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劍
摘 要:課堂提問是老師和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共同發現和理解知識的重要途徑。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閱讀來實現的,而提問的設計,決定閱讀教學的成敗。
關鍵詞:提問;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300-01
優秀的推銷員,不是硬把產品賣給顧客,而是讓顧客自己想買。從這讓我想起我們教師何嘗不是一位“推銷員”,把知識“推銷”給學生,也就是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讓他信積極投入教學思維中。對某一問題的興趣,激起探索的欲望。課堂提問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隨想隨問,有疑必問,這樣勢必把一節課弄得支離破碎。為了發揮好課堂效應,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必須做到巧設提問,激活思維。
提問在有針對性
課堂提問首先應注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了解每個學生提出問題。并且每一節課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一堂課中每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應該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逐步展開。因此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性。這樣的提問設計才能有的放失。如教學《再見了,親人》時:
師:“大家預習了課文,誰知道‘噩耗這個詞是的意思?”
一個學生:“‘噩耗是消息的意思。”
老師設疑:“今天學校新來了一批圖書,你把這消息告訴同學,能說是‘噩耗嗎?”
一個學生:“不能這么說,‘噩耗是死人的消息,不是期貨的消息。”
老師再設一疑:“人民志愿軍在松骨峰打死了許多美帝侵略兵,你把這個消息,告訴別人,能說是噩耗嗎?”
學生答:“這個消息也不是噩耗。”
師:“那么究竟什么消息是噩耗呢?”
一個學生答:“‘噩耗是自己親友或長輩死亡的消息。課文里說的噩耗是小金花的媽媽犧牲了的消息。”至此,學生的認識才趨于全面正確。理解一個詞語,本可以把詞語的概念告訴學生,但一味要求學生機械地記住某些現成的結論,其結果必然是囫圇吞棗。所以,課堂教學要針對學生認識過程,巧設提問。
不過,課堂提問的針對性,不僅要考慮學生實際水平,同時要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疑點、易混點、關鍵點設置問題,引發學生注重點,明辨是非,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提問要有啟發性。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如何,取決于教師能上能下導啟發作用發揮的程度。因此,課堂提問必須具有啟發性,提問要使學生產生質疑、解疑的思維,達到激發思維,誘導思維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唯一的聽眾》時。我是這樣設計問題的。首先在教學第一段時,我問在遇到老婦人之前,別人對“男孩”的評價是怎樣的?學生回答后接著問:男孩的心情又是怎樣的?接著我又讓學生深入閱讀課文,并逐個提問:唯一的“聽眾”是何時進入我的眼簾的?“聽眾”來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變?
激發了同學們的求知欲。他們興趣濃厚,情緒高漲,邊讀邊思,邊思邊議,產生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因而,具有啟發性的提問,能引導學生到思維的“王國”中去遨游探索,使他們受到有力的思維訓練。
提問要新穎別致
教學的最大失敗是學生厭學;教學的最大成功是學生樂學。在教學法中,我們要著眼于課文巧妙的藝術構思設計提問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興趣,同樣一個問題,提出時平平淡淡,既不新穎也不奇特,而是“老調重彈”,學生不可能被吸引;如果在學生能夠接受的前提下,變換提問的角度,迂回誘導,使學生有新奇之感,他們就會開動腦筋。如教學《掌聲》一課時,師問:“誰給誰掌聲?”“給了幾次?”這樣的問題雖然有助于學生了解課文,但是學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出來,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就會萎縮。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把問題改為:“文中掌聲是在什么情況下響起的?”“他們為什么要給小姑娘掌聲?”如果問題太艱深,讓人難以琢磨,無從下手,不僅達不到教學目的,而且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事與愿違。而上述這種提問就更新穎,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
提問要把握時機
課堂提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興趣和好奇,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強化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而提問時機的把握,是整個答問過程中關鍵的一環。因為它決定著作用和結果,也體現了藝術的程度。何時提問最為有利呢?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認為:在“心求知而未知,口欲言而不能言”時,因勢力導,以問激思,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教《蝙蝠與雷達》這一課,學生懂得了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迪發明雷達的道理后,可提問:你還能舉出其它例子嗎?學生經過思考:有的想到“鳥”與“飛機”,有的想到了“魚”與“潛艇”……使得學生從原文中“跳出來”,講出新的看法,開發學生智力。可見,提問的時機,其實是一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契機過程,是對最佳答問效果的超前認識。使得學生有登岸成功和愉悅的仙人指路的感激。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個由教師、學生、教材等要素構成的系統,這些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依賴,通過問答對話,激勵學生對教師或其他同學發問,使師生間、同學間交換看法,增進了解。培養了學生善于質疑,敢于發表見解的習慣,給學生提供相互啟發、相互借鑒、相互學習的機會,良好的課堂提問不僅能促進學生參與教學。獲取知識,同時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思維,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該善用“助產術”,創設問題情境,激發疑問,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