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超,李海輝,徐 娟
(柳州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廣西柳州,545006)
近幾年,國內服裝行業競爭激烈,企業對服裝專業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每家企業都希望招聘一進單位就可進入工作狀態、為企業帶來效益的實用型技能人才。如果學校仍然使用“講解+黑板+粉筆+基本的練習”實訓模式,將培養不出現代企業所需要的人才。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國家對教育的重視、企業對人才越來越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學校都開始根據自己學?,F有情況和特點對實訓基地進行優化改革。我校積極開展企業調研,研究服裝生產線上每個崗位的特點,邀請企業參與實訓室建設和學生實訓教學,把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帶入學生實訓中,把企業要求和實踐要求融入日常的教學中,成功模擬出極為真實的服裝企業生產環境。所以我校的服裝實訓基地不僅具有現實企業生產場景真實性,而且有培養中職服裝專業技能及動手能力的教學平臺的作用。
在服裝企業中,生產操作流程涉及設備配置、人員安排、生產工序、組織形式、技能操作要求等因素。這些因素設置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生產效率和效益。服裝實訓基地要發揮出教學和模擬的作用,學校必須對操作流程進行精心設計。
入學第一學期,學生主要以基礎課程理論學習為主,不需要太大變通,這一階段適合采用程序照搬制,要求學生嚴格按照生產流程和要求操作。這樣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使學生了解企業生產的方式和流程。第二、三學期,學生理論學習達到一定水平,須開始注重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這階段則使用模塊式任務法,讓學生輪流參與各個模塊的實踐,生產一些常用的款式,使學生知識實踐化,鍛煉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全面性。第四學期,使用比較自由的分組協作模式,對學生進行分組,按照學生動手水平以及其他特點分配崗位。可要求學生在規定期限內批量生產多款式、高質量的服裝。此階段重在培養學生的適應力、應變力、協作能力、執行力等。
我校按照學生的學習進度和課程安排,把實訓基地設置為兩個模塊:崗前培訓模塊和頂崗實習模塊。崗前培訓模塊用于幫助學生了解生產情況、強化技能,頂崗實習模塊則是學生模擬企業生產所用。
1.崗前培訓模塊設置
(1)設備配置
為了模擬生產線的逼真性,我校采購了與企業極為相似的先進設備。配置了50臺普通模板高速平縫機(電腦直驅微油)、10臺單針中厚料綜合送料縫紉機、1臺刀車、5臺五線高速包縫機、2臺斷布機、2臺自動磨刀裁剪刀、2臺吸風式熨燙臺、4臺半自動模版縫紉機、1臺全自動模版縫紉機、1臺繡花機等。
(2)設備排列
我校設備排列采取并列式,共10個工作臺,每個工作臺配置3名學生,這3名學生在此進行完整的服裝生產流程練習。學生把每個流程的半成品給老師檢驗,對不合格的產品予以返工,對流程出錯學生及時糾正和指導。
(3)實訓內容
實習頂崗前,學生需要了解服裝設計的理論知識,質量評定要求,生產線順序、結構、工序、設備作用、設備操作等,最主要的是每個環節的服裝部件的制作方法、質量達標要求,明白整個流程的布局、原理、作用、關系等。
2.頂崗實習模塊設置
(1)設備配置
主要有全自動拉布機、倒縫機、壓條機、驗布機、高速平縫機、電腦平車、平雙針、臺平三針、鎖邊機、打結機、拉腰機、花邊機、鎖眼機、三線包邊機、五線包邊機、釘扣機等。
(2)實習區域設備排列
實習區也是我校的企業式服裝生產基地,此區域設備排列為流水線串聯式,一名員工負責指導一位實習生。實習生由觀摩學習到實踐動手階段過渡,學生只有在這個崗位實訓合格,得到師傅的認可,才可進入下一階段崗位實訓,直到經歷完每個崗位為止。每個崗位利用傳送帶進行連接和運輸。如圖1:

圖1 實習區域設備排列圖
(3)實訓內容
這個模塊,學生需要熟練生產流程、制作技術,保持高質量和速度,有較高的應變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較高的協作和執行力。
1.崗前培訓模塊人員設置
在這個模塊,學生把主要時間用于動手操作,要求自己不斷熟練和協作。老師扮演的是師傅和質檢員角色,一方面向學生傳授知識、指導操作,另一方面監督學生的自覺性、流程、產品質量,協調學生分工。老師要對技藝較差的同學進行溝通和指導,對優秀學生進行嘉獎和鼓勵,從而整體提高學生的認知力和實踐能力。
2.頂崗實習模塊人員設置
在這個模塊中,把班級師生分為三類:流水線工、崗位輔助工、管理人。指導老師根據學生的技術和特點來安排崗位,按照規定流程進行頂崗和輪崗實踐。流水線工由普通的、低年級學生擔當。崗位輔助工由優秀的或者高年級學生擔當,他們相當于師傅,帶著一位徒弟。老師則是管理者角色,記錄和評定各個學生操作的情況,必要時整體進行理論和實踐指導。其中流水線工負責流水線上的基本操作,崗位輔助工負責裁片修正、燙印、運輸、儀器輔助操作等,管理人負責協調和監督、解決突發事件等。
每個同功能崗位作為集團集中在一起,不同崗位之間利用傳送帶作為衣片或半成品的傳輸工具,同時配合推車協助運輸,以保證生產的連貫性。
學生在崗前培訓模塊中,按企業標準進行剪裁和制作服裝部件的練習,訓練時間和強度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適時調整。實訓目標是要求所有學生按時按質按量進行生產。
對達標的學生,給予去頂崗實習模塊繼續實踐深造的資格;對不達標的學生,繼續留在崗前培訓區接受訓練,可以采用程序照搬制操作方法,強化他們的基礎知識和手藝訓練,直至達到訓練目標為止,使這類學生跟上正常的水平和要求。
學生實訓中,每個流程都要制定好質與量的考核要求,要求學生跟上流水線速度,又要保持一定質量水平。學生達到某個工序的要求,才可以進入下一個工序的實踐。工序依次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使學生在每道工序工作中都能達標,這能不斷完善提高學生技能水平。老師則對學生實踐的每個過程予以把關、加以鑒定,對學生成績數據進行分析,找出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
1.目的不同:企業生產操作流程以追求經濟效益為主,以生產完成訂單為目標;實訓基地以培養學生上崗能力和專業素質為主。
2.方式不同:實訓基地中,學生要在各個崗位輪換,參與每個崗位的實踐、學習每個崗位的知識;企業員工固定在同一個崗位上,只需要做同一道工序。
3.考評不同:企業以員工的生產效率和質量作為績效考評,而學校實訓基地以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實踐能力作為成績考評。
4.流水線的編排方式不同:企業生產車間每個操作流程重要性和連續性一樣,而學校服裝實訓基地操作流程、重要性、持續時間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由學校系部自己修改。
5.人員素質不同:企業生產車間每個操作流程的工作人員要求技能熟練,能夠獨立運作和解決突發問題;而學校服裝實訓基地對象是在校學生,學生技能水平會參差不齊,需要老師和專家的指導。
6.結果不同:學生經過每個崗位的培訓,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就業選擇面大;而企業員工工作單一,實踐和知識面單一,就業選擇面小,前景差。
由于服裝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服裝生產流程環環相扣,流水線速度基本保持固定的較高速度,以此跟上機器運作速度、保持效率和效益。一旦某個崗位的學生技術不足,跟不上節奏,整個流水線生產效率就會被拉低或者出現生產事故。所以企業一般不會給實習生布置生產線上的任務。為了讓學生上崗之前具備企業要求的實踐能力,學校應該充分利用服裝實訓基地功能來模擬企業崗位工作,給學生充足的實踐、監督和指導,使學生一畢業即可適應企業的生產要求,提高學校的就業率和學生上崗對口率。
與真實的企業工作不一樣,學生在實訓基地模擬實踐,工作真實感、報酬、責任擔當等因素使得部分學生工作懶散,出現不在乎質量、數量、速度,跟不上機器運作等不良現象。若學校不重視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將對學生今后就業有很大負面影響。所以老師在實訓中要嚴抓學生的生產數量、質量、速度,避免出現消極怠工、謊報成果的現象,對學生的實習記錄要客觀公正。
學生在實訓基地實踐時,老師應及時指導監督,應制定出合理的獎罰制度,例如某階段的優秀生可以加分,獲得獎品、休息時間、獎狀等獎勵。對不達標的學生則使用加班實訓、減分等懲罰。通過這樣的獎罰制度給予學生學習動力和壓力。
雖然學生還沒畢業,未正式步入工作崗位,但既然在實訓基地頂崗實習,就必須把學生當作企業的正式員工或準員工對待,按照企業的管理模式管理,千萬不能把傳統的態度帶入實訓當中。對學生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客觀、公正地對待,對學生的各項測試記錄要全面、翔實、完整。
[1]王良春.學習車間——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24).
[2]劉國聯.成衣生產技術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