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茹
摘要: 10kV配網是連接主網與用戶的重要電力樞紐。本文先分析10kV配網供電可靠性的意義,繼而提出影響供電可靠性的因素,并從管理措施和技術措施兩方面探討提高供電可靠性的有效策略。
Abstract: 10kV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an important power hub connecting major network and users.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s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of 10kV distribution network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 then discusses efficient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power supply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management measure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關鍵詞: 配網供電;可靠性;原因;方法
Key words: power supply of distribution network;reliability;reason;approaches
中圖分類號:TM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10-0042-02
0 引言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服務行業要求的不斷上升,配網的供電需求以及配網供電可靠性要求也日益提高。為此,供電單位應該根據不斷提升的服務要求,全面開展一流配電網規劃建設,把配電網構建成網絡清晰、聯絡有序、負荷均衡、可靠性高的配電網,規范配電網目標網架及其過渡過程,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實現網絡化供電。
1 提高10kV配網供電可靠性的意義
所謂配電系統可靠性,是指向用戶直接供給電能和分配電能的配電系統及其對用戶供電能力的可靠性,采用供電可靠率進行考核,即在統計時間內對用戶的有效供電時間與統計時間的比值。10kV配網是聯通主網與用戶的重要電力樞紐。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用電需求逐年攀升,而當前已投入運行的電力設備技術標準相對落后,與日益漸長的用電需求相互矛盾,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逐漸成為用戶關注的焦點問題。10kV配網改造是當前我國推行電網改造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它的安全運行與整個供電網絡的運行狀態息息相關。目前,供電網可靠性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基本標準。
2 影響供電可靠性的原因
①電網結構不合理。各電源分布分散,彼此獨立供電,沒有形成一套相互連通的供電網絡。現有大部分供電線路技術等級低,分段開關少,輸電半徑過長,不便于運行維護,供電質量大受影響。加之停電檢修規劃存在缺陷,一旦出現線路故障,就可能引起大范圍停電事故。②部分配網設備嚴重老化,尤其是室外運行的配網設備因運行環境差,故障多發。比如常見的單相接地故障;電網缺相運行;倒桿;斷線;金屬、樹枝等異物落在導線上造成線路短路跳閘故障;跌落式熔斷器故障等。其中,單相接地是電力系統中常見的故障,也是發生次數最多的故障。③部分繼電保護裝置不穩定,導致電網運行缺少安全保障。④送配電線路附近放風箏、燃放煙花爆竹和堆放垃圾等情況,配電變壓器被盜或被燒毀。
3 提高供電可靠性的方法
3.1 管理方面
3.1.1 要著力推行“配網集中運維檢修”的新型管理模式,加強安全生產管理,不斷提高供電可靠性和電壓合格率,提高電網保障能力。
①將月度停電計劃納入公司綜合停電管理,嚴格執行“先算后停”,對停電范圍大、時間長的施工,要求進行方案審查、備案,強化停電施工現場協調等措施減少用戶停電;②加強停電調度管理,將調度范圍覆蓋到10千伏配變和分支線,并通過95598對停電情況進行監控,杜絕隨意停電現象;③加強配網運行管理,開展配網隱患專項整治活動,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分析到位、壓力傳遞到位,降低配網故障跳閘次數;④加強綜合停電計劃管理,所有涉及線路停電的計劃必須經過調度中心、生產運行部門統一審核批準,加強對停電計劃執行率、臨時停電率、重復停電率及延時停送電率等關鍵過程指標的管控力度。
3.1.2 以持續提高配網供電可靠性為目標,不斷加大作業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力度,不斷創新供配電技術。同時,在供配電操作技術上不斷尋求突破,堅持完善電力作業工作流程,進一步拓展電力作業覆蓋面,切實提升供電服務質量。
3.2 技術方面
3.2.1 深化電力改革,發展智能電網 當前,智慧城市成為國際城市發展的主題之一,智能電網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價值創新平臺,能夠形成電力系統、通信系統和信息技術系統之間交流共享的生態系統,擴展電力基礎設施的外延。同時,以信息通信為中心的智能電網,可以搭載多種公共服務,豐富了電力基礎設施的內涵。為緊跟國際發展的主旋律,我國智能電網的建設和研究作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客觀需求,正變得至關重要。
3.2.2 組織員工學習智能電網知識 通過學習培訓,要求全體員工一定要結合智能電網的發展方向,提前了解智能電網以及風電、光伏發電的相關知識,為電網內的新能源發電系統儲備知識,同時結合工作實際提出對于智能電網發展的有利性見解和幫助。
3.2.3 強化信息通信基礎資源建設,加大技術研發力度 在通信網絡資源方面,進一步加強接入網基礎建設,強化互聯互通能力,減少電力通信網絡資源的缺項情況,從實現管理提升的維度考慮解決電力寬帶“最后一公里”問題。信息化建設方面,要根據業務發展需要,持續跟蹤和優化信息化建設方案,適時引入和消化吸收先進前沿技術,提高信息化建設和管理水平。
3.2.4 加強人才隊伍培養,提升網絡運維管理能力 網絡經濟時代到來,智能電網成為綜合服務平臺,其生態系統從鏈式結構變為網狀結構,價值結構的變化對網絡運維管理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應從信息通信融合的角度加強人才隊伍的培養,從專業運維人員的配備、服務流程、網絡支撐等多個方面強化網絡運維隊伍力量。
3.3 擴展型智能配電臺區 為加快推進“兩個轉變”,致力解決特高壓和配電網“兩頭薄弱”問題,可通過技術創新強化配網建設,在轄區內試點探索智能配電臺區、配電自動化等項目,以提升配電網發展水平。
擴展型智能配電臺區是在應用智能配變終端等設備的基礎上,擴展智能電容器、智能門禁裝置、環境變量監測儀等設備,以及利用通信、信息等技術手段,實現配電變壓器的綜合監控、管理與雙向互動功能,并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智能化特征。在建設智能電網時,應結合配電自動化主站系統整合及接口改造,對自動化系統進行整合,建成集中、統一的配電自動化主站系統,實現信息傳輸和共享。此外,還需建設光纜配電通信網絡,將配網通信監控納入主網通信監控系統,實現對配電通信資源以及配電通信終端的統一監控和管理,有效提高供電可靠性,建設具有示范性和推廣價值的自動化配電網。
3.4 優化供電設施運行狀況 ①對電網優化及改造加大力度,對線路老化,線號細,供電半徑過長的線路進行改造,構建優質的電網結構。②提高變電站設備及主干線路的可靠性。重要的大用戶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利用資源,宜采用雙回路及不同的電源點供電,這樣會比單回路供電可靠性高很多。③采用先進的自動裝置,當出現故障時,能夠自動斷開分段斷路器,使無故障部分線路能夠迅速恢復供電,提高供電可靠性。④安裝故障指示儀,能夠準確查找故障點,及時排除故障,從而縮短停電時間。⑤輸、配電線路及設備做好防雷措施,加裝適量的避雷裝置,避免因雷擊而發生故障造成大面積停電。
4 結束語
安全生產是保障供電可靠性的基礎和前提,只有電網運行的安全生產作保障,供電可靠性才不是空談。面對當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供電可靠性要求越來越高,下階段,供電單位將進一步加大電力作業項目的交流學習力度和管理創新力度,積極開展配網消缺、搶修作業,并逐步向農村配網擴展,力爭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參考文獻:
[1]黃國偉.對提高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03).
[2]覃勛.提高10kV配網供電可靠性的技術措施探討[J].價值工程,2010(30).
[3]伏虎.談提高供電可靠性管理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