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宏偉
摘 要:在新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尤其是新體育課程環境下,高中體育教學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這勢必會影響高中體育教師進行角色轉變。本文通過分析當前高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和理論經驗,對新時期高中體育的教學改革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新時期高中體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030-01
新時期下高中體育教師教學的改革研究,是高中體育課程改革的核心構成。新時期的高中體育教師要朝氣蓬勃,富有創新精神,對新生事物要接受快、接受能力強,從而能夠適應新時期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尤其是新體育課程環境下,高中體育教學的變化所帶來的要求,更好地勝任工作崗位。
一、新時期高中體育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思想觀念落后
目前普通高中的體育教學,還是以競技運動項目為主,教師和學生只重視以掌握運動技術技能為目的“教”而“練”,忽視以鍛煉身體為目的“學”與“煉”。只重視眼前體育短期效益,輕視終身效益;只對學生在校階段負責,不對學生長遠負責;片面強調增強學生體質,忽視學生體育意識和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
2、教學方法、手段單一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是實現教育目標、傳授教學內容的重要途徑。近年來許多學校體育教育在教法手段上有所改革,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教學方法仍為傳統式的傳藝式教學,學生缺乏自主性、獨立性,所學知識技能嚴重地脫離體育社會實踐,至使學生畢業后社會適應性差。在教學手段更新上缺乏現代化教學技術的運用。
3、缺乏對學生體育情感的培養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積極的學習態度、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迅速地捕獲教師的教學內容,領略動作的要求。高中生有著廣泛的興趣愛好也有充沛的精力。可在現實中,繁重的學習任務,升學的巨大壓力,教師、家長的錯誤觀點導致他們忽視體育學習的必要性,抑制自己強烈的學習興趣,在體育課上消極怠工。
目前的高中體育教學存在著:①重育體,輕育心;②強調社會對學生的體育要求,忽視學生自身身心對體育需要;③實施強制性的體育教學,認為體育教育是社會行為,學生有興趣得學,沒有興趣也得學;④重視培養刻苦鍛煉,不怕挫折和失敗的頑強意志,忽視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得到愉快和成功的情感體驗,缺少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鍛煉的自覺性。
二、新時期高中體育教師教學改革的對策
1、確立全面發展的教學質量觀
高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在掌握體育與健康基本知識、技術技能的基礎上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培養學生體育意識、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堅強的毅力,而且要特別注意對本門課的新科技、新文化的滲透。一定要使高中體育教師認識到,高中體育教學是基礎教育時期體育教育的最高階段,其教學目標的確定,既與基礎教育的其它階段有共性,又應有特殊性。在健康水平上要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以適應將來的大學教育或走向社會就業工作的需要;在體育保健知識、技術和技能方面要學有所長,形成基本的體育能力,養成體育意識和習慣,為今后的終身體育打下必要的基礎。只有克服全面均衡發展的思想,克服片面追求體質發展或運動技能提高的思想,才能切實提高高中階段體育教學實效。
2、更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
高中體育教師要善于更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模式多樣化的改革。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種模式的綜合運用,有的取向于師生關系,有的取向于學生之間的關心,有的取向于教學內容,有的取向于教學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學習與學生心理發展。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圖解觀察、練習中因勢利導,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從追求生理改造到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從追求學會到會學水平的提高。
3、注重對學生體育情感的培養
對學生體育感情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從自己的原有運動基礎和興趣愛好出發,在一定范圍內自己選擇運動項目。這樣在較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需求,激發學習動機,培養體育興趣、體育意識和特長,在一定程度上使因人施教、區別對待成為可能。通過高中體育學習,使學生能掌握2~3項自己喜愛的運動技術、技能,既發展學生個性,又使學生掌握從事體育活動和享受體育活動的方法,為終生堅持體育活動奠定基礎。
4、因人而異,有針對性的為他們選擇鍛煉的項目和內容。
由于弱勢學生的特殊性各不相同,體育老師應建立他們的健康檔案,并與醫務室或醫院聯系,共同設計出因人而異的鍛煉項目和內容。在鍛煉過程中,體育老師應教會學生自我控制和調節運動強度和運動量的能力。體育運動是一把雙刃劍,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太小,則起不到鍛煉的作用,太大則不利于健康,這一點對于他們來說表現得更為突出。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些弱勢學生在鍛煉時卻不能忘掉自己的特殊性,不能一時興起,超過了運動強度和運動量,這樣就會“過猶不及”,損于健康。
5、多渠道消除其心理障礙和自卑感
據調查,弱勢學生很少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多數是心理因素,其實他們也很想和別的同學一起鍛煉,但他們自身的特殊性使他們形成了自卑、孤僻的性格,害怕遭到同學的譏笑,而最終作壁上觀。因此,學校、班主任和體育老師應該經常性的做思想工作,倡導互幫互助,通過班集體的力量幫助這些學生,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和自卑感,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幫助他們營造一個沒有歧視的環境。這樣,他們才會從心理上真正忘掉自己的特殊性,繼而主動、積極地投入到體育鍛煉的各項活動中去。
6、建議
a在各級各類學校都會有弱勢學生的存在,體育教師應該正視他們的存在,關注他們,理解他們,幫助他們。
b在體育教學當中應區別對待,為弱勢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鍛煉內容和項目,并教會其鍛煉的方法,促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參考文獻:
[1] 李燕強.中小學體育“差生”群體的教學[J]體育刊.2003(6)
[2] 鄭柏武.淺談體育差生的轉化[J]龍巖師專學報.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