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秀英
摘 要:數學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激發學生創新意識,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生活數學,數學生活”充分體現了數學與實際生活的關系,即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數學知識又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實施“生活數學”教育,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育;生活數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278-01
一、數學教育“生活化”
1、生活的數學化
生活的數學化將從學生身邊所熟悉的生活中構建,利用數型結合模式解決問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出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能在這個過程中運用數學眼光去觀察,去聯想生活實際,應成為我們在數學教學中重視的問題。如果教師注意用這種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選用類似的習題授課,講解,這會大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前課后有對照,拓展學生的視野,加強學生克服空想、抽象、單調的學習心態,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數學的生活化
數學的生活化是通過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問題,實現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向理論化數學的提升,將理論化數學與我們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使數學成為生活中具體的、直觀的東西。小學數學學習的本質是讓孩子了解知識、獲取知識、掌握知識、產生解決問題的本領、形成技能、從動作思維過渡到形象思維,再過渡到抽象思維,最后又回到動作思維的一種思維上的活動,有它的思維嚴謹性。因而,只有加強數學生活化,才能使學生更好的學好數學,學通數學,運用數學。
二、數學技能“生活化”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會從生活中獲取數學學習素材,把學生個人的知識、直接經驗作為數學知識的源泉,還要學會將抽象的數學對象與感性的現實生活更相聯系,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感性化和直觀化,并且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來更好的服務生活。教師應將生活中有關數學知識引入到課堂中來,并與教案中的教學知識結合,讓學生對生活上的事物產生聯想,以物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以感性的實物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以致用,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
三、應用題訓練與思維訓練“生活化”
在思維訓練中注重“生活數學”教育,思維訓練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永恒話題,在教學法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更是應該注重學生的思維訓練,引導學生通過“再創造”來學習知識,并對落實新課標、數學新教材的教學仍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課堂教學內容要盡量多地面對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一種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學習情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地運用著各種思維方法,為學生營造學習的氛圍,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日常學習“生活化”
日常學習“生活化”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具備在日常學習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不斷地注入生活化內容,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生活服務,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養成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教學不但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還要符合學生的需要心理,給學生留下一些遐想和期盼,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五、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學內容“生活化”要求在數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開放小教室,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優化組合。在小學階段,教師就要靈活的轉化“以教材為本”的舊觀念,靈活處理教材。數學教育要使學生獲得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就必須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一些數學現象直接提煉出來。多找數學素材,并且多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數學,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六、布置作業“生活化”
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現實情況在布置作業上下功夫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習熱情,獲得探索數學的體驗,提高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覺得在這樣的作業中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現實生活中去,體驗到數學從生活中來,并運用于生活。從這個作業中看到學生根據自己所搜集的信息,利用已學的知識加以計算,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教師設計的習題應盡可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盡量避免讓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無意義的練習。
七、估算“生活化”
為方便簡捷,實際生活中到處都可以用到估算,在教學中也就必不可少的增添了估算的色彩,學生在小學一、二年級就了解了估算,為適應教學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掌握好了一個新知識后,讓學生嘗試估算。所以,在數學教育中,應該架起生活與數學的橋梁,強調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只有當數學與學生的生活接軌時,學生才能感覺到數學是鮮活而有生命的,才能將《數學課程標準》的有關精神落到實處,更好地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來促進學生的發展。
總而言之,數學教學是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在課內,要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努力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在課外,要積極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得更緊密,貼近生活,符合學生的需要心理,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給學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讓學生親自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真正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陳 潔.實施“生活數學教育” 培養自主創新能力[J].2007.2.
[2] 李佩玲. 關于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的思考[J].2012.
[3] 強 花. 數學教育要“生活化” [J].2007.
[4] 徐淑英. 實施“生活數學”教育 培養自主創新能力[J].2011.
[5] 孫彥琦. 淺談小學數學教育生活化[N].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