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芳 陳漢龍
(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 福建福州 350002;福州外語外貿學院財會學院 福建福州 350202)
后金融危機時代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再思考
楊 芳 陳漢龍
(福州黎明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 福建福州 350002;福州外語外貿學院財會學院 福建福州 350202)
20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公允價值計量屬性受到了人們的強烈質疑。但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新會計準則的修訂及完善過程中,仍將公允價值作為一項重要的會計計量手段大力推廣,且運用越來越廣。本文旨在探討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如何深入認識及利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以便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應對措施,使其更好地適合我國的會計實務與應用。
后金融危機;新會計準則;公允價值
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迅速向世界蔓延,引發了全球的經濟衰退。2009 年底這場危機開始走出了低谷,以美國經濟衰退的正式終止為重要標志,市場又重新恢復了謹慎樂觀態勢。2010年投資者在新興市場的利益全年都保持了強勁增長勢頭。所有跡象表明全球正處于“后金融危機”時期。從2010-2013年我國GDP的增長率分別是10.4%、9.2%、7.8%和7.7%,正處于金融危機后的減速發展時期。但時至今日,在這場金融危機中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到底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一直存在爭議。
金融危機的發生讓公允價值計量面臨嚴峻考驗,公允價值對金融危機的發生到底有沒直接的影響?對此,針對公允價值與金融危機的關系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一)公允價值“打壓派”的主要觀點
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公允價值準則引發了金融危機。實務界的美國金融人士、銀行家認為:公允價值計量導致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進而引起一些金融機構倒閉,是危機發生的真正內因;同時認為公允價值計量缺乏客觀的評價標準,計量結果往往不可靠。隨行就市的評價容易導致市場價值“高估”和“低估”,使財務信息缺乏可靠性,更有可能會使收益產生激烈的波動效應,影響資本市場的穩定性,更易使會計信息使用者做出錯誤的判斷或決策。因此,實務界希望FASB能迅速解決公允價值準則在傳統銀行業務缺乏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問題并發表強硬聲明,有些銀行家甚至要求更改或取消“公允價值會計準則”。
(二)公允價值“守護者”的主要觀點
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金融危機的發生源于經濟問題而非會計問題。理論界的準則制定機構(如FASB、IASC)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會計師協會等認為:公允價值只是價值計量手段,公允價值的順周期效應充其量只是加劇了金融危機且負面作用不明顯,所以問題并不在于公允價值計量本身,而是金融家采取激進的放貸政策和失敗的風險管理后才導致金融危機的發生,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抨擊只是在轉移公眾視線,為自己所造成的惡果尋找替罪羊而已。由于公允價值計量所提供的財務信息比歷史成本計量更加可靠和相關,會計信息更加透明,不但有助于風險的防范和化解,更能真實地反映資產和負債的價值,使投資者能夠實時高效地了解金融危機后的動態和影響,代表未來計量方向,符合經濟發展的需要。所以,代表信息使用者的財務分析師協會發表聲明堅決捍衛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存在。正因如此,在金融危機發生后我國仍將公允價值作為一項重要的會計計量手段進行廣泛應用。
我國2006年2月15日所頒布的新企業會計準則中,重新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等方面廣泛采用。2010年4月又公布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路線圖》,明確提出我國將在2011年6月底前完成IASB(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在國際會計準則報告改進工作方面的趨同。這是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趨同的兩項重要標志,體現了我國在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公允價值計量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維護金融穩定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途徑。雖然我國尚未對公允價值準則作出調整,但公允價值計量在金融危機中暴露出的問題也應該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筆者認為我國應借鑒國際經驗,未雨綢繆,充分考慮可能帶來負面影響,盡可能減少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帶來的風險,提前做好相應的防范措施。
(一)重新定義公允價值
我國2006年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定義含糊不清,內涵和外延不明確 這是導致實務應用混亂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此,我國可以參考2011 年5月12日由IASB發布的關于公允價值計量和披露的新準則IFRS 13“公允價值計量”。它是金融危機后針對SFAS 157的缺陷所作的一次全面修訂及更新,IFRS 13明確給出了公允價值的定義,并確立了計量公允價值及計量基礎披露的單一框架。我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并結合IFRS 13對公允價值重新定義,從而改變實務應用混亂的情況。
(二)制定非活躍市場公允價值應用新指南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定,目前我國企業無論在什么市場環境下對金融工具價值計量一律采用市價作為公允價值,即便在金融危機發生時也是如此。這就容易導致部分公司業績發生大幅振蕩。為減少在極端情況下按市值計價對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準則制定部門應著手制定有關非活躍市場下確定公允價值的新指南,以指導企業如何判斷非活躍市場,允許企業在非活躍市場采用不同于市值的計量方式和不同的估值模型并適當規定所采用的市場參數的適用范圍來確定金融工具的賬面價值。同時為使計算的公允價值更具有說服力,要求企業在確定公允價值估計值時應盡可能提高其判斷與分析的合理性,使所采用的估值模型及市場參數更符合企業實際情況。
(三)培育可靠的專業驗證機構
公允價值在很多情況下需采用估值模型來確定,比如采用未來現金流折算現值。由于在資本市場,特別是在金融市場中缺少相應的參照價格,主觀性比較大,在折算過程中企業會出于盈余管理動機操縱利潤。因此,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使用過程中,容易造成價值計算的不一致。有鑒于此,國家應該致力于培育具有一定資質、可靠的、專業性過硬的驗證機構,以彌補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提供的會計信息主觀性較大,市場不確定性等因素造成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估計值不當,進而影響會計信息可靠性和相關性。
(四)加強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監管
我國還應逐步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完善市場管理和監督機制,對公允價值的應用展開全方位、對角度的立體監督,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對加強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監管。首先,應加強注冊會計師的監督審計。注冊會計師應以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保持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對公允價值的確認、計量和披露的充分合理性進行判斷,并得出適當的結論。這是防止公司管理層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的重要手段,也是防止公允價值舞弊的最后一關。其次,加強證監會對公允價值計量的監管。規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為,加強信息披露事務管理,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證監會的職責之一。最后,加強行業監管部門對特定行業公允價值應用的監管。如銀監會、保監會應加強各自行業內的企業有關公允價值應用的監管。
(五)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
公允價值計量下披露的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離不開高素質的會計人員,只有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才能很好地掌握公允價值計量相關知識并在實務中加以應用,進而有效防止公允價值被錯估或被人為操縱。因此,為保證提供的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應盡快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相關公司應對會計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加強會計人員對新企業會計準則,尤其是對公允價值準則的學習,使其盡快掌握相關知識,減少因對公允價值不熟悉而造成的工作失誤,并在實務中不斷提高會計人員對公允價值計量業務的分析判斷能力。只有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了,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才有可能在我國被更好的執行和運用。
[1]張鳳元.次貸危機后我國公允價值計量應用問題研究[J].對外經貿,2013(02):149-151.
[2]汪祥耀,潘瑩.公允價值計量新國際準則評述—與美國SFAS 157比較[J].財會月刊,2012(01):41-43.
Rethinking of the post financial crisis era of fair value accounting
Yang Fang, Chen Han-long
(Economic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Fuzhou Lim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Fuzhou Foreign Studies and Trade College, Fuzhou Fujian, 350202, China)
In 20008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has been strongly questioned. But the revision of China'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the post financial crisis era and perfect process, is the fair value as an important measurement means to promote, and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and use in the post crisis era, how to understand the fair value measurement attribute, so as to take more effective measures, and make it better for accounting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in our country.
financial crisis;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fair value
F230
A
1000-9795(2014)05-0458-02
[責任編輯:陳懷民]
2014-03-13
楊 芳(1984-),女,湖南郴州人,經濟師,從事會計理論與實務方向的研究。
陳漢龍(1980-),男,福建漳州人,講師,從事會計信息化理論及教學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