中,學校應建立并完善市場調研制度,將市場需求作為一切出發點,把就業當作是設計導向,將目標培養的實際內容當作是結構組合的標準,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對相關的知識和技能要素進行詳細的分析。將專業當作設計的平臺,和工作崗位以及企業進行合作,設計出更加具有先導性、適應性以及開放性的課程體系,培養出技能型的高職人才。
3.加強建設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
建設專兼結合的雙師結構的教學團隊是改革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保障。簡單來講,專兼結合屬于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建設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需要學校創造有利的條件來積極鼓勵專業性老師走出校園,深入到行業之中,充分去了解行業、企業以及實踐,積累工作經驗,有效提高老師教學能力。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應該高薪聘請行業和企業行家、技術能手和管理骨干來學校進行兼職授課,并有效培樣外校人員教學經驗,進而形成校內外結合的教學氛圍。
4.建立有真實環境的實習基地以及實驗實訓
教學過程中的職業性以及開放性是改革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重點,要求各個高職院校應該充分重視實際工作與校內學習的一致性,研究課堂和實習的一體化,實訓、實驗和實習是三個非常關鍵的環節,這三者應該形成一個有機系統。建立真實環境中的實習基地和實驗實訓是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重要環節,還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水平的必要環節。建設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基地,需要對行業和企業緊密的依托,進行多形式、多渠道的資金籌措,對校內的生產性基地進行積極探索研究。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實訓管理,企業給予技術、師資以及設備方面的支持,有效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與此同時,改革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應該需要高職院校高度重視建設校外實習基地,對學校企業的合作機制進行充分的利用,建立遍布地區甚至全國實習網絡,有效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實現學習和崗位的高度統一,將學生培養成具備創新精神和職業素養的綜合型人才。
1.對實習基地的管理模式進行優化
高職院校應該根據互利互惠的原則,緊密依托行業、企業,構建出一批緊密型、高水平的校外實習基地,將科研開發、職業培訓、教學、橫向課題的合作以及職業資格鑒定等多個功能進行統一,有效實現向綜合功能的成功轉變。除此之外,還應積極引導高職院校建立起企業接受學生進行實習的制度,激發兼職老師培養人才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將社會各界的力量都調動到建設實習基地上來,共同來建立多功能的基地,健全完善校外實習的質量要求和標準,制定出合理科學的實習管理制度,有效破解高職院校中建設和管理教學基地的難題。
2.建立課堂管理的全新模式
高職院校的現代化課程體系有著實踐性、職業性、開放性以及綜合性的諸多特征,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應該對工學結合的教學方式進行積極探索,樹立起大課堂的教學觀念,轉變傳統的以學校為中心的模式,逐漸向以他方為中心進行轉變,積極鼓勵老師和企業進行深度的融合,有效結合教學任務和崗位的實際需求,對高職院校的教學組織形式進行重新的設計,讓老師所處的空間環境有助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以及理論和實踐一體化的課堂教學的要求,讓學生所處的空間環境有助于校內外的結合以及校內各個課堂的有效結合。高職院校應該對傳統的教學組織管理方式進行徹底的打破,將傳統的教學規范中不合理的部分進行改革,建立起全新的教學規范和教學機制,比如當制定教學的工作量計算方法以及考核方法時,應該積極引導老師提高教學的效益,積極鼓勵老師走出固定的課堂,走向變化的項目以及活動中去,將管理重點轉移到開廣闊的大課堂之中。
3.完善師資隊伍管理模式
通常來講,高職院校應積極鼓勵老師特別是專業老師深入到企業,密切跟蹤和熟練把握行業內的業務以及技術的最新動態,有效提高老師的實踐動手能力,盡可能實現教學和實踐之間的零距離。與此同時,高職院校應該充分重視以及加強建設兼職教師的隊伍。一方面來講,高職院校應該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建立完善科學合理的兼職老師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可持續發展機制,進而吸引更多的專家來高職院校擔任兼職教師。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高職院校應該按照各個專業的課程建設情況以及教學工作實際需要,高薪聘請經驗豐富的管理行家、業務骨干以及技術能手等來擔任兼職老師。因為他們有著非常好的理論功底,有著相應的高級職稱,可以擔任課堂教學任務,有效指導學生大力開展實習等各種活動,大大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以及業務的實際操作能力,做到畢業和上崗之間的零過渡。
4.對課程的考核以及評價模式進行改革
在高職院校課程教學過程中,課程考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進行教學得失以及教學工作信心反饋評價的手段。各個高職院校應該積極研究探索各種符合高職院校課程教學的評價方式,對課程評價標準進行改革,確立出一套完備、合理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嚴格檢查課程目標和內容的統一性,也就是課程內容、目標的選擇應保持一致,應將考察對象轉移學生身上。還應該特別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在態度、情感以及價值觀方面的變化和發展,將考核的重點轉移到能力方面。
5.有效加大學籍管理制度的柔性程度
高職院校改革工學結合人才的、培養模式應有效加大管理的柔性程度,讓學生有更多選擇。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應嚴格根據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要求,從完善現代教育體系出發,建立柔性制、彈性化的教學管理制度,來有效適應現代化社會的教育要求,對傳統的學制以及學籍管理模式進行改革,有效提高學籍以及學籍管理的兼容性,積極鼓勵學生獲得相關的職業證書,并進行自主性創業,最大程度來滿足學生個性化以及多樣化發展的需求。
6.對教學質量的評價模式進行創新
根據項目教學以及工學結合等教學改革的需要,各個高職院校應徹底打破傳統的那種質量管理模式,有效提高管理體系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應該積極發動政府、社會以及行業各個方面的力量都參與到質量管理之中,充分重視行業技術人員真正參與其中,盡可能實現質量管理主體的多元化,重視質量評價過程中各個主體的互動、溝通以及合作。對管理鏈進行延伸,對管理制度以及管理的流程進行重建,建立并完善質量管理以及保障體系,應強化實驗的實訓、畢業的實習以及畢業設計等比較關鍵的實踐教學環節質量方面的監控,建立并完善相關指導老師的跟蹤制度以及用人單位的訪問制度,進而形成動態的保障以及反饋機制,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水平。教學評價的重點應該放在培養方案和課程的設置上,來有效滿足社會以及崗位對于綜合人才的需求,符合人才培養目標的相關要求,以培養技術的實際應用能力作為主線,嚴格遵循課程設置的一些原則。
總而言之,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可以有效促進高職院校的各個專業發展,還可以滿足用人單位對于綜合型人才的急切需求,這是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進行發展以及改革的方向。要做到高職院校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應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積極的研究探索,實現高職教學管理有效發展。
[1]張翠霞.基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高職教學管理研究[J].管理學家,2013(12):3-4.
[2]林小星.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課程管理體系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0(5):11-12.
[3]吳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教學管理探討[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28-29.
Under the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Peng Ye-yu-wen
(Suzhou Gaobo Softwar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College, Suzhou Jiangsu, 215000, China)
Main purpose is to promote students' employ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which require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ost standard, teaching content and qualification standard zero gap difference, as well as the zero graduation and employment transition. Generally speaking, the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is to cultivate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introduction, and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demand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put forward the reform of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talent training;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the management system
G642
A
1000-9795(2014)09-000033-02
[責任編輯:劉 乾]
彭葉煜文(1987-),女,江蘇泰州人,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學院實習研究員,研究方向:高職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