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睿
(銅仁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日語教研室 貴州銅仁 554300)
日語語音教學中的母語正遷移現象
石 睿
(銅仁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日語教研室 貴州銅仁 554300)
母語遷移是日語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筆者發現在日語教學中教師普遍關注的是負遷移,而正遷移現象卻甚少提及。母語的正遷移現象可表現在語音、詞匯、語法、文化等方面。日語學習都是從語音開始的,日語語音教學是日語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如何利用好正遷移促進教師教學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漢語和日語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本文從語音方面入手,采取對比分析的方法,指出語音正遷移中假名的發音以及語音正遷移中漢字的發音,預測和描述二者的相似性,以促進日語語音教學。
母語正遷移;日語語音教學;相似性
母語遷移是二語習得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它是指外語學習者套用母語已有的框架、習慣或模式等來影響目標語的習得。根據語言遷移理論,可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當母語的語言規則和目標語是一致的,就會對目標語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促進目標語的學習,形成正遷移;反之,就會干擾目標語的學習,則為負遷移。
筆者從事日語教學已有七年之余。在教學中發現人們普遍關注的是日語教學與學習中的負遷移。由于負遷移的影響,解決策略普遍受到關注,而日語教學過程中的正遷移現象卻甚少被提及。因此,探討母語轉化為日語教學中的積極因素的可能性時,預測和描述在日語教學中的正遷移現象,對教師教學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母語的正遷移現象可表現在語音、詞匯、語法、文化等方面。在幾年的日語教學中,筆者還發現大多數教師只重視語法教學,很多學生在入門階段不重視語音學習及訓練,以致不能正確的掌握日語的發音。日語語音教學是日語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日語學習也都是從語音開始的,語音教學是以后日語教學的前提和基礎。由于漢語和日語在語音方面有很多的相似之處,因此,筆者從語音方面入手,采取對比分析的方法,指出二者的相似性,以促進日語語音教學。
(一)元音。日語和漢語都有元音,并且發音相似。比如,日語的“あ”與漢語的“啊”發音相似,因此學習者在發這個音時不會遇到困難,很容易就能習得。“い”與漢語的“衣”發音相似,發音時口型上下張開的程度與漢語基本相同,因此也很容易掌握。“え”與漢語“ei”的前半部分或“ie”的后半部分形似。另外,日語與漢語一樣,有“あい(愛)”“うえ(上面)”“あおい(藍)”“だい(大)”這種連續發元音的現象。
(二)清音。日語和漢語都有輔音。日語的輔音有清音和濁音之分。清音類似漢語的送氣音,濁音類似與漢語的不送氣音。日語輔音在發音的方面和漢語也有極大的相似性。
“か”行輔音的發音與漢語“k”“g”相似,出現在詞頭時,發音與“k”相近,氣流較強,而出現在詞中和詞尾時,則與“g”相近,不呼出強氣流。
“さ”行的“さsa”“せse”“そso”的輔音與漢語的“s”發音相近。“し”與漢語的“xi”相當。“す”與漢語的“si”音相近,但嘴唇要放松一些。
“た”行的“たta”“てte”“とto”的輔音與漢語的“t”“d”的發音相當。出現在詞頭時,與“t”相近,出現在詞中和詞尾時,與“d”相近。基于同樣的道理,“ぢ”出現在詞頭和詞中時,分別相當于漢語的“qi”“ji”,“づ”出現在詞頭和詞中時,分別相當于漢語的“ci”“zi”。
“な”行和“ま”行輔音的發音與漢語“n”“m”的發音基本相似。如果能發好漢語拼音的“n”的話發音就很容易掌握な行假名的發音。
“ぱ”行輔音的發音與漢語“p”“b”的發音基本相似,雖在日語中稱為“半濁音”,但發音本身屬清音。
“や”“ゆ”“よ”分別與漢語“ya”“iu”“you”相似。
“ら”行輔音的發音與漢語“l”相近,舌尖輕彈上腭后迅速離開。很多南方的學生經常混淆發鼻音的“な”行和發邊音的“ら”行。如果能正確區分和使用漢語拼音“n”和“l”,就能正確區分是使用日語的“な”行和“ら”行。
“わ”的發音與漢語的“wa”相似。
(三)拗音。拗音,顧名思義,因發音拗口而得名。筆者認為這是日語語音教學中的難點之一,在教學實踐中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在初期學習時很難掌握準。由于拗音的發音與漢語的某些漢字的發音也有相似之處,如果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利用這些漢字的讀音來簡單模仿,也不失為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例如“しゃ”“しゅ”的發音,與漢語的“下”“修”發音相似。“じゃ”“じゅ”的發音,與漢語的“稼”“就”發音相似。
(一)漢字的音讀。在日語中,漢字的讀音大多分為音讀與訓讀。其中,很多漢字音讀的發音和漢語普通話同音或非常相似,像這樣的日文漢字的讀音很容易就被記住。例如:
友(ゆう)—友(you)衣(い)—衣(yi)利(り)—利(li)
來(らい)—來(lai)大(だい)—大(da)新(しん)—新(xin)
飲(いん)—飲(yin)留(りゅう)—留(liu)
(二)漢語中的前鼻音與日語中的撥音。部分日語漢字的發音由于發生的變異,和現代漢語漢字的發音不是十分相似,但也有明顯的規律性。漢語中前鼻音的漢字在日語中一定以撥音結尾。例如:
本(ben)—本(ほん)人(ren)—人(じん)寢(qin)—寢(しん)
新(xin)—新(しん)聞(wen)—聞(ぶん)真(zhen)—真(しん)
院(yuan)—院(いん)誕(dan)—誕(たん)
(三)漢語中的后鼻音與日語中的長音。漢語中發后鼻音[ng]的漢字在日語中一定以え段、う段或お段長音結尾。例如:
生(sheng)—生(せい)病(bing)—病(びょう)冷(leng)—冷(れい)
兩(liang)—両(りょう)京(jing)—京(きょう)當(dang)—當(とう)
長(chang)—長(ちょう)整(zheng)—整(せい)
綜上所述,教師若在教學過程中把以上的規律與漢語的聯系告知學生,采取對比教學的方法,找出日語和漢語在語音方面的相似性,合理的利用這些因素,可以促進日語語音教學和學習。同時作為語音教學,筆者也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多開口多朗讀,注重發音訓練,形成良好的語感,以便更好的掌握日語的語音。
[1]何偉.日語初學者的母語遷移現象及對策[D].科技信息,2011(24).
[2]鄒文.日語學習中的母語正遷移現象[D].中國校外教育雜志,2008(S1).
[3]杜雙成.母語遷移對日語學習中單詞記憶的影響[D].考試周刊,2012(78).
[4]郭梅,齊娜,范莉婷.關于零起點基礎日語課教學手段與方法的改革研究——以日語語音教學為中心[D].陜西教育(高教版),2012(78).
[5]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初級(上)[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Phenomenon of positive transfer of native language in the Japanese speech teaching
Shi Rui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Department,Japanese Staff Room,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554300, China)
Language transfer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learning, the author found Japanese teac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negative transfer, positive transfer phenomenon is rarely mentioned. The phenomenon of posi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can behave in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grammar, culture etc.. Japanese learning is from the speech, the Japanese language is an indispensable link in the process of Japanese teaching,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positive transfer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eachers' teaching. Chinese and Japanese have a lot of similarities, this article from the phonetic aspects, adopt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point out that the voice of positive transfer in pronunciation and voice is the pronunci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to predict and describe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wo,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Japanese pronunciation teaching.
positive transfer of mother tongue; Japanese speech teaching; similarity
H36
A
1000-9795(2014)01-0322-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2-02
石 睿(1983-),女,貴州銅仁人,講師,從事日語語言教育、中日語言對比方向的研究。
本文系銅仁學院院級教改項目“母語正遷移對日語教學的影響(項目編號JG20112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