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靜
(常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江蘇常州 213164)
功能翻譯理論指導下的警務英語翻譯
郭明靜
(常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江蘇常州 213164)
近年,我國各類涉外案件激增。由此提高了對警務英語文本的翻譯要求。功能翻譯理論能夠為警務英語的翻譯提供有力的指導意義。唯有在其目的性、連貫性和忠實性這三種法則的指導下,結合功能翻譯的文本分析理論,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和方法,方能實現警務英語譯文在譯語文化環境中所期望達到的目的功能。
功能翻譯理論;目的論;警務英語翻譯
隨著國際化犯罪趨勢和涉外刑事管轄范圍的擴大,我國各類涉外案件激增,警務英語翻譯受到了翻譯界越來越多的的關注。目前警務英語文本的翻譯大都停滯在淺顯的翻譯方法的研究,只局限于凌亂的翻譯技巧的堆砌,嚴重缺乏嚴謹的科學理論的指導。因此,我們亟需找到一套系統科學的翻譯理論。德國功能翻譯理論有極高的應用價值,雖然已經有不少翻譯家將其應用于翻譯實踐,但鮮有涉及對某一具體領域的文本翻譯的指導,警務英語的翻譯尤其如此。基于此,本文圍繞警務英語文本的語言特征,著力研究功能翻譯理論對警務英語翻譯的指導作用。唯有掌握功能翻譯的理論核心,研究警務英語文本的具體語言特征,才能實現警務英語翻譯的通、達、雅。
功能翻譯理論源自德國,它的形成過程以代表人物萊斯(Katharina Reiss)、威密爾(Hans. J. Vermeer)、曼塔利(J usta Holz Manttari)、諾德(Christiane Nord)的功能主義翻譯批評理論、翻譯口的論、翻譯行為理論和功能加忠誠理論為標志[1]。萊斯是功能翻譯理論的創始人。她強調,翻譯不僅是人類的一種行為活動,而且是一種“目的性行為”,即文本的目的決定翻譯的功能,翻譯應根據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來實現目的語篇和原語語篇在思想內容、語言形式以及交際功能等力一面實現對等。萊斯的學生漢斯創立了功能翻譯理論的核心理論:目的論。他認為,決定翻譯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譯文的接受者,因此翻譯是根據發起者或委托人的要求來決定。在此基礎上,曼塔利提出了翻譯行為理論。她用“信息傳遞”,指文本、圖片、聲音、肢體語言等各種各樣的跨文化轉換,把翻譯看作為了實現特定目的而實施的復雜活動,強調翻譯過程的行為,參與者的角色和翻譯過程發生的環境三方面。[2]最后,諾德在《翻譯中的文本分析》這本書里,用英文整合了功能派各種學術思想,提出了功能忠誠理論,功能指的是使譯文在譯語環境中按預定的力一式運作的因素;忠誠指的是譯者、原文作者、譯文接受者及翻譯發起者之間的人際關系[3]。
警務英語(Policing English)“是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專門用途英語)的一個分支。作為一門行業英語,警務英語具有法律英語的措辭準確、表達客觀、邏輯嚴密、行文簡潔、詞義明確、含義固定等特殊的語篇體系,是一種有特定的語法規則的有目的的語言。
(一)強烈的法律英語特征
警務英語是法律英語的延展運用,其語言特性體現中外不同的法律和文化。警察的執法的職業核心特征是與各有關法律關系有密切關系,因此很多辦案類語篇就直接引用法律條款。警務英語就具有專業性強,句子復雜而長,語篇結構嚴謹,用詞規范準確等特征。較之于文學作品和科技作品的翻譯,警務英語文本的翻譯是最嚴謹的一種。
(二)明確的目的性特征
警務英語是具有特定的英語語法規則的語言載體,是應用于公安機關及其相關領域,涉及與該職業領域相關特殊內容的一種語言。警察在辦案的過程中,必須清晰傳達自己的目的,具有強烈語氣的祈使句表明警察的執法行為是在執行國家意志,極具強制性,被指令者必須無條件服從。明確的目的性是警務英語的特定的語法規則。
(三)特定的專用詞語特征
警務英語的詞匯最能體現警務英語的特征,尤其是一些警務領域通用詞匯。如informant的普通意義是:提供消息的人。而其警務英語的意義變為:眼線,內線,臥底;知情者。還有一些是警務專用的術語。這類詞語在其他職業中是不會使用或極少使用的,就是所謂的“行話”(jargon)。如:hot pursuit“通緝”……等。通過這些特殊的詞匯結構,警務英語實現了與其他行業英語的區分。
功能翻譯理論的核心是目的法則,連貫性法則和忠實性法則。沒有這些法則的指導,很難產生交際功能充分的警務英語譯文。
(一)目的法則對警務英語翻譯的指導意義
功能翻譯理論強調文本的目的決定翻譯的功能,認為翻譯是一種具有目的性的跨文化的人際交往活動,應根據不同的目的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來實現源語文本和譯文文本的功能對等。警務英語翻譯實踐須著力于兩個方面,一是警務文本的類型和功能,二是警務英語翻譯者的角色定位。文本類型是確定文本的總體意圖或功能的決定性因素,對特定文本類型特點的正確把握,有助于譯者正確掌控原文的總體意圖。在目的法則的指導下分析文本的類型和功能對警務英語翻譯標準的確定和警務英語翻譯策略的選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連貫性法則對警務英語翻譯的指導意義
連貫性法則要求譯文必須符合邏輯和目的語的表達習慣,并在目的語文化以及使用譯文的交際環境中有意義。因而,警務英語翻譯不僅要忠實地提供原文“信息”,同樣要文從字順、規范合體,不然會影響甚至破壞信息傳遞的效果。只有實現了語內連貫和語際連貫,才會使警務英語譯文具有原文本的規范功能和信息提供功能,才能實現諾德倡導的“理想的譯文應該從概念性內容、語言形式和交際功能上與原文對等”的翻譯目的。為使警務英語的譯文在目的語文化以及使用譯文的交際環境中有意義,譯者應從譯文讀者的角度出發,按讀者的思路撰寫譯文。可以說,連貫性法則的重點己從對原語文本的再現轉移到更富挑戰性的譯語文本的創作。在翻譯中,譯者可根據連貫性法則,在信息準確的前提下,適當采用增補、刪減、注釋、重構等方法,對譯文文字和結構進行調整和梳理,從而最終實現譯文的規范表達,提高信息傳遞的效果。
(三)忠實性法則對警務英語翻譯的指導意義
功能翻譯理論還強調忠實于原文,這里的忠實不僅指原文與譯文形式的對等,還指譯者、原文作者、譯文接受者及翻譯發起者之間的人際關系,即:譯者應同時對原文和譯文環境負責,對原文信息發送者(或發起者)和目標讀者負責,這種多邊關系要求原文作者、翻譯發起者、譯者和譯文讀者一致。忠實性法則要求譯者具有很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它強調譯者不能脫離原文,盡可能地忠實原文。而忠實的程度和形式取決于譯文目的和譯者對原文的理解。忠誠原則是對翻譯目的論的補充,譯者可根據譯文的預期功能,更多地考慮譯文讀者和原文作者的利益,靈活的處理原文內容和形式。警務英語翻譯中,忠實性法則避免了以譯者為中心的目的論走向極端,也保證了翻譯的準確、無誤。
功能翻譯理論以譯文在譯語文化中的預期目的和功能為首要原則,為警務英語翻譯實踐提供了充分的理據和可行的途徑。功能翻譯理論的三大理論法則緊密聯系,構成一個有機整體。譯者在涉外警務英語翻譯的實踐中,只有在該理論有力地支持下,完全地理解了警務英語文本的法律本意、目的及特定專用詞語等特征,并進行仔細地審度,才能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最終實現譯文預期的目的。
[1]李文革.西方翻譯理論流派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23.
[2]廖七一.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探索[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
[3]陳小慰.語言·功能·翻譯——漢英理論與實踐[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8.
Police English transl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ies
Guo Ming-j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In recent years, China's various types of foreign-related cases surge. This promoted the translation requirement of police English text.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can provide powerful guidance to police English translation. On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urpose, coherence and fidelity, combined with text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y, to choose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method, we can achieve the function of Police English transla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desired environment.
functionalism; Skopostheorie; police English translation
H315.9
A
1000-9795(2014)05-0308-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3-09
郭明靜(1968-),女,江蘇南京人,副教授,從事英語語言學、翻譯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