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晨丹
摘 要:所謂數學教學“生活化”,就是在數學教學中,要讓數學教學的內容向社會延伸,讓社會生活進入數學教學,讓數學教學充滿時代的氣息和活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177-01
所謂數學教學“生活化”,就是在數學教學中,要讓數學教學的內容向社會延伸,讓社會生活進入數學教學,讓數學教學充滿時代的氣息和活力。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它與實際生活聯系十分密切。數學教學要注意聯系實際,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一、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引出數學問題
生活化的教學氣氛是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也是學生愉快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知識創新的重要條件。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師要善于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情境,讓數學貼近生活;要盡量地去創設一些生活情境,從中引出數學問題,并以此讓學生感悟到數學問題的存在,引起一種學習的需要,從而使學生能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探索之中。例如,在“分數初步認識”引入新課時,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教師讓學生分蘋果,依次把4個、2個、l個蘋果分給兩個小朋友,要求分得一樣多。當學生發現,把一個蘋果分給兩個小朋友時,每人得到“半個”,自然感覺到這樣一個問題:某些物品平均分成幾份,每份不一定能用整數來表示。這時,學生產生這樣的疑問:表示物品的每一份時,不能用整數來表示,該用什么數呢?教師引山“分數”后,追問學生,你想了解分數的那些知識?由于學生經歷了前面的過程,自然地想到了這樣的問題:么是分數?分數怎樣寫?分數的意義是什么?它與整數有什么區別?這樣利用人分蘋果的生活現象,讓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不但增加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且使學生產生了參與新知識探究的濃厚興趣。這樣,用學生身邊的事情,呈現教學內容增加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和現實性,使學生在學習積的近似值時,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增強了教學實效。
二、創設“生活畫面”,探索數學問題
一切科學知識都來自生活,受生活的啟迪。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一定程度上,學生生活經驗是否豐富,將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注重聯系學生實際,借助他們頭腦中已經積累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去學會思考數學問題,從而強化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必須把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融合于一體,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的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這就要求教師創造性地將數學知識融合在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畫面",幫助學生學好數學。
例如:一個數加上或減去整百、整千數的速算,可以利用學生買東西的生活經驗去發現和理解算法。教師可創設這樣的生活情境:媽媽到商店買球鞋,身上有123元,每雙球鞋99元,媽媽可以怎樣付錢,還剩多少元?學生想出了多種方法,其中有的借鑒買東西時"付整找零"的經驗得出付出100元,再用23元加上找回1元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抽象山123-100+1的算式。這樣, 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探究出算的方法,讓學生在經歷生活歷程中感受數學,建立數學中湊整簡算的思想,實現了學生以自己的方式白主建構的目的,培養了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提高了學生以生活經驗理解數學的能力。
實踐證明,創設生活畫面,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理解、掌握。
三、回歸生活現實,解決數學問題
學以致用是數學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數學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教師所該充分利用學生己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因此,我們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領悟“數學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數學知識完全可以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感知,學會從生活實踐解決數學問題。如教學"利息"時,課前布置學生完成以下調查任務:
(1)存款有什么好處?
(2)存款有哪兒類?利率有兒種?
(3)你家存款存的是哪一類?利率是多少?存款到期能得多少利息?
這樣.學生在調查取證的基礎上,通過討論,得出利息計算的方法,并在一定量的練習后布置如下一題:楊叔叔想把30000元存款存入銀行,并預計半年后要取山5000元,一年后取出 10000元,其余的錢預計在兩年后取出。請你參謀,楊叔叔該怎樣存?為什么?得利息多少元?這樣教學,既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又給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學習數學的作用。又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后,我要學生測量一下教室的長和寬,及門窗黑板的長和寬,然后利用所學的知識,測算教室要盼刷的面積。學習了丈量十地后,可讓學生先用步測再用米尺測量計算學校操場的面積,比一比誤差是多少?將學生所學的知識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從生活實踐中彌補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自然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學會了解決數學問題·
總之,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更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