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紀平 黃建宏
(海南大學旅游學院 海南海口 570228)
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綜述
唐紀平 黃建宏
(海南大學旅游學院 海南海口 570228)
本文對國內外旅游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總結,從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的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理論、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及國內外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等方面進行分類。然后對該方面的已有研究進行簡要評述,以期能為后面的研究提供一點啟示。
旅游;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指導下,為實現一定的培養目標,而在培養過程中所采取的某種能夠穩定培養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能力、素質的結構框架和運行方式。它直接關系到教育事業培養出人才素質的高低。本文通過統計中國知網上旅游期刊近10年國內外研究成果,進行全面總結,旨在為我國旅游人才培養提供一些借鑒。
目前國外關于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及人才培養教學研究等的研究:
(1)人才培養目標的研究方面。美國在《重建本科生教育一美國研究型大學發展藍圖》一文中指出本科教育要“培養學生所必需的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以使學生適合大學、研究生和個人生活的需要;培養藝術、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欣賞能力,并提供機會,讓學生在合適的深度和范圍體驗這些學科。”;麻省理工學院(MIT)在其《學生學習和生活調研報告》中指出,“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應具有敏銳的判斷力和理性的推斷力,應懂得科學方法和其他探究方法,能利用獲得的信息解決復雜的生活和工作問題,應具有選定領域的堅實的知識基礎,并能在該領域掌握一定的深奧知識和實踐經驗,應具備優秀的精神與品質:敏銳的判斷力、良好的審美力、很強的適應性和自信心;還應理解人類文化和價值體系的發展變化,能將這些知識與判斷力結合起來去認真細致的思考倫理道德問題;同時還應有優秀的表達能力與交流能力。”故國外人才培養的目標是:知識體系的全面性和基礎性,突出能力的培養,尤其是表達能力與交流能力。可以看出,國外在人才培養目標方面有很成熟的理論支持。
(2)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國外尤其是歐洲國家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研究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形成了幾種在全世界得到廣泛運用和借鑒的培養模式:如CBE人才培養模式,在加拿大、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多個發達國家和地區得到較為普遍的應用;德國的“雙元制”模式,是“將企業實踐培訓與學校理論教學嚴密結合,以培養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為目標的一種教育模式”;日本的“產學研結合”,是綜合全社會的力量培養新一代技術人才的培養模式;英國的“三明治”模式,是“理論-實踐-理論”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生通過在校授課和到企業實習相互輪替的教學方式實現以職業素質、綜合應用能力為主的人才培養目標。國外的旅游教育在人才培養上都借鑒和運用了上述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如瑞士的洛桑模式。
(3)人才培養的教學方面。90年代以來,英國接連發表了《高等教育的框架》和《21世紀的教育和訓練》等教育白皮書,提出高等教育要從注重古典人文教育轉到現代科技教育,文理并重,從重視專業人才培養到積極開展綜合教育和跨學科培養,更新教育觀念,實施寬口徑綜合課程教學,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提高科技競爭力,使高等教育更有效地為經濟社會服務;勞森在著作《旅游教育:西歐的教學與培訓》中就體現了實用主義思想,他認為開設旅游課程的前提應該是旅游專業畢業生所將要從事的職業。Jafari也認為旅游業作為服務性的行業,更應該強調旅游業與旅游教育系統之間有效的合作關系,教育者在培養人才上應更加關注滿足旅游業的行業需求;Dimitrios &David &Michael(Making Sense of Tourism Teaching )就旅游教育這一問題,系統的論述了教學、職業、經驗三方之間的關系。
目前我國關于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方面、模式構建方面及對國內外旅游人才教育的比較研究幾個方面:
(1)關于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研究。“人才培養模式”這一概念在我國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發展于90年代。陳祖福在《迎接時代挑戰,更新教育思想和觀念》一文中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給出這樣的表述:“所謂人才培養模式,是指為受教育者構建什么樣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怎樣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劉明浚在著作《大學教育環境論要》中提出:“人才培養模式指在一定的辦學條件下,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標而選擇或構思的教育教學式樣。”俞信認為,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導下,培養目標、教育制度、培養方案、教學過程諸要素的組合”;陰天榜認為“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方針的指導下,各類教育根據不同的教育任務,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采取的組織形式及運行機制,即培養模式”。史秋衡認為“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是教育觀念、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培養方式多層面有機結合的產物,涉及多個過程環節”。
(2)關于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研究。張建春認為“高等學校旅游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的基本思路應該是厚基礎、高素質、寬口徑、一專多能”;陳秋華則指出“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要基于一個明確的培養目標,這一目標要考慮學生的興趣,以及旅游市場的需求”;魏敏指出“我國旅游院校的教學目標應根據市場需要去設置專業、定制課程、培養人才”;黃國慶在《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中指出“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應從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方法、培養途徑等方面進行研究”; 宋大為在《應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指出“培養應用型旅游人才需要多渠道、全方位的培養模式,形成有旅游特色的管理職業能力體系,通過課程內容的模塊化、考評方式的多樣化、教學管理的科學化來培養和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3)對國內外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劉寧寧指出“美國和瑞士均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為學生提供大量實習機會;而中國的培養模式基本上以單一的理論授課為主,實踐機會較少”;孫根年、張孝存指出“發達國家廣泛采用校企聯合開放式辦學模式培養旅游專業人才,他們辦學理念清晰特色鮮明,既注重師生的實踐經驗,又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徐紅罡、張朝枝指出,無論在歐洲,還是美國、日本等,旅游與服務接待業教育發展的趨勢是在旅游與服務業人才需求的推動下發展起來的,市場需求是大部分國外旅游院校培養人才的著眼點和立足點,是我國各旅游高等院校需要改進的地方;黃建偉對比了中日旅游人才培養方式后,提出加強日本教育模式的研究,面向旅游市場,培養具有鮮明職業特色的應用型人才”;阮立華指出“大陸地區旅游院校應該借鑒和學習臺灣旅游類本科院校的成熟辦學經驗,注重辦學理念的凝練和特色的建設創造出不同的辦學特色”。
旅游人才培養模式作為一個興起較晚的研究領域,近10年國內外都取得了較大的研究進展,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也不斷得到擴展。綜上所述,國外比較側重于實踐研究,從人才培養目標、模式到具體的教學過程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國內在實踐的研究上還稍嫌不足,集中在理論、模式構建及國內外的比較研究方面,全面系統地研究旅游人才培養的文獻偏少,且還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在未來,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應該在實際應用方面加強相關研究。建立一套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旅游人才培養評價體系也是十分必要和急迫的。
[1](美)約翰·亨利·紐曼.大學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25-227.
[2]黃日強,鄧志軍.英國BTEC職業教育在我國的引進.外國教育研究,2004,5:113-115.
[3]Dimitrios.Stergiou,David Airey,Michael Riley. making sense of tourism teaching[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8(35):631-649.
[4]邱云美.中國旅游教育研究綜述.旅游學刊,2003:7-8.
[5]陳洪玲,于麗芬.高校擴招后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3-20.
[6]宋大為.應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0(5):31-33.
Model research on the tourism talents training
Tang Ji-ping, Huang Jian-hong
(The Tourism College of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Hainan,570228,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m talent, from training target, training mode, training teaching, training mode, training mode and theor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m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to study and classify. And then makes a brief survey of the study, provides a little inspiration behind the research.
tourism;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C961
A
1000-9795(2014)05-0167-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3-13
海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QJI1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