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艷
隨著我國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追求健康,追求幸福的愿望越來越強烈。特別是改革開放,打開了中國與世界交往的大門,經濟全球化、知識一體化進程正在加速,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醫學科學知識,健康長壽秘訣和醫療保健理念必然要傳入我國,同時我國幾千年積累的中醫中藥研究成果也要傳入了國外,在這一過程中語言成為中西方醫學知識傳遞的瓶頸和橋梁紐帶,要求我們的醫護工作者熟練掌握和運用英語這一國際通用語言,更好地進行中西方醫學知識的交流,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的服務。
我國醫護人員組成比較復雜,文化程度不同,學歷層次差別很大,熟練掌握和運用英語的能力更是參差不齊,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和不同性質的醫院和醫療保健機構對醫護人員的外語水平要求也不盡相同。為了有效提高我國醫護人員的外語水平,達到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的目的,有必要對我國現有醫護工作者的外語水平和實際工作過程中對外語的要求情況進行分析,以便查找原因,探索出提高廣大醫護工作者外語水平的有效方法。
1.醫護人員的外語基礎普遍薄弱。盡管我國的外語教學已經從娃娃抓起,中學、小學乃至幼兒園就開始學習,但由于多年來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人沒有把外語當成一種交流工具去掌握,而是當成考試手段來學習。死記硬背單詞,機械套用語法,考前滾瓜爛熟,考后一干二凈的現象普遍存在。而醫護領域專業性強,所涉及的單詞和術語更是枯燥乏味,雖然大部分醫護工作者都是中專、大專、本科畢業生,學習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外語,但外語水平較低,詞匯量掌握有限、發音不準成為涉外醫療交流和對外護理服務的主要障礙。
2.醫護人員外語聽、說能力差。語言是溝通交流的工具,醫護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只有遇到國外同行以及外國患者才需要使用外語進行溝通,而我國地域遼闊,改革開放的南方地區和相對保守落后的中西部地區接觸外國人的機會差異較大,使用外語的語言環境也明顯不同。一些中小城市醫院和鄉鎮醫院等醫療服務機構,很少遇到外國患者,更不要說接觸到外國同行了,所以長時間沒有使用外語交流的機會,這些醫護人員的聽、說能力逐漸下降。畢業幾年以后,就很難用恰當的詞匯和正確的語法進行表達。加之本身語言基礎知識欠缺,外語功底不深,詞匯貧乏,語法錯誤,當有機會參加一些國際學術會議時,就無法聽懂和了解會議內容,無法與外國同行、外商等交流,也就無法掌握和運用先進優質的國外醫療資源。遇到外國患者容易出現溝通障礙,直接影響疾病的治療和有效的護理工作。
3.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積極性差。由于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以及國外同行進行醫療合作機會有限,平時工作中遇到外國患者來院治療的情況又少,我國大部分醫護人員,特別是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醫院的醫護人員學習外語的動機不明確,集中表現為對外語學習沒有興趣。學習外語多是為了應付各種考試,只有晉職晉級時才突擊學習一段時間,等職稱評定一過又把外語放到一邊。甚至有很多醫護人員抱著僥幸的心理,覺得平時遇到外國人的機會很小,等遇到時候再說,導致其英語學習態度消極,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醫職院校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未來的醫療工作者,隨著我國對外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我國醫療護理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國際醫療交往越來越頻繁,涉外護理工作也逐步走向常態化,急需一批既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又具有較強外語能力的復合型醫學護理人才。因此,加強醫務工作者隊伍建設,提高我國醫護人員外語應用能力顯得格外重要。
1.實現與世界醫療衛生同行的直接交往。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知識一體化的信息社會,語言成為這個時代最核心的溝通工具,通過外語學習,準確掌握國際通用語言,才可能將我國幾千年積累的豐富臨床經驗和所取得的優秀醫學科研成果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為世界各國醫療衛生同行們所共享。只有他們了解到中國博大精深的中醫醫療水平和豐碩的醫療成果,聽到來自中國醫療衛生領域的聲音,才能使我國傳統醫學體系走向世界,更好地與國際接軌。
2.便于掌握國外先進醫療設備和藥品的使用方法。隨著醫療高新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國外先進醫療設備和成熟的護理方法引入我國,大、中型醫院和醫療機構在臨床上使用國外醫療器械和藥品相當普遍。然而,伴隨著國外醫療器械和專用藥品的大量引進,熟練掌握和準確應用這些大型醫療設備和醫藥產品就成為我國醫護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而這些醫療設備和醫藥產品的專業而復雜的使用說明書一般都是用外文書寫的。因此,如何準確無誤地理解和使用,要求我國醫務工作者具有非常精通的專業外語水平,才能正解理解和準確把握器械設備和藥品的使用說明、性能,從而合理應用并發揮其最大的效用。
3.及時獲取國外最新的醫學信息動態。醫療護理專業知識是不分國界的,醫療護理技術研究成果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國外許多醫療創新技術和前沿科研課題、先進成果大多都是用英語等主要語言報道的,我國醫護工作者要想洞察醫學科技前沿的發展動態,及時了解國外最新的醫學發展情況,掌握國外先進的醫療技術,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就得具備一定的外語水平和外語運用的能力,通過國際醫護專業的書刊、雜志、報紙以及互聯網等各種渠道和方式迅速獲取國外最新醫學進展,并將這些新理論、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應用到我國醫護工作的實踐中,以不斷完善自身專業素質,促進我國醫院整體醫護水平的提高。
涉外醫護專業外語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學習一種或幾種語言的同時,將語言工具與醫護專業知識有機結合起來,運用外語工具了解、吸收和掌握國外先進的醫學科學知識,傳遞、推廣我國傳統醫學精髓,真正融入世界醫學大家庭中去。學生通過對專業外語的學習,能夠掌握大量的醫學專業詞匯,能夠準確閱讀和理解外文醫學期刊、藥品說明書以及外文病歷等醫院日常業務所涉及的外文資料。根據這一目標,我們在涉外醫療護理專業學生外語教學中做了大膽的嘗試,將外語學習與臨床實際緊密結合,在聽、說、讀、寫等各方面加強臨床外語實踐能力的訓練,使學生的外語水平和臨床應用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1.改革傳統醫護專業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方法。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陣地,合理的教學大綱、優質的教材和先進的教學方法是完成學生培養的重要手段,涉外醫護專業外語教學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培養出能夠準確運用外語完成涉外醫護工作的專門性人才。改革的具體內容必須從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方法入手。英語作為涉外醫護專業的必備學科,教學大綱的制定必須突出專業特點,將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有機銜接并合理區分,以提高醫護涉外工作能力為專業外語培養的目標,完成涉外醫護人員的培養。教材需要根據目前在校大學生外語水平和社會需求的現狀合理選擇,注重實用性和可教性相結合,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以教材為主要參考,又不能唯教材而教,應加強醫護專業實用內容的補充和訓練,使學生能夠真正學習和掌握醫護專業相關外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內容的手段,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工具,改變過去傳統的應試教育方法,引進國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開放的涉外醫護人才培養之路。
2.加大外語教學力度,強化基礎外語教學。學習外語不僅是學習語言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語言獲得相應的技能,熟練地將所掌握的語言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專業工作實踐中。涉外醫護專業外語教學應該首先夯實基礎外語教學,學生入學后要從字、詞、句等基礎內容入手,有針對性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涉外醫護外語學習的關鍵是擴充專業詞匯量。醫護專業外語的特點是專業詞匯不僅量大,且詞句的構造復雜,與日常用語差別較大,學生學習起來有難度,不容易掌握。因此,在涉外醫護外語教學過程中必須探索專業外語的學習規律,把枯燥、難記的專業詞匯匯總起來,通過講解詞根、詞綴、詞意培養學生猜詞、造詞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營造專業氛圍,寓教于樂;通過醫護記錄的書寫訓練,使學生學會規范的專業英語表達,提高學生醫護外語的綜合能力,突出體現職業教育的優勢。在醫院這個特定的環境中,有些語言表達是固定而專業的,醫護之間、醫患之間和護患之間的對話是醫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清晰、準確的語言表達是醫職院校在教學中應重點強調的。只有基礎英語口語能力而沒有專業英語口語的強化,并不能完成臨床工作語言應用的重要任務。
3.以臨床工作為核心,突出醫護專業外語教學特色。通過一門或多門外語語言的學習,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培養既精通外語又熟悉自己專業的復合型人才是高等醫學院校的根本目標。當人們用外語從事某一專業時,使用的是專業外語而不是日常生活外語。只有通過這種“專業語言”,人們才能在所屬領域溝通交流。例如,護理(涉外方向)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出路很多,可以在大城市的涉外醫院或一些涉外病房中工作,也可以通過產學結合途徑到國外醫院進修或工作,但前提之一是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外語進行溝通和交流。因此,在教學中必須以醫護人員的臨床工作為核心,強化涉外醫護專業外語能力的培養。醫護外語專業教學應當是基礎英語教學的進一步升華,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的有效結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密切配合出國培訓展開教學,以國外醫護市場需求為方向,科學、合理地進行外語教學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