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啟香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教學質量發展滯后越來越成為影響和制約高校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教師作為學校發展的原動力,其理論功底、專業水平、實踐能力等,對提高教學質量,增強辦學水平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青年教師,他們是高校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是高校發展的未來和希望,因此,必須重視高校青年教師的培養與發展,關注青年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
當前,在高校青年教師素質發展中,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師培養模式,重視教學團隊建設在青年教師培養與發展中的作用,著力打造高校教學團隊這個平臺,以教學團隊為依托,推進青年教師素質的培養與提高。
高校的教學團隊是由有著共同的工作信念、相同工作目標,擔負著相似的教學工作任務的教師個體組成,一般是按照一定的選拔原則、選配標準,從具有相同學科教學任務教師中選拔、組建而成。教學團隊內的教師個體成員之間,在日常工作中可以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共同提高。教學團隊不但是高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織結構,也是推進教師教學工作協調、配合,促進青年教師素質和能力持續發展的重要平臺。
長期以來,在青年教師素質培養中,傳統的教育模式強調對教師個體的培養,而忽視教學團隊作用,采用的“一對一”“傳幫帶”的方式。青年教師從教后,一般首先從資深教師指導入手,待新任教師逐步了解課程結構、教學過程,對教學環節經過幾年的熟悉之后,才獨立承擔學校教學工作。這種傳統的教師培養模式,一方面是周期慢,不利于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不能滿足當前高校教學繁重的教學任務需求;另一方面,這種教師成長模式下,青年教師所接觸環境因素單一,對教學理念、教學教法、教育技術等方面的知識了解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不利于他們的全面成長與發展。而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重視教學團隊的建設,以教學團隊為平臺,推進青年教師素質培養與提高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
1.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師的教研能力。教學團隊的建設往往是以完成一定的教學、科研目標任務作為導向,通過團隊負責人的組織協調,各個骨干教師的目標任務分解,全體團隊成員協調、配合,來共同實現教學團隊的教學、科研目標任務。經過這種團隊平臺磨煉的每一個青年教師,他們在協調配合、治學態度、學科認識、理論素養、專業能力,尤其是完成教學和科研任務的實踐能力方面,將得到快速地提升。
2.有利于增強青年教師精品課程的打造能力。只有通過教學團隊的建設,通過教學團隊在完成教研目標任務中的歷練,才能提升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教學能力,并將團隊科研目標任務完成中所獲得的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從而有利于打造出集前沿性、先進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的,具有鮮明特色的精品課程??梢哉f,通過教學團隊的教研實踐,可以有效地提高青年教師建設精品課程的能力。
3.有利于拓寬青年教師的專業知識視野。在經濟社會全球化的今天,學生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全面,他們對知識的渴求也越來越強烈,很多學生在學習中不再滿足于對普通知識的需求,其探索欲望有了更高、更深層次的要求。青年教師要適應時代的要求,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不斷提高專業能力。通過教學團隊為教師搭建的教研平臺,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共同參與學術活動、科學研究、教學交流等,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團隊內成員間的信息互動,相互溝通,資源共享,只有這樣,才能讓青年教師在知識、經驗方面的快速地成熟起來。
4.有利于磨煉青年教師的團結協作品格。教書育人不是依靠某一個教師獨立完成的,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完成教學任務,發揮對學生知識傳授、人格教育的作用,不僅僅需要個體自我的兢兢業業,更需要教師之間的相互溝通、協調配合、互相支持。教師要善于與學校、與其他教師融為一體,協調一致。而青年教師通過教學團隊中的目標任務的完成,相互之間的分工協調,在這個環境的長期實踐中,通過彼此之間的啟發、激勵、幫助,不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融洽的合作氛圍,更能分享到彼此合作的快樂,獲得社會價值的實現的體驗,有利于青年教師們團結協作品格的形成。
5.有利于增強青年教師素質教育的針對性。教學團隊應當是一個友愛、團結、互助的大集體。通過教學團隊的發展,教師之間可以形成相互勉勵、互促發展的氛圍。在這個友好團隊中,每個成員的優勢和不足很容易呈現在大家面前。從青年教師素質全面提高出發,團隊成員可以通過相互研討,總結評價,以此鼓勵每個青年教師的優勢,指出每個教師的不足,從而增強了青年教師素質培養的針對性。
教學團隊的建設應當是有目的、有計劃的,應當按照一定的體系結構,促進團隊合作機制的形成,使之真正成為青年教師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深入實踐、增長才干的發展平臺。
1.確立教學團隊的發展目標。確立教學團隊的發展目標有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團隊整體的目標,即團隊在一定時期內在教學、科研上要完成的任務、達到的目標。它分為長期、中期和短期的目標,目標既要有前瞻性,也要有現實性;既要有一定的挑戰性,也不能好高騖遠,脫離實際;要符合學校和教學團隊的實際。團隊整體目標是激發教師團體榮譽感基礎,它有利于青年教師集體歸屬感的產生。教學團隊的第二個層次就是教師個體的目標,其目標的確立要根據教師的學歷、閱歷、能力來確定。通過這種個體目標的確立可以使青年教師們都容易獲得歸屬感、成就感和滿足感,有利于教學團隊各個成員的共同奮進,不斷提高。
2.選拔教學團隊的負責人。教學團隊的負責人,不但應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權、財務支配權、教師評價權等領導權力,更要有很強的非領導能力,它要求教學團隊在負責人選拔中,要考慮那些具有較高的教學、科研能力,具有豐富的教研成果,在教學科研中具有一定的學術影響、學術地位和教學權威的骨干教師,作為團隊負責人。同時,在考慮專業能力之外,還要考慮選拔那些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誠信、友善,較強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較高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的教師,作為教學團隊的負責人。
3.營造教學團隊的合作氛圍。教學團隊要發揮對青年教師的良好教育和影響作用,其合作氛圍的營造是關鍵。只有具備了良好團隊合作氛圍,每個教師才能在團隊中具有歸屬感、滿足感,才能積極奮進,主動交流,才能自覺地創新教育教學活動。營造教學團隊合作氛圍中,首先,要保持團隊適當的規模。規模過大,人員分散,不利于教師間的充分交流,也容易在團隊內部形成小團體。規模過小,則不能形成團隊的優勢,不利于教師個體發展,一般以8~12人為宜。其次,要實現團隊組建中教師成員的合理配置。要堅持老、中、青結合,不同學歷層次、教學資歷、教學能力的教師結合,其中主要是看是否有學科帶頭人,是否有教研骨干,是否能夠實現教師之間的互補作用。最后,要打造教學團隊的共同的精神理念。它要求團隊內要具有為著共同目標的實現團結一致、互相協調、彼此合作的精神,教師之間要平等對待,公平、公正,要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長處,重視每一個成員的能力和作用,給每個個體以施展才能的機會,要經常性地進行互相溝通,互動交流,互相勉勵,使大家敞開心扉,彼此包容,營造團結奮進的良好氛圍。
4.建立教學團隊的評價機制。教師評價是激勵教師發展的重要措施,在傳統的教師培養中,高校單純重視對他們業績的評價,而忽略團隊的激勵作用。當前,應當在教學團隊內建立激勵機制,將教師在教學團隊中承擔的角色、履行的崗位、所作的貢獻與其工資津貼、榮譽稱號結合起來,激勵教師在團隊中努力履行職責,多做貢獻,促進他們在團隊發展中提高自己。
基于教學團隊在教師培養與發展中的優勢,應根據學校學科建設和教師隊伍的實際,積極借助教學團隊這個平臺,實施青年教師素質培養和提高的策略。
1.實行教學團隊中幫帶計劃。教學團隊應針對教師隊伍的層次結構,制訂實施資深教師、教研能力強的教師,幫帶新教師、青年教師的計劃。每一個新教師、青年教師應在指導教師的跟蹤幫教下,完成諸如教案編寫、試卷分析、課題研究、課程教學等一定的教研項目,虛心聽取指導教師的意見,及時修正自己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能夠在指導教師的言傳身教中,迅速提升教學能力,縮短成熟、發展的時間。
2.借助教學團隊開展教研交流活動。要充分利用教學團隊這個平臺,組織廣大青年教師參加各種教學觀摩活動、課業輔導活動、科學研討活動、學術交流活動、教材建設活動等,促進青年教師增長知識、拓寬視野,理清思路,開拓創新。要通過在教學團隊內開展特色教研活動,推出教研成果,促進成果轉化,推進青年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提高。
3.重視教學團隊的學術交流活動。青年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來自于他們對教學的研究與探索,因此應當鼓勵教學團隊內青年教師參加各種類型的學術研究和交流活動。應通過設立團隊教研課題基金,向廣大青年、淺資歷教師給予課題立項推薦、經費補助上傾斜,鼓勵他們參與課題攻關,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應積極創造條件,舉辦團隊層面的、學校層面的學術研討活動,鼓勵青年教師大膽參與。要選派有發展潛力的青年教師,到國外參加教研項目訓練,促進他們增加見識,增長才可,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
4.營造教學團隊人文關懷氛圍。現代教育的理念賦予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善于運用人性的光芒,去點燃學生心中的火焰。由此,教師應有深厚的人文底蘊,較高的心性修養,高超的教育智慧。面對未來社會的挑戰,高校青年教師應從學生人文需求出發,重構自己的教育價值觀,革新自我固有的教育理念,改變傳統的、陳舊的思維方式,努力用自己的愛心、耐心和細心,關注、關心學生的成長。所以,高校適應這一要求,重視青年教師人文修養的提高,從關心青年教師發展、了解他們需求出發,對他們進行經濟上、精神上的關懷,要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發展,關心他們的價值實現,從人文環境的營造出發,努力提高他們的人文修養,提高他們的職業道德,培養他們教育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