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燕高淳海
(1.川北醫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0;2.西南大學心理學部 重慶 400715)
中學生學習心理素質教育淺論
雷 燕1高淳海2
(1.川北醫學院 四川南充 637000;2.西南大學心理學部 重慶 400715)
學習心理素質培養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條件。本文在探討中學生學習心理素質問題的基礎上,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學習心理素質培養策略。
中學生;學習心理素質;策略
學習心理素質的培養是中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條件,也是學習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然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素質發展狀況不容樂觀。研究表明,在中學生心理輔導的十大心理問題中與學習直接相關的心理問題高達七項,可見困擾學生最多的是學習心理問題[1]。另外,許多調查顯示,青年學生的心理問題檢出率平均至少在15%左右,說明青年學生的心理素質(包括學習心理素質)狀況令人擔憂(俞國良,2001)。學習心理素質的養成不僅關系到中學生學業的健康發展,而且關系到未來人才的質量。分析和了解中學生學習心理素質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培養策略,對于中學生學習心理能力的提高、學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學習心理素質教育體系的完善提供了有效依據。
從已有文獻來看,關于學習心理素質的提法并不多見,大多數研究者均采用“學習素質”一詞。而且他們多從心理的角度來界定學習素質,實際上就是我們通常所指的學習心理素質。學習心理素質的定義存在爭議,還未形成一致結論。如林毓錡認為學習素質是學習者有關學習的情感、觀點、知識、能力與品格等要素的組合。趙娟認為學習素質是影響和制約個體獲得知識的各種穩定的心理因素的綜合。它不僅包括先天具備的學習潛能,還包括在后天的學習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長期而穩定的、優良的心理品質,是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
在中學階段,學習的科目增多,學習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遠超小學,學生普遍感到學習難度增加,學習壓力增大。因而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困擾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學生的學習心理素質發展水平令人擔憂。總結前人關于學習心理素質結構的構建發現,均涉及以下三個維度:認知維度:學習智力、知識、策略等;個性心理維度:學習動力、學習情緒情感、學習意志等;適應性維度:學習適應等。
1.基于認知緯度談學習心理素質問題
認知緯度反應的是學生對學習的認知心理過程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對待學習的態度。以往研究者主要從學習態度和學習策略等方面對中學生學習認知心理素質進行了探討。大多數中學生學習態度積極,部分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概括為四個方面:自主學習主動性不強;對任課教師的喜好程度影響學習態度;家長對學生學業發展的態度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缺乏良好的心態。研究者一致認為,學習策略的運用與學業成就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即學習策略的有效選擇能提高學生學業成就,促進學習,提高學習質量[2]。學習策略水平存在年級和性別上的差異[3],學優生和學差生在學習策略水平上存在顯著性差異[[4],絕大多數學困生在選擇和運用學習策略方面存在困難,這是導致他們學業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2.基于個性心理緯度談學習心理素質問題
個性心理是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素質變化的重要動因,它包括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業情緒等。學習動機引起和維持學生的學習活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急需作心理輔導的心理問題中排名前十位的分別是:學習動機不正、學習習慣不良,學習能力不夠,注意力障礙,自控力差,以自我為中心,耐挫力低,考試焦慮,自卑等[1]。由此可見,學習動機問題已居十大心理問題發生頻率的首位,已成為當前中學生亟待解決的最重要的學習心理問題。學習動機在學業發展水平不同的中學生中存在差異,學習中等和優秀的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普遍高于學習較差的學生[5]。另外,學習動機存在年級和性別差異[6];學習動機存在城鄉差異,城市學生的學習動機強度普遍強于農村學生[7]。
學業情緒包括學生在學習情境中體驗到的所有與成就、與教學或學習過程有關的情緒體驗。許多研究表明中學生的學業情緒對學業成績具有直接預測作用,學業成績對學業情緒具有回饋作用。青少年的學業情緒存在顯著的性別和年級差異;初中生的消極學業情緒少于高中生,積極學業情緒多于高中生;女生的消極學業情緒多于男生,男生的積極學業情緒多于女生[8]。關于學業情緒的已有研究中,許多研究者都關注消極學業情緒問題,如厭倦、恐懼、考試焦慮等,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考試焦慮問題,且國外眾多研究一致認為考試焦慮存在性別差異,女生的焦慮水平高于男生[9]。
3.學習適應問題
學習適應是個體根據環境及學習的需要,努力調整自我,以達到與學習環境平衡的心理與行為過程。大量研究均顯示學習適應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習適應良好有助于學生取得優良的學習成績,學習適應不良是導致部分學生(智力正常)學習成績不佳、偏離正常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10]。我國中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學習適應性問題,幾乎有大于20%的中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適應困難[11],小升初學生更易出現學習適應性問題。中學生在學習適應性問題上主要表現在學習策略水平不高、學習動力不足、對教學模式不適應、缺乏自主性等方面[12]。國內外學者研究發現,中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發展還存在性別差異、學校類型差異、年級差異、城鄉差異等[11]。
1.建立學習心理素質教育工作隊伍
重視學習心理素質培養,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學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是完善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制的重中之重,也是保
證學生學習心理素質提高的重要條件。學校應在心理健康教育團隊中強化建立學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規范中學生學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外,培養學生的學習心理素質,教師自身必先有優良的學習心理素質,學校應積極組織心理教師參與專業培訓,邊學習、邊指導,在指導中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學習心理素質和業務技能。
2.完善學習心理素質教育目標及其評估機制
教育目標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師和學生活動的方向,它極大的影響學習活動的內容、活動的方法、活動的效果。學習心理素質教育目標的制定要突破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積極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素質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促使學生“會學、善學、樂學”。另外,逐步完善學習心理素質的評價機制,培養學生的自我激勵、自我調控能力。教師要摒棄“以分數論成敗”的評估機制,在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時要深入剖析學生的學習心理過程(包括學習策略或方法、學習態度、學業情緒、學習意志、學習適應性等),引導學生學會全面客觀的分析和評價自己的學習行為,從而提高自我調控能力,促進學業發展。
3.營造良好學習環境,開展學習心理素質訓練活動
營造溫馨學習環境、形成良好學習風氣為學習心理素質教育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教師應利用板報、光榮榜、校園廣播等,積極宣傳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學習標兵事跡,開展各種學習競賽、優秀作業展覽等,引導學生學習先進,超越先進,培養積極健康向上的學習心理。另外,學習心理素質教育應結合多種渠道和多種媒介,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習心理素質訓練活動。如針對考試心理問題和新生入學適應問題開展心理講座,宣傳和普及學習心理知識,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盡快的適應中學學習生活;開展學習心理(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團體輔導,寓學習心理素質教育于各種活動中,拓展學習心理素質訓練;開展個別心理輔導,開通悄悄話熱線或信箱,及時而又針對性的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心理問題。
4.開展學習心理素質調查,建立學習心理檔案
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素質在不同的年級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甚至在性別、家庭教養方式等因素上也會有差異。心理學教育工作者應定期對學生學習心理素質狀況進行調查,建立學習心理檔案,時刻關注學生學習心理狀態變化趨勢,及時應對突發狀況。另外,心理咨詢中心或相關部門要定期總結學生學習心理咨詢案例,并結合學習心理素質調查及時全面總結學習心理現狀,并針對不同的學習心理問題分主題進行研討,不斷提高學習心理輔導和學習心理素質訓練效果。
5.完善家校合作教育機制建設
除學校以外,家庭是學生成長的又一重要根據地,對學生的教育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與家長的教育方式、家庭的人際關系模式有著密切聯系,有些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為了更高效的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心理問題,提升學習心理素質,離不開家長的積極配合與支持。學校應在家校合作中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以家庭為中心,積極組織各種教育活動,給家長提供參與的機會,對家庭教育進行適當指導。如利用優秀教育資源,通過網絡等方式對家長普及專業化培訓,引領更多的家長了解學習心理知識和學習心理問題應對技巧等;開辦家長學校,成立家長教育委員會,促進學校與家長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合力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心理困擾,促進學習心理素質培養工作的順利進行。
6.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與研究
學生學習的實質是在教師指引下向未知領域探索發展的過程。因此,充分尊重學習個體的主體地位,積極開展學生自主學習與研究,把學習心理素質的培養融于教育教學實踐的整個過程,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育中,使學生在學習實踐中不斷進步是培養良好學習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教師通過指導學生的學習行為,協助解決學生在不同學段遇到的各種學習心理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科學學習、高效學習。我們要重視指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具體的“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具體學科的學習,學會怎樣自主學習,學會怎么克服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心理問題,以期為其終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1]吳增強.學習心理輔導[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73-100.
[2]劉電芝.學習策略的實質[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22(1):18-20,42.
[3]張林,張向葵.中學生學習策略的結構與使用特點[J].心理科學,2006,29(1):98-102.
[4]牛衛華,張梅玲.學困生和優秀生解應用題策略的對比研究[J].心理科學,1998(6):566-567.
[5]張興貴.初中生成就動機與學習成績相關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版),2000,22(1):31-33.
[6]陳斯君.寧波市中小學生學習成就動機調查[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9(4):36-40.
[7]夏凌翔等.高中生學習動機的因素結構分析[J].青年研究.2000(9):27-32.
[8]俞國良,董妍.青少年學業情緒問卷的編制及應用[J].心理學報,2007(5):852-860.
[9]王憶軍等.中學生考試焦慮表現的性別差異[J].中國臨床康復,2005,9(40):24-26.
[10]田瀾等.關于中小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 (1),41-44.
[11]姚興華,鄭祥專.中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3):222-223.
[12]聶衍剛等.中學生學習適應性狀況的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4(1):23-27.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Lei Yan1, Gao Zhun-hai2
(1.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China; 2. Southwest University Psychology Department, Chongqing, 400715, China)
Learning psychological quality cultivation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psychological quality problems, made the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of learning strategie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strategy
G444
:A
:1000-9795(2014)011-000104-02
[責任編輯:周 天]
雷 燕(1985-),女,四川內江人,川北醫學院心理教研室,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教學心理學。高淳海(1987-),男,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在讀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方向:教學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