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紫
(蘭州大學 甘肅蘭州 730000)
韓國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
高陽紫
(蘭州大學 甘肅蘭州 730000)
結合在韓國的教學經驗,舉例說明教學中漢韓文化差異引起的問題,梳理和總結在韓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經驗和原則。
對外漢語;跨文化交際;韓國;教學經驗
近年來,隨著韓國人對學習漢語的要求增長,越來越多漢語教師到韓國從事漢語教學。雖然韓國與中國同屬亞洲文化圈,但是韓國文化與中國文化仍存在許多差異,且語言教學是存在文化傳播因素的教學活動,因此在教學中仍然會遇到跨文化交際的問題。筆者結合在韓國的教學經驗,通過實例分析對比漢韓文化差異,總結了在韓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經驗和原則。
1.自尊心。韓國人自尊心很強,在課堂上練習發音時許多學生會因害怕同學嘲笑、害怕在老師面前出錯而不敢大聲練習,甚至不出聲。比如韓語中沒有“zh、ch、sh”的發音,老師在課堂上一再強調和糾正學生的發音,效果非常不好,被糾正的學生因緊張反而不能正確發音。所以教師除了正確發音示范、對發音位置講解外,應避免頻繁糾正學生發音,而應請已掌握正確發音的學生為大家示范,使其他學生放松心情,消除怕出錯的心理。或請大家回家以后多聽配套光碟。也正因為韓國學生自尊心很強,學生回到家會自己練習。因此需要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運用更靈活的方法,而不能照搬國內的課堂經驗。
2.“我不知道”。有一次學生問我“張家界山上有纜車嗎?”,我沒有去過張家界,不知道有沒有沒纜車,我就回答“我不知道, 我沒有去過。”隨后用手機查了結果告之。但學生當時很驚訝,認為老師是中國人,竟沒去過中國很有名的山。這是因為大部分韓國人沒有去過地域廣闊的國家,所以無法想象中國到底有多大,絕大部分中國人不可能游遍自己的國家。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民族和歷史問題上。韓國全國人民都是同一個民族,他們觀念里中國人的形象是以漢族人為標準的,因此你可能需要解釋維吾爾族人雖長得更像中亞人但仍是中國人。關于民族服飾與歷史上不同朝代的服飾也經?;煜热缬袝r需要解釋現在滿族人已經不穿清朝那樣的衣服和花盆底的鞋了。因此漢語教師除了需加強自身的文化累積,更應多了解對方的文化和產生文化差異的原因,避免外國人對中國文化誤解和曲解。
3.漢字。韓國在1970年廢止漢字(中小學課本),許多韓國人在學漢語前都會用漢字寫自己的名字。韓語中有約70%的詞來源于漢語,比如:??-故鄉、 ??-普通,但是也有許多對應的是古漢語的詞或用法,如1:????-[移徙]-搬家、??-[授業]-上課。教材上有漢字詞的都有注明,但是那些源于古代漢語的詞現在已經不使用了,因此需要特別說明。在1970年以前,韓國使用的漢字都是繁體字。另外,因韓國與臺灣都曾較長時間被日本占領,韓國人在心理上認為與臺灣有相似的經歷,內心更加親近,因此許多人去臺灣旅游或者接觸到一些臺灣的語言資料,而臺灣使用的也是繁體字,這對我們的簡體字教學有一定的影響。還有一種特殊情況,因為曾被日本占領,韓語里也吸收了一些日語詞,而日本使用的部分文字和漢字繁體字一樣,還有一部分國字2其實在漢字中是沒有的,而國字的字形與漢字非常相似,一些學生在同時選修了日語的情況下會造成困擾。因此,我們在解釋說明簡體字官方性的同時,也可以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繁體字,告知一些簡化規則,方便其記憶簡體字。對于教學者,也應該了解這種歷史原因造成的文化差異,從而找到應對的辦法。
1.尊重。尊重是交際最基本的原則,尊重學生和學生本國的文化和觀點,用溫和方式達到教學的目的。
2.真實客觀。無論是介紹中國文化還是語言教學,都應該做到真實客觀。在尊重文化觀點差異的同時,也要保持實事求是的態度,切不可憑推測想象介紹文化,不清楚的可以說“我不知道”。
3.博學和耐心。對外漢語工作除了語言教學以外,也肩負著文化傳播的使命。而傳播文化,首先要自身不斷的擴充知識、加深對中國文化的了解,才能有文化可傳播,面對好奇的疑問,才能胸有成竹的解答。而對于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一些“印象”和想像,應該有耐心去了解他們為什么這樣想,有耐心去解釋其實是什么樣的。
對外漢語教學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跨文化交際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出現的文化差異可能影響教學,本文總結了一些實際教學中遇到的情況,分析其中的原因從而引起注意,進而討論解決的辦法。希望對赴韓的漢語教師有所幫助。
注釋:
① [ ]里的詞是韓語中的漢字解釋。
②日語的“國字”有三個意思:一是日本國的文字, 包括漢字、假名等用來記錄日語的所有的文字符號;二是日本人創造的假名,以區別于由中國傳去的漢字,三是日本人模仿漢字的結構自造的漢字。但日本人通常所說的“國字”,指第三種意思,又叫“ 和字”、“ 俊字”、“ 和俗字”、“ 和制漢字”等。本文中指第三種意思。
[1]牛林杰.大學韓國語(第一冊)[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林從綱,任曉麗.韓國語概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林從綱,韓國概況[M].大連理工出版社,2005.
[4]張丹宇.日語中的國字[J]日語知識,2002(5).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n Korea
Gao Yang-zi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730000, China)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in Korea, illustrate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of Chinese and Korean culture teaching, summarizes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principles in Korea.
foreign languag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orean; teaching experience
H195
A
1000-9795(2014)05-0307-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3-07
高陽紫(1987-),女 ,甘肅蘭州人,從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