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國君
摘 要:初中數學教育對象由選拔擇優(yōu)擴大為全部小學畢業(yè)生,無疑是增加了教學上的困難。
關鍵詞:數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248-01
初中數學教育對象由選拔擇優(yōu)擴大為全部小學畢業(yè)生,無疑是增加了教學上的困難。怎樣防止和轉變初一數學后進生,大面積提高數學素質,將是關系到我國綜合國力提高、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重大問題。
一、搞好中小學銜接
1、知識上的銜接
數學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有嚴密的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新知識是舊知識的發(fā)展。因而,新生入學,結合新課內容,加強舊知識的復習是防止和轉變后進生先決條件。特別要重視“第一章—代數初步知識”的教學。
2、學法上的銜接
在小學里,一部分是“死讀書”,學習方法以簡單模仿、死記硬背為主;另一部分平時除了聽課,做作業(yè)外,不注重挖掘課本功能,更多學生做題只求結果,忽視數學的嚴謹性和規(guī)范性。因此,開始應有意讓學生體會到小學學習方法在初中階段是不能適應的,堅持嚴格的常規(guī)訓練,幫助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去學習,這是防止和轉變后進生的必要措施。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啟動發(fā)展思維
學習興趣是學生渴求獲得知識的動力,數學教育的成就,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能否保持和發(fā)展。為此,培養(yǎng)和提高初一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啟動發(fā)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措施,是防止和轉變數學后進生的重要保障。
1、設疑立障,引起懸念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人都有一種好奇心理,越是奇絕怪異,越要探個究竟。為此,在教學中,巧妙地設置情境,引起懸念,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啟動學生思維。如幾何引言課教學,剛上課提問:怎樣畫國旗上的五角星?體育上怎樣測跳遠成績?……這時學生由于知識欠缺,不能正確回答,教師因勢利導:要解決這些問題并不難,不過需要學習一門新課—幾何。這無疑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幾何的積極性。
2、呈現(xiàn)差異,引起沖突
通過呈現(xiàn)給學生與已有的知識經驗有差別,或相沖突、相矛盾的情境,揭露原有認識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可激發(fā)學習興趣,有效啟動學生思維。如含有括號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學。剛上課出示課堂練習:A、—5xp,B、5x+2=7x—8,C、2(x-2)-3(4x-1)=9(1-x),A和B學生一般能解,但C含括號,大多數不能作。這樣設計,使學生陷入困境,教師巧妙引導,學生的求和欲被充分激發(fā),收到了理想效果。
3、引導學生自得,給予成功滿足
興趣是帶情緒色彩的認識傾向,成功的歡樂可使學生保持持久的興趣。在數學教學中,千方百計引導學生自得,給予學生多次的學習成功,能使學生多次獲得愉快情緒,從而為數學廢寢忘食,積極思維。如講授公式:(a+b)(a2-ab+b2)+b3時,可先安排學生練習計算(a+b)(a2-ab+b2),啟發(fā)學生自己得出公式,對它產生興趣后,再講解其應用,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架設認識橋梁,突破難點
通過復習舊知識,把新、舊知識進行對照;或增加輔助命題,深入淺出,能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上的難點。從而激發(fā)其興趣。如應用題這一難點,教學時就可增加輔助命題來突破難點。
5、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
教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增補實例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離不開數學,并指導學生帶著數學思想去觀察生活,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時增補一例:“鄰居張大爺把100元錢按照定期一年儲蓄存入銀行,昨天到期得本息為111.34元,那么這次儲蓄的年息是多少?這種儲蓄的年利率又是多少?”這一例對學生既不陌生,又感親切,即可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保持刺激的新穎和變化
初一學生的認識心理特點,告訴我們: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就是在教學中,努力實現(xiàn)智力操作和實驗操作的有機結合。如例題“求證:鄰補角的平分線互相垂直。”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想:“想什么叫鄰補角、兩直線互相垂直的判定”。動手:“畫出鄰補角、作出它們的角分線,量下兩角分線的夾角”,議:你能得出什么結論,怎樣證明,抽學生講評,整個教學活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集中了學生注意力,消除學生“學習數學枯燥乏味”的認識,取得了樂觀效果。
三、做個別教育,適度“偏愛”后進生
眾所皆知,后進生常因暫時處于落后而受家長責備,同學數落,老師嫌棄,顯得悲觀失望,自暴自棄,喪失上進心。要使他們進步,必須采取多種方式,激發(fā)他們的熱情,特別是教師的關心鼓勵,使他們樹立起上進的自信心。這是轉化后進生的主要措施。
對待數學后進生,老師應“關懷備至”,用自己的“雪中送炭”之情去喚起他們的上進心。可以通過面批作業(yè),課堂提問、課堂巡視,向他們了解知識“卡殼”的原因,進行必要的補講和耐心開導,對于他們作業(yè)、答 問中的錯誤要循序善誘,切莫惡語傷人,“雪上加霜”。此外,還要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善意地誘導他們不斷覺悟,貼切地指導其出路,若老師“工作到家”還產生“為師而學,不學好對不起教師”的向師心理。在這種心理支配下,學生積極性與日俱增,使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實踐證明,教師持科學的態(tài)度,強烈的事業(yè)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按照弄清情況,找準問題;明確原因,對癥下藥的步驟;靈活積極運用上述措施;防止和轉變數學后進生,大面積提高學生數學素質是完全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