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鵬
(中國人民銀行漢中市中心支行 陜西漢中 723000)
民間投融資中介機構法律風險防范及監管路徑
曹 鵬
(中國人民銀行漢中市中心支行 陜西漢中 723000)
2013年以來,民間投融資中介機構超常發展,作為一種從民間發展起來的新型業態,在短時間內呈現出爆炸式增長。民間投融資中介機構在豐富民間金融市場,拓展投融資渠道的同時,風險逐步上升。據調查了解,投融資中介機構存在不規范行為和超范圍經營情況,甚至涉嫌非法集資,法律風險顯現亟需關注。
民間投融資中介機構;法律風險;監管
目前,民間投融資中介機構(以下簡稱“投融資機構”)的概念和性質沒有明確的界定,國家也未出臺法律法規對這類機構進行規范。就投融資機構當下的狀態而言,投融資機構僅是在工商管理部門注冊登記、獲取營業執照的企業法人,不受金融監管部門審批和監管,但從事的是資金融通業務,充當的是信用中介。此類機構的公司名稱多含“投資管理”、“投資咨詢”、“理財”等。
據調查了解,投融資機構有以下特點:一是成立時間短,絕大多是注冊登記時間不超過3年;二是股東數較少,股權集中;三是大多實際控制人和主要業務對象為房地產業;四是放款人參與群體基本為自然人,中老年人居多;五是金額起點較低,起點為一萬元;六是資金期限較短,利率及中介費用價格偏高。
投融資機構運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純中介模式,為資金出借方和需求方提供信息平臺,主動配對信息,撮合交易,借貸雙方簽訂借款合同。投融資機構不直接參與借貸活動,在借貸交易達成后收取一定比例的中介費;二是引入擔保機構作為第三方模式。該模式由出借人、借款人、擔保機構簽訂三方合同,出借人直接將資金劃轉至借款人賬戶,投融資機構在交易成功后收取中介費;三是資金池模式。民間融資中介機構利用平臺優勢,將客戶資金吸收積聚在一起,然后出借給企業或進行項目投資。四是投融資機構自身作為擔保方模式。這類機構為了吸引客戶,承諾作為資金借款方的擔保人為資金出借方擔保。
投融資機構的發展豐富了投融資渠道,緩解了部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局面,也為部分投資者帶來了理財收益。但由于投融資機構缺乏行業規范和監管約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法律責任不明確
現行規范民間融資的法律法規條款主要分布在《民法通則》、《合同法》、《擔保法》、《刑法》、國務院的《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最高人民法院的《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等,多為原則性的規定,條款相對模糊,對民間借貸與非法集資的界定不容易把握。
(二)監管主體缺失
目前投融資機構作為一般工商企業,無需向金融監管部門審批備案。但是投融資機構與金融業密切相關,卻沒有相應的金融監管主體,進而出現了監管真空。即便是為投融資機構頒發營業執照的工商管理部門,也難以做到實時實地監管,因為投融資機構從成立初到經營中再到年度報告公示,整個過程全部都是在工商部門實行備案制度。這就導致部分投融資機構公開從事非法金融活動難以被及時發現和整治。
(三)市場準入門檻過低
2014年2月7日,國務院批準出臺了企業《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方案》,取消了企業法人注冊資金最低限額的規定。同時還規定:“公司實收資本不再作為工商登記事項,企業年度檢驗制度改為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因此,投融資機構作為一般工商企業,只需在工商管理部門通過認繳出資方式登記注冊就可以成立,無需提交驗資報告等手續,也正因為如此,投融資機構呈現出快速發展態勢。然而在發展過程中,一些投資者對投融資機構認識上的誤區,錯把投融資機構當成“貸款公司”甚至當成功能齊全的銀行。
(四)存在超范圍經營情況
從調查情況看,投融資機構存在超范圍經營辦理金融業務的行為。一是部分投融資機構公開從事國家經營的金融類業務,公開向社會印發廣告推銷類似銀行業務的理財產品。二是投融資機構公開宣傳募集社會資金,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代人理財,涉嫌非法集資。
(五)缺乏監管,擾亂金融
一是當前投融資機構存在“打著項目投資旗號,實際上進行高息攬存的違規金融業務行為”,然而,這種超范圍經營的行為卻游離于監管之外;二是涉嫌亂辦金融業務,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業務經營額度的增大,極易誘發擠兌等群體性事件,將在一定程度上擾亂金融秩序。
[1]沈驥.中小企業民間融資的主要問題及發展建議[J].時代經貿,2011(12).
[2]郭曉玲.中小企業民間融資風險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2(08).
[3]郭揚.我國民間融資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財經縱橫,2012(09).
Priv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agency legal risks and regulatory path
Cao Peng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Central Sub-branch, Hanzhong Shaanxi, 723000, China)
Since 2013, priv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intermediaries extraordinary development, as a developed from folk new format, in a short time showing explosive growth. Priv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agency in rich private financial markets, expand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channels at the same time, the risk gradually increased.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intermediaries exist irregularities and beyond the scope of operation, and even suspected of illegal fund-raising, legal risks appear urgent attention.
priv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agency; legal risk; regulatory
F275
A
1000-9795(2014)010-000039-01
[責任編輯: 鮑 雨]
曹 鵬(1986-),男,陜西紫陽人,金融法碩士研究生,初級經濟師,研究方向:金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