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靜
(川北醫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0)
釋義理論關照下的口譯訓練策略
舒 靜
(川北醫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0)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 口譯已經成為國際舞臺上重要的活動之一,從聯合國到歐盟,從國際貿易到信息交流等,都離不開口譯。但由于口譯具有即時性的特點,譯員在口譯過程中往往面臨巨大的挑戰。本文旨在系統地介紹釋意理論,并在釋意理論的核心理念支持下,提出在釋意理論關照下可行的口譯培訓策略。
口譯;釋義理論;IT模型
釋義理論是由Danica Seleskovitch和Marianne于上世紀60年代開創的口譯理論,指出譯員應運用自身的語言和言外知識深度挖掘源語的“意義”,而非字面意思。在抽取“意義”之后,譯員需“遺忘”源語的語言外殼。之后,也是口譯過程的最后階段,譯員應在目的語中重建“意義”。理論提出,口譯整個認知過程由理解、脫離語言外殼及重建源語信息等步驟構成,其中脫離語言外殼是信息處理過程的關鍵中心(張吉良,2008)。
釋義學派認為,口譯過程中的理解和表達應屬于抽離意義,同時還應包括口譯員的參與活動,因此在此概念的基礎上,該學派提出了口譯的三角模型(Nord Christiane,1997)。

通過三角模型,我們還可明確地發現,僅僅將一種語言機械轉換為另一種語言的過程絕不是我們所說的“口譯”??谧g三角模型(或IT模型)打破了傳統的“理解-表達”理論,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口譯過程,即理解、脫離語言外殼和表達。下面,本文將對這三個步驟進行探討。
1.理解。在理解這一環節涉及了若干要素均能影響口譯員對原文的理解。第一個要素即是知識結構。譯員除了必須掌握言內知識以外還必須有良好的語言素養、豐富的一般性知識、充分的專業知識、必不可少的跨文化意識。這要求一名合格的口譯員必須熟練掌握語言知識、百科知識、專業知識、跨文化意識以及必要的口譯技能。Daniel Gile也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口譯公式:C= KL+ ELK + A, 其中C代表理解,KL代表言內知識,ELK為言外知識,而A為分析(仲偉合,2003)。不難發現,IT模型提出的概念與以上兩個公式實質上享有異曲同工之處。
2.脫離語言外殼?!懊撾x語言外殼”是指口譯員從語言符號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抓住源語文本的認知和情感意義。IT模型將這一步驟置于理解和表達之間,是連接這兩個階段的關鍵橋梁。為提高譯員的這一能力,他首先必須在有限時間內對源語文本的內涵進行分析,然后應理清各個語言和非語言符號之間的邏輯關系,然后才能用目的語將抽象出的意義表達出來。因此,在訓練時,譯員可嘗試用源語復述源語,再練習一段時間后,再訓練用目的語復述源語的大致內容。在訓練時,譯員無需緊抓源語文本,而是應依靠理解和記憶來抓住源語文本的完整信息。
3.釋義與再翻譯。毋庸置疑,表達是口譯過程中輸出結果的最終環節,也是受眾獲取說話人意圖和信息的最重要渠道。在訓練表達能力時,譯員可首先從“再翻譯”的方法著手。這一訓練方法與“釋義”類似,但“再翻譯”還要求在兩種語言之間進行轉換。該訓練建立在聽、理解和記憶的基礎上,譯員只有在熟練掌握以上技巧后才能用源語或目的語準確地再次表達出信息和內涵。訓練時,譯員必須注意不同文化間的語言和表達差異。因此,背景知識和文化差異也是訓練中必須注意的一點。
4.重建和表達。用目的語對源語的語言符號進行再創造時,必須要滿足兩條標準:首先,譯員必須完整傳達出源語文本的信息;其次,譯員的輸出信息必須被受眾所理解。這一過程也被稱為重建和表達。
釋義學派認為口譯是一個動態過程,其中源語文本的信息被譯員所理解并表達,而非單純的源語和目的語之間的單項符號轉換。因此,口譯絕非簡單地復制源語文本的形式和結構。在訓練這一階段的能力時,口譯員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譯員應選擇恰當且正確的詞匯和句型結構進行口譯,其風格、主題和語調必須與源語文本相契合。
二是口譯員在翻譯術語時必須確保正確的翻譯。由于口譯場合往往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譯員在擔任翻譯前,必須充分準備,以確??谧g質量。
三是由于語言質量也是衡量口譯效果的 重要指標之一,口譯員應從詞匯和語言結構方面著手加強訓練。為此,譯員可通過大量閱讀相關專業書籍、各種風格的雜志、報紙以及電影等多媒體渠道來提高其語言質量。
釋義學派提出的IT三角模型突破了傳統口以理論中定義的“理解-翻譯”過程,將“脫離語言外殼”置于模型的中心,為口譯員訓練技能并提高口譯質量指明了新的途徑。
[1]張吉良.ESIT模式與中國的口譯教學[J].中國外語,2008.
[2]仲偉合.譯員的知識結構與口譯課程設置[J].中國翻譯,2003.
Interpreting training strate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nterpretation theory
Shu Jing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637000,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ization, interpret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ctivities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from the United Nations to the EU, from international trade to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cannot separate from interpreting. But the interpretation is real-time, interpreters often face enormous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ing.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theory, and in support of the core idea of interpretive theory, proposes the feasible interpreting training strategy in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interpretation; interpretation theory; IT model
H315.9
A
1000-9795(2014)05-0394-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3-12
舒 靜(1988-),女,重慶人,助教,從事英語語言文學翻譯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