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楓
(武威第十五中學,甘肅武威,733000)
教學方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進行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法與形式的總稱。它更加側重于動態的過程,一般可分為授導型和探究型兩種。
授導型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綜合運用講解、示范、練習,個別學習、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問題式學習等方法的課堂教學方式。運用這一方式需要整體考慮教學目標、課程內容、學習者特點、教學策略、教學媒體及教學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授導型教學是在“講授型”教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繼承了講授型教學效率高、成本低的優勢。兩者的區別在于傳統的講授型教學一般為教師單向傳輸,學生的參與性不足。授導型教學則更關注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凸顯對教學的主導作用。授導型教學既有授,又有導,將“授”與“導”結合為一體,課堂氣氛較活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授導型教學能夠適時、恰當地利用多媒體設備,可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寫、讀、想,有助于教師關注每個同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能夠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充滿自由、自主、自信的氣氛,教學節奏緩急相間,課堂充滿了學習的快樂。
在教學設計方面,設計授導型教學需要注意:(1)更加注重對學習者的分析;(2)需要強調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動的設計;(3)充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
授導型教學方式可由多個教學環節組成。一般而言,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基本步驟:一是組織教學。二是課程導入。主要包括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等。導入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情開講法、以舊引新法、點撥開導法、形象導入法、設疑導入法及開門見山法等。三是講授過程。主要包括講解和演示。四是引導過程。主要包括示范與模仿操作,學生自主練習。五是師生互動。主要包括小組討論與合作學習。六是總結評價。主要包括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1.電子白板在導入環節中的教學應用
導入環節是教師各顯神通的環節,并不存在一定之規,只要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程的學習,就是好的導入方法。
2.電子白板在講授過程中的教學應用
在講授過程中,教師主要運用講解和演示的教學方法,通過言語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是講解方法的主要特征。講解的主要內容是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常用的講解方法包括解釋式、描述式、說明式、原理中心式、問題中心式等。在演示過程中,應該關注演示的適時性和直觀性,結合演示進行講解和對話,使演示的內容與書本知識的學習密切結合。
3.電子白板在引導過程中的教學應用
授導型教學的引導過程強調學生“在做中學”,學生可以通過動手操作和練習的方式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動手操作是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有效方法。
引導環節一般包括兩部分,一是教師示范操作,學生模仿操作;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練習。無論是教師示范還是學生自主操作練習,其目的都是加深學生自身的感性認識,并促使學生將剛剛獲得的理論知識與感性認識結合起來,強化知識的學習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示范的同時應當配合適當的講解,將示范與講解結合起來,使教學過程更具表現力,使教學現場更具感染力。學生在自主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適時指導,多觀察學生的活動情況,及時發現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解決,使學生的探索更加高效。
4.電子白板在師生互動中的教學應用
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主要包括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和學生與學生的互動。互動的質量往往決定一節課的教學效果。師生在“對話”和“互動”中交流思想與情感,形成學習共同體,使教學活動逐漸轉變為一種動態的、生動的、發展的、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師生互動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小組討論以問題作為出發點,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教師可以采取引導學生或與學生一起分析和討論問題的方式組織教學活動。合作學習既可以發生在學生與學生之間,也可以發生在教師與學生之間。例如在課堂活動中,有教師參與的分角色表演就是師生合作學習的一種形式。在合作學習中,大家互相幫助,取長補短,使學生獲得真正的發展。
探究型教學是指學生在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教學方法。
1.教學氛圍具有民主性
探究式教學追求的是一種開放民主的教學環境,給學生創設輕松、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去掉了禁錮思維、扼殺個性的枷鎖,學生能夠充分自由地自我表達。教師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觀點,并提供探究、討論的機會,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2.教學交流具有多向性
探究型教學的重要特征是教學信息的多向交流。在探究型教學中,存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而非“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交流。
3.學習活動具有創造性
學生的創造性在探究中可以獲得巨大發揮。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啟迪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4.刺激學生深度思考
鼓勵學生多參與、多動腦,可以幫助學生深度思考。教師應鼓勵學生參與各種探究實踐活動,如討論、質疑、辯論、實驗等,在活動過程中鍛煉思維能力,提高思維水平。
探究型教學一般包括五個環節,即創設情境、啟發思考、自主(或合作)探究、協作交流、總結提高。
1.創設情境
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知識點之后,教師通過問題和任務等多種形式,使用適宜的教學手段創設與此教學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進入目標知識點的學習中。交互式電子白板提供了多種能夠創設教學情境的支持工具,使得創設情境的方法更加豐富多彩。
2.啟發思考
在教學情境中,教師可以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學生帶著問題探究,可以有目的、有方向地學習。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此可以發揮很大作用。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圈點、勾畫等方法畫出難點、關鍵點,引發學生的思考。也可以將學生的思考過程用白板記錄下來,以便研究學生的內部思維過程。
3.自主(或合作)探究
自主(或合作)探究,是指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共同討論與研究的過程。教師起到引導、支持的作用,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教師和學生可以及時地在電子白板上呈現出思考過程,如通過線條工具、書寫工具等將討論過程中的想法記錄下來。同時,又可以將這些生成的內容保存到資源庫中,以備今后使用。
4.協作交流
學生只有經過自主學習、積極深入思考之后,才能進入協作交流階段。在此環節,學生可以交換觀點、分享成果。在協作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可以用各種書寫筆或畫筆將自己的思想呈現在電子白板上,以供大家分享。
5.總結提高
師生對學習問題和學習成果進行分析與歸納,可以聯系實際,對當前的知識點加以深化、遷移與提升。電子白板不僅能呈現已準備好的教學內容,還能呈現實時生成的內容。教師可從資源庫中拖拽出已準備好的總結內容,也可以讓學生回顧教學過程、思考推演過程等。
[1]黃遠紅.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應用前景[J].教學儀器與實驗,2009(8).
[2]李國武.傳統課件與電子白板課件優勢互補與整合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31).
[3]茅育青.新課程背景下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