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中
摘 要:當前小學生由于缺乏社會生活實踐,不少學生的作文存在著內容空洞、條理不清、語言貧乏等毛病。如何克服這些毛病,教會學生寫出好的作文來呢?筆者認為教學中可從觀察事物,收集材料和語言訓練三個方面重手進行。
關鍵詞:小學作文;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3-370-01
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好習慣
寫作時,需要有大量和豐富的材料,但材料來源于生活,而在每個同學周圍都有很多富有新鮮感和啟發性的材料。因此,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就是教育學生熱愛生活,對生活充滿信心。對生活有了信心,學生對周圍的事物才會產生了興趣,有了興趣,才會留心去注意周圍零零碎碎的事物,并且能注意事物的形狀、性質、構造或發生的原因。有了可供觀察的事物還不夠,教師還必須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學會觀察的方法。學生對觀察到的事物觀察得有次序、至始至終、細致、全面,而后作文的內容才能顯得有血有肉、生動、活潑,深深地吸引讀者。此外,也可以教育學生通過聽一聽,或想一想來觀察事物,使觀察的事物容易理解。
總而言之,教師要教育學生熱愛生活,注意觀察生活,訓練學生以認真觀察的態度對待周圍一切事物的習慣。教師還必須做到以下兒點:
1、在平時教學中,注意到應把教師的指導和同學間互相啟發同個人獨立思考結合起來
如要求學生觀察中秋夜空的景象,就有些同學寫道:“中秋的月夜真美啊!月亮像個大玉盤,銀白色的月光,幾片輕紗似的微云,繁星閃爍著 … … ”當這些同學在老師的指導回答出這樣的答案時,卻有一些同學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十五的月亮雖然圓,但是夜空并沒有許許多多的星星,不能稱“繁星”,應改為“幾顆大而明亮的星星不停地眨著眼睛”。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身邊的事物增加了更多的常識.以后對周圍的事物就會用心地去觀察理解。在日常教學中,主要是通過交流、討論、教師在課堂上指導、議一議等方法來完成任務,把全體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使學生在觀察中得到更多的知識,提高觀察事物的興趣與能力。
2、認真指導,把觀察到的寫成日記,提高寫作能力
日記是一種寫作形式,寫日記可以把觀察到的事物記下來。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把觀察到的東西都記下來,這樣,他們對生活中人和事物都能認真地去觀察。對于觀察某種事物的發展規律,寫日記顯得更為重要。如觀察自然現象、觀察植物的生長等,像班上的同學觀察螞蟻尋找食物,就能把看到的都記下來,而且贊揚媽蟻真是團結的小集體。由于同學們堅持寫日記,觀察能力和攝取生活內容的能力明顯提高.有些還能寫出體會和感想。
二、認真指導學生,把觀察事物與思考分析結合起來
在有重點、有順序的基礎上寫出來的作文,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因此,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的同時,要指導學生把思維同觀察結合起來。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不要看了就寫。觀察了又觀察,研究了又研究,精益求精,哪怕是平凡的事物也能創造出它的精彩來。”要想通過觀察有所發現,我認為應注意兩點:
1、抓住觀察對象的特點進行觀察
觀察某一事物,要學會和同類事物進行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差別,發現其特點.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會真實、具體、生動和形象。如我們組織學生去春游時,讓學生觀察廣闊的田野、連綿不斷的群山、清澈見底的河水。它們的顏色、形狀、數量、高低等,所有這些,都引導學生去觀察、品味,然后用通順的語句,有條理地敘述出來,這樣的文章就顯得富有真情實感,生動、形象。
2、觀察要同思考結合,大膽地展開聯想
要學生能把周圍觀察到的事物,寫得更加形象,我認為應認真指導學生注意周圍的事物,積累感性材料,同時,還要啟發他們的思維,并用準確、生動的語言進行表達。這樣,才能使學生寫得形象、生動。如我們指導學生觀察金魚的外貌、活動的情況及在缸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
有些同學說:“我們的學校不也是這樣嗎?”還有些同學把可愛的金魚聯想到人的品格時說:“金魚把它的美姿供給人欣賞,我們也要在科學的海洋里暢游,做對人類有貢獻的人。”這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培養,使學生的思維發揮出來,大膽地聯想出生動、形象的內容來。
鑒于學生作文中存在著種種毛病,教師應溯本求源、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采取各種教學策略,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和習慣,真正做到樂于觀察和表達,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作文來。