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芳
(南京財經大學 經濟學院,南京 210046)
我國當前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市場化深入期、國際化加速期和城市化發展期的重要階段。如何適應市場經濟和就業形勢的變化提高大學生就業率,幫助學生、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使大學生能順利就業,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面臨的緊迫而又必須認真思考的重大問題。
大學生就業問題長期以來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大學生職業規劃是實現大學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幫助大學生在校期間開展積極有效的職業規劃,既有助于提高高校大學生的就業水平,又可以提升高校大學生的就業質量。以下就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從服務的視角探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路徑。
(一)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主觀意識不強,具有盲目性。調查顯示:當前大部分高校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并不能準確把握,不理解職業生涯規劃對未來就業的重要性,只有20%左右的學生在大學期間考慮過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問題。學生在規劃職業生涯時往往以自我的要求為中心,忽略了社會進步對人才的需求、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等現實問題,缺乏正確的自我定位和長遠合理的路徑目標,在職業生涯規劃中忽視了動態性和階段性的規律,在構建自身知識結構時缺乏前瞻性和協調性。
(二)對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工作重視程度不高。許多高校對職業生涯教育認識不到位,沒有給予充分的資源配置,無論是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部門的設置、大學生專業技能和實踐活動的發展、專業化教師隊伍的組建還是相關教學和指導活動的場地、指導經費都沒有完全到位,職業教育理論尤其是相關服務體系的建設還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專業指導教師配備不足,整體水平有待提升。現階段,我國大學大多沒有配備相應的專業職業生涯指導老師,這項工作一般由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兼任。他們多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和培訓,指導水平有限,相關職業指導資格認證缺乏,在開展職業規劃指導時針對性不強。與此同時,職業規劃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比較單一,沒有結合不同專業的學生,開展內容各異的就業選擇和生涯規劃的教育指導工作,整體指導缺乏針對性和實踐性。
(四)大學生職業生涯的測評體系不完善、測評本土化水平有待提升。現階段市場上采用的職業生涯規劃測評工具大多從國外引進,照搬到國內使用,并沒有認真結合我國高校教育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比如,學生在規劃時可以進行自我認識的測試,這也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部分,但目前測評市場上的測評題良莠不齊,且更多的是針對企業客戶,對大學生的適用性不足,導致大學生使用測評工具時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測評效度受到影響,進而對學生職業規劃產生負面影響。
(一)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對象的整體素質。首先,要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針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薄弱,存在自我定位、認知自我不切合實際等問題,應引導大學生有目標、有計劃地進行職業生涯計劃。在學生入學時就接受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和教育,自覺進行自我認知、自我定位的評價,將職業生涯規劃和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結合起來,日常學習中注重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出發點,構建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專業體系。教育學生以正確的職業觀和價值觀作為指導,樹立為國家和社會服務的理念,結合自身特長和專業特點設置職業規劃,在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的同時,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這樣把社會需要與自己的目標理性結合起來,才能規劃好自己的人生。其次,要提高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通過各種途徑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可以為大學生順利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高校應當逐步加強院系與社會用人單位的長期合作,在對口企業建立專業實習基地,定期送大學生到企業進行調研和實習,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和平臺。同時可以在學校建立大學生創業中心和創業園,鼓勵和指導大學生自我創業,提高自我創新的能力,這也是大學生就業的一條路徑選擇。此外還可以利用暑期社會實踐的機會,由指導老師帶領學生,結合專業特點,開展符合職業規劃的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
(二)提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隊伍的整體素質。隊伍建設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首先服務隊伍必須由專職指導教師擔任,這樣專職老師具有開展職業規劃的動力和熱情,既有足夠的時間設計和規劃大學生的職業教育工作,又可以充分滲入到學生中間了解掌握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這樣制定的教學方案和指導計劃才有針對性和可行性。其次,服務隊伍必須具備職業生涯規劃的專業基礎,指導教師除了基本專業知識外,學校還應鼓勵和創造條件讓他們積極參加職業指導師、心理咨詢師等專業職業規劃的培訓,取得職業認證資格。第三,指導老師應該努力拓展和嘗試職業規劃的服務形式,使服務形式向多樣化發展,課程面授的方法應該納入學校教學環節中,貫徹在學生入學到畢業的整個過程,體現職業生涯教育的基礎性和一般性。個性咨詢輔導可以借助測評的方法以及一對一的輔導,為個體學生制定專屬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現職業生涯規劃的特殊性和個體性。畢業跟蹤服務的方法,是完善職業規劃教育反饋機制的主要路徑。通過與對口單位建立有效機制,長期跟蹤和掌握畢業生在工作單位的表現,有利于檢驗學校職業教育的效果,同時根據反饋機制,及時合理調整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內容和體系,更好地服務學生,提高學校職業生涯服務水平。
(三)營造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體系中各部門資源共享、協同發展的氛圍。高校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和指導工作,需要學校相關部門齊心協力,貢獻資源。創造服務體系協同發展的氛圍,尤其要協調整合以下三個“中心”:一是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它可以對大學生心理狀況進行分析,為職業指導提供依據。二是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學校就業指導中心是高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和指導的重要機構,通過講座和課程的形式,向學生傳遞有效的就業知識,并為學生就業中遇到的問題提供咨詢服務。三是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研究中心。它把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中的經驗和問題作為研究課題,可以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指導工作的效率。
(四)推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服務評價體系逐漸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具有階段性、動態發展的特征,高等院校進行職業生涯的教育和指導時,既要學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又要結合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需要和學生自身特征,設計和開發出合理的適合本土學生使用的測評體系,提高高校學生職業測評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具體做法有二:一是案例研究的方法。學校要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案例整理和歸類,在分析檔案和研究檔案基礎上,逐步建立適合我國高校學生使用的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評價體系。二是跟蹤反饋的方法。建立畢業生的跟蹤反饋制度,并根據反饋情況對目前測評系統做出合理調整,不斷提升評價體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黃林楠.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初探[J].江蘇高教,2008,(3).
[2]李利宏,馬文艷.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及輔導構想[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4).
[3]王澤兵,孫加秀,盛 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青年研究,2007,(2).
[4]韓麗霞,周艷玲,畢京銘.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探討與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3).
[5]吳 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調研及應對策略[J].教師教育研究,2009,(9).
[6]屈善孝.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服務體系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1).
[7]李迎春.對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J].江蘇高教,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