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燕
摘 要:開發閱讀教材中有效習作資源并進行讀寫結合,對教師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有很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師要深入鉆研文本,把握主旨、感悟人文內涵、體會思想感情,即要弄明白文本寫的是什么,想告訴我們什么;二是領會課文遣詞造句(語言)、結構(布局謀篇)、表達(技巧)上的特點、作用和效果,即弄明白作者是怎樣寫的、為什么這樣寫。
關鍵詞:教學模式;習作資源;精讀;略讀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311-01
一、精讀課文
實施“開發閱讀教材中有效習作資源,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
初讀,整體感知
細讀,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品讀,體會文章表達方法
實踐,開發有效習作資源,語言運用
在這個理論模式中,很明顯,前兩個環節側重于引導學生得“意”(文章內容、人文價值),后兩個環節則側重于得“文”(寫作特點、運用內化)。只有讀寫結合的“點”選擇得好,使“字”成為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就能在一節課內緊緊抓住“讀”和“寫”兩條線,開發閱讀教材有效習作資源,進行讀寫結合。
具體說來:
第一課時:
第一環節:初讀,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初讀,透過文字去整體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對文本所描述的事物獲得初步感受。
以《生命生命》一文為例,學生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了文章主要內容,感悟作者對生命的認識,通過閱讀,懂得生命是飛蛾求生頑強不屈的精神;是瓜苗頑強生長不屈向上的精神;是自己沉穩而有規律的心跳聲。這是學生對生命的初步認識。
第二環節:細讀,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就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表達內容的。還以《生命生命》一文為例,可以引導學生默讀,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語句,采用多種方法深入理解,指導學生領悟其中蘊藏的內涵,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的情感。
第二課時:
第三環節:品讀,體會文章表達方法。總結文章的寫作特點,感受語言魅力,學習寫作知識。再以《生命生命》一文為例,可引導學生圍繞課文的重點段落,在今天的課堂中,陳主任就以第一件事為例,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由學生先來歸納總結,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提升),從而使學生明確寫此類文章的表達方法。
第四環節:實踐,開發閱讀教材有效習作資源,語言運用。運用在本課中學到的表達方法,在習作(練筆)中加以運用。還以《生命生命》一文為例,教師開發閱讀教材有效性習作資源的表現如下:(1)開發閱讀教材有效習作資源——習作內容。由文本的內容拓展到學生的生活——閱讀實踐、實際生活(親身經歷),無論怎么拓展,不管是生命現象,還是生命故事,始終都圍繞著生命的主題。(2)開發閱讀教材中有效習作資源——表達方法——具體事例+感受,在具體事例中,引導學生通過寫清楚在事例中怎樣克服困難,引導學生借鑒閱讀材料中的表達方法,在習作中運用,從而使學生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能得到長足的發展。(3)開發閱讀教材有效習作資源——積累。在學生習作中,自覺引用課文中積累的語句、平日積累的名言警句和從老師、同學中習得的優美語句。
二、略讀課文:
明晰要求:閱讀導讀
理解內容:自主學習、匯報展示
提煉寫法:學習借鑒
語言實踐:開發有效習作資源
我們知道略讀課文教學,一是內容上,理解內容的要求低于精讀課文,“初知文章大意”,二是方法上,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課文獲得的知識與方法,進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