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明香
摘 要: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擁有豐富的想象力,不但能使學生突破自身及書本的局限,還能使學生收獲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學生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就能充分體會到語文的魅力,有利于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主動性,為學生學好語文打好基礎。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就現象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想象;語文教學;重要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304-01
想象是人腦中已有的事物形象重新組合形成某種事物形象的過程,它是借助聯想而產生的。想象是發明創造的翅膀,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真實,但又高于生活真實。這一點就決定了文學作品的創造者必須具有豐富的想象。也可以說,文學作品是想象的成果。無論是朔造人物形象,還是創立意境,細節描寫都離不開想象。但是光有作者個人的想象還不夠,要使作品能夠感動人,教育人,作者還必須給讀者留下想象的天地。只有當讀者以自己的知識經驗來補充并進一步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時,也就是當作者和讀者的想象融合在一起的時候,讀者才會與作品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作品才會產生其藝術魅力。因此在文學教學中同樣離不開想象,正如魯迅先生說的一樣:對于文學作品讀者如果沒有文學作品中所說的那種體驗,或沒有切合于它的想象,其意境是無法領會的。因此教師在文學教學中,既要考慮到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知識基礎,又要考慮到如何誘發學生的想象力。下面我就談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想象在詩歌教學的作用
詩歌具有跳躍性的特點,句與句,節與節之間均有較大的跳躍性,兩行詩之間可以跳躍幾百年,幾千年,也可以跨越幾千里,幾萬里。這就要啟發學生用想象去補充。譬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詩歌上闕緊扣“北國的壯麗風光”來行文,先總寫,在通過一個“望”字具體描繪長城內外、大河上下等等的景象,作者最后想象天晴后分外妖嬈的美景。我上課的時候就抓住這一契機激發學生想象:毛澤東看到遼闊雄渾的北國雪景,縱目黃河上下,長城南北,雪蓋冰封,白茫茫渾無際涯,心情會怎樣?會產生怎樣的感想?學生們很快就能聯系下闕,領會到作者由“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過渡,進而評古論今,展示了毛澤東廣闊的胸襟和蓋世的才華。同時也領會到當時人們從毛澤東及其領導的共產黨的身上,更多的看到了中國的光明和希望。
由此可見,在詩歌教學中,教師如果忽視學生的想象,只靠邏輯分析、孤立地講解詩句和分析表現手法,把完美的詩篇講成一些干巴巴的概念。這是絕對要不得的。講詩貴在激發學生的想象。
二、想象在散文教學中的作用
優美的散文,有人稱它為無韻之詩,其意境可以與詩媲美。分析散文的意境,首先要啟發學生的再造想象,如教朱自清的《春》,我一開始就誘發想象,把學生帶進優美的境界,好像是跟作者一起在春色滿園的境地里漫步,在頭腦中呈現出一副深遠、 0永的意境:春雨沐浴,春風拂面,涼爽至極,使人如醉如癡;綠草如茵,在上面大幾滾,嬉戲捉迷藏,使人留戀忘返;春花斗研爭艷,使人有在叢中笑之感。春天猶如年輕、美麗的姑娘從自理行間跳出,與讀者一起手舞足蹈,互送秋波,竊竊私語。抑或是迎接那人們都喜愛的大好春光。
然而,有的教師卻忽視散文具有形象思維的特點,不注重調動學生的想象,把富有詩情畫意充滿激情的散文肢解了。例如教矛盾的《白楊禮贊》時,如果簡單地歸納作者提出總的看法——我贊美白楊樹,然后以為什么要贊美白楊樹的事例來說明自己的認識,這就太令作者遺憾了,也太令教材編者遺憾了。這樣會把文學作品的感人形象用邏輯解剖刀,割成幾個干巴巴的條條,學生學來味同嚼蠟。這又怎么能受到藝術形象的感染呢?
三、文言文教學中的想象思維
中華文化有著五千年燦爛的文明史,我們的祖先在創造漢字的過程中,已融入了豐富的想象。漢字“六書”就是想象力的具體表現,如:一個人倚靠著樹木即是“休”,一把刀最鋒利的部分就是“刃”,多人聚集為“眾”,日月交輝為“明”……諸如此類,每個漢字中都蘊含著生動的形象,體現出豐富的想象力。由這樣形象的文字構成形式簡約、表意復雜的文言句子,就需要我們發散自己的想象思維來反復品味,深刻發掘其涵義了。文言文教學中的想象力訓練,不僅可以把單調枯燥的文字變為形象豐富的畫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熱情,還會在愉快的活動中提高學生語言的感知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質量。
我們知道,文言文教學中疏通字的音、形、義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而要把理解文章主旨和體會寫作特色的教學落實到實處,同樣離不開對文字的細致分析。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時間把這兩項教學任務與訓練想象力有機的結合呢?我想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淺拙的看法。
比如《扁鵲見蔡桓公》一文,結尾處寫道:“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單從字詞上看“索”義為“尋找”。教讀時,我讓學生比較“索”、“找”的語境意義,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進一層的明確:一個“索”字,把桓侯的急切、宦臣的奔波、伺從的慌忙,全部淋漓盡致的刻畫出來,從而烘托出混亂的場景。分析至此,我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設身處地描繪場面。這時學生立即展開熱烈的討論,然后以自己的角度進行寫作,使這樣一個場面描寫片段的練習,在輕松愉快中圓滿的完成了。
綜上所述,我們可知想象的特征是由此及彼,從有到無,由實到虛,既相似又不同,虛幻與真實交融。文學作品只有依憑生活又借助于豐富的想象,才能內容豐富,構思新奇,氣韻生動。那就讓我們在以后的文學教學課堂中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